近日,京东金融、三大通信运营商旗下钱包等APP与微信支付实现商业收款码互联互通。这是继去年微信支付与中国移动“和包APP”、中国电信“翼支付APP”、中国联通“沃钱包APP”实现微信支付个人码互通后,支付行业互联互通的新进展。
本次支付互联互通后,用户在支付时可直接使用京东金融APP,以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旗下钱包APP扫微信支付商家码、个人码进行付款。
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表示,支付互联互通后,消费者能用多种支付APP扫同样的码牌进行支付,便利性明显提升。微信支付与京东支付、三大通信运营商旗下钱包等APP的合作是支付行业推动互联互通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将为此后支付机构间特别是平台间条码互联互通起到示范作用。
当前,我国移动支付普及率达到86%,全球领先。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185家非银行支付机构,年交易量超1万亿笔、金额近400万亿元,这些支付机构在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和促进金融普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支付是金融业务的起点,是经济活动的基础。支付领域互联互通,既有助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也是服务实体经济、践行支付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支付互联互通有助于保护消费者选择权、提升消费者体验,促进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
微信支付近年来持续与各机构在多场景内推进开放互通。目前已支持包括工、农、中、建、交、邮储等在内的近30家银行,以及云闪付等多家机构的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用户使用上述机构APP扫描微信支付收款码都可以完成支付。
支付宝在互联互通方面也有不少进展。2020年起,支付宝基于条码互联互通业务进行探索,携手银联、网联完成34家机构的扫码互认。2021年至今,支付宝联合淘宝和银联共同推动并完成了“云闪付入淘”项目;2022年,支付宝携手网联,为淘宝有序上线翼支付、和包等支付方式。
支付互联互通对于支付平台也是发展新机遇。王蓬博认为,此次对于京东支付和三大通信运营商来说,实现商户码互通后,不但节省了自身布设机具和商户推广的成本,还间接完成了对线下商户的触达。同时,支付平台可以借助互相之间的渠道,整合更多的外部资源、场景和服务商,打造更加去中心化的开放平台,合力为有需求的商户提供对应的产品、服务和流量支持,助力商户的数字化升级进程。需要注意的是,支付互联互通后,支付机构要持续完善安全技术,做好风险管控。
5月1日起,《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施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此前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条例强调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有利于指导头部支付机构发挥好“头雁”作用,更加注重行业利益、社会利益与公众利益,带头维护公平竞争,推进互联互通,扩大生态开放。
支付领域的互联互通,既涉及利益平衡、场景融合,也关乎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需要制度规范、标准统一。董希淼建议,相关部门应从制度和技术角度出台更多针对性措施,加强对支付机构和商业银行的引导和保障;各地应打破地方保护,破除支付壁垒,助力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支付互联互通。同时,还应加快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丰富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安全、便利的支付选择。 (经济日报记者 陈果静)
(责任编辑:刘朋)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