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邱延波
正义不仅应当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近日,网传最高人民法院明确要在2024年1月启用“全国法院裁判文书库”,仅法院人士在内网可以查询。有消息称,最高法院也在同步筹建“人民法院案例库”,供各级法院、广大法官使用,并适时、以适当方式对外公开,供社会公众使用。
目前,连法院的相关人士都不清楚,建设对内使用的裁判文书库,以及搭建一个可供公众查询的“人民法院案例库”,与中国裁判文书网之间会形成并存关系,还是替代关系。如果新建的全国法院裁判文书库与中国裁判文书网并存,就是在现有的裁判文书网体系之外,另建一套系统,属于重复建设,浪费公帑。如果用对内的全国法院裁判文书库替代现在公开的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裁判文书网就是被判了“死刑”。如果用“人民法院案例库”来代替中国裁判文书网,不仅重复建设,造成浪费,而且何时向公众公开,案件数量有多少,都是未知数,难以让人信服。
2013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秉持“以公开促公正”的改革精神,建设了中国裁判文书网。司法公开被人们津津乐道,大家都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这一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司法腐败。
裁判文书上网,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提高了司法透明度。每一份裁判文书都将接受人民群众的检查和评论,倒逼法官提高业务水平。公开是公正的基础,公开是公平的前提。如果信息“不公开”,会造成信息“不对称”,会导致结果“不公平”。司法工作的神圣职责,是维护“公平”。没有判决书的“公开”,就很难保证判决结果的"公平”。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预期和信心格外重要。这个信心需要公开透明的法治环境和言行一致的政治信用来支撑。因为经济不是单纯的生产和买卖,经济最重要的是人们对未来的长期投资和稳定预期。从长远看,中国裁判文书网一旦停止对外公开,可能会造成人们对司法透明的信心不足,间接影响人们对经济回升向好的信心。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何海波称,裁判文书公开可以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明晰法律规则,促进社会信用和为重要决策提供参考。
10年过去了,裁判文书公开虽然有些小瑕疵,但总体上利大于弊,取得了一致好评。裁判文书公开制度可以改进,但不能倒退。裁判文书网细节可以修补,总体不应被替代。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