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轮到包公哭了,前不久一名女游客不知是心中委屈,还是看到包公激动不已,跪在包公像前一场痛哭,虽然其声之悲切,其鸣之哀婉,也只是个别人的情绪发泄。没曾想这样的行为引发有些人的共鸣,或者说是效仿,有样学样,跑到包公像前哭爹喊娘,到底是确实有委屈,找不到说理的地方,还是为了博一博眼球,非要把泪洒在包公像才舒畅,反正泪水是找到了洒的地方。
此事不可为,此风不可长,有委屈也好,博眼球也罢,在这里哭是不行的,真有苦,真有累,打断牙齿和着泪吞下去。最终结果也不出人们所料,包公景区暂时关闭了。古有孟姜女哭倒长城,结果长城今还在,说明是哭不倒的,今有游客哭包公关了景区,就轮到包公哭了,泥糊的人,一番痛哭下来,说不定身化碎泥,人间不再有包公,其实也不需要包公。活人都管不了的事,找死了的包公能管用?
包公确实有资格哭,长衫变成了短袖,长发变成了寸头,居然只喊踏步不喊走,没事还跑到死了上千年的人面前痛哭流涕,死人也是有面子的,打在泥塑的脸上,火辣辣的滋味也不好受。关了也罢,免得包公看多了流眼泪,帮不上忙,解不了愁,再说了,三口铡刀早已生锈,斩不了妖,管不了神,摆起只是让人看看,这玩意儿在上千年前才能大显身手。
人们对在包公像前哭持有不同的看法,基于普遍的同情心,认为可能心中确实有委屈,至于委屈来自何方,有多大也说不清楚。有感而发,感同身受的事可大可小,可能是有冤无处伸,也可能家庭出现问题,遭受了委屈。也有人对这样的行为嗤之以鼻,认为都到了什么年代了,居然还有这种清官思维。
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来说,这样的说法完全是没有问题的,但现实却是清官思维大有市场,甚至还要推广强调清官思维,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坦荡为官就是最生动地体现。如果都尊重法律,严格按法律办事,一切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自然就不存在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坦荡为官的事,更不需要清官。想法很美好,现实却很打脸,实在憋不住了,有地方哭一哭,发泄一下情绪也是好的,至少王朝马汉不会撵人走,甚至送进去反思反思。
包公景区要修缮,到底是真的要修缮,还是哭得让包公都掉眼泪了,得有人帮他擦一擦,控制一下情绪。哭长城的事干不得,哭包公的事更干不得,几千年的包公让人哭没了,让后世之人如何瞻仰,断不了冤案,但精神还是要留存下去,虽然包公只是泥糊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