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中国三线工程核工厂建设者:为祖国义无反顾

字号+作者:记者 来源:央视 2014-09-18 11:3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9月7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播报了一组中秋节走基层特别节目《他乡是故乡》,以中核八二一厂原党委书记、原副厂长、原副总工程师为例子,讲述了三线建设者们奉'...

 9月7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播报了一组中秋节走基层特别节目《他乡是故乡》,以中核八二一厂原党委书记、原副厂长、原副总工程师为例子,讲述了三线建设者们奉献青春乃至生命,为了国家作出重大历史贡献的故事。1WX品论天涯网

  原中核集团821厂目前为中核四川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821厂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国家批准建成的,承担军用核材料生产的大型军工企业,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了历史性的重要贡献。该公司在放射性三废治理和军工核设施退役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国内最为系统、齐全的放射性废物处理的专业技术格局。1WX品论天涯网

 1WX品论天涯网

  以下为视频转录:1WX品论天涯网

1WX品论天涯网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党中央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和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开展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的基本设施建设,这就是三线建设。上千万人次的参与,400万人员的迁徙。三线建设者们克服了难以数计的困难,用青春甚至宝贵的生命,完成了国家的历史使命。1WX品论天涯网

  主持人:从1965年党中央提出三线建设至今,至今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当年的三线建设者们,年龄最小的也已经有70多岁了。当年为了国家在特殊时期的历史使命,他们从接到命令到奔赴边远、贫困的三线地区,仅仅用了几天时间。也正是那段历史,改变了几百万人的人生轨迹。1WX品论天涯网

 中国三线工程核工厂建设者:他乡是故乡 为祖国义无反顾1WX品论天涯网

  新中国的知识人才从蜿蜒的山路上向三线地区开进1WX品论天涯网

中国三线工程核工厂建设者:他乡是故乡 为祖国义无反顾1WX品论天涯网

  人们欢送三线工程的列车1WX品论天涯网

 中国三线工程核工厂建设者:他乡是故乡 为祖国义无反顾1WX品论天涯网

  年轻时代的耿健1WX品论天涯网

中国三线工程核工厂建设者:他乡是故乡 为祖国义无反顾1WX品论天涯网

  抗美援朝中的耿健1WX品论天涯网

  已经83岁的耿健,从北京到四川广元的一个偏僻小镇,45年的坚守,把一片陌生的土地变成了自己的故乡。1WX品论天涯网

  旁白:耿健参加过朝鲜战争,后来回到北京在学校工作,45年前,在三线建设开始时,耿健是北京铁路学校的校长,丈夫李锋在原第二机械工业部工作,从接到组织命令到出发,准备时间只有三天。1WX品论天涯网

  耿健(中核集团八二一厂原副厂长,83岁):那个被子都是卷一卷,拿绳子捆上就完了。一家发一个大木箱子,有那么大,好大的大木箱子。所有的锅碗盆勺都装进大木箱子里头。往火车上一扔,就走了。用了两天到了四川来了。1WX品论天涯网

  旁白:耿健带着母亲和两个孩子,跟随丈夫从北京到了四川广元三堆镇,老三家的一间小房子,就成了一家五口在他乡四川的第一个家。1WX品论天涯网

  (画面:与房东见面)1WX品论天涯网

  经历了2008年的汶川地震,老三家的房子除了一间正房,其他的都拆掉了建了新房子。来四川之前,耿健一家住在北京二环边上三里河的楼房里,有自来水、热水和马桶。来了四川之后,一直在北京长大的已经十一岁的女儿,要上山捡柴,到河里挑水。即便已经过去了45年,耿健的女儿站在老房子前,想起了过去,想起了全家的迁徙对自己一生的影响。1WX品论天涯网

 中国三线工程核工厂建设者:他乡是故乡 为祖国义无反顾1WX品论天涯网

  耿健一家的老房子1WX品论天涯网

中国三线工程核工厂建设者:他乡是故乡 为祖国义无反顾1WX品论天涯网

  老房子代表了那个奋发向上年代的对联1WX品论天涯网

  耿健的女儿李晓健:那时候我们挺小的,真是的。老在房东家玩,因为那会儿我们刚来语言也不通,不太懂四川话。然后学校,可能是不是当时的单位一下不会接收那么多小孩,我们就在外边放羊玩。经常在老乡家,老乡干什么我们干什么。他们烤火我们就跟着烤火,反正是比较稀奇。1WX品论天涯网

  旁白:耿健参加抢建的是军工单位,没有名字只有代号八二一厂。能到这里工作的,必须是政治上值得信任的大学生、留苏专家和业务骨干。在当时,能吃饱就是最大的满足了。1WX品论天涯网

中国三线工程核工厂建设者:他乡是故乡 为祖国义无反顾1WX品论天涯网

  国营八二一厂的门牌1WX品论天涯网

 1WX品论天涯网

中国三线工程核工厂建设者:他乡是故乡 为祖国义无反顾1WX品论天涯网

1WX品论天涯网

  和工厂大门,写着“文明团结 严细创新”1WX品论天涯网

  陈玉祥(中核集团八二一厂原副总工程师,82岁):那时候每个月就给你27斤、28斤粮食,别的啥都没有。菜基本上也很少供给,那就是能让你吃饱就不错了,其他的就不说了。然后有个地方住,有个地方睡觉,比如我们睡觉的地方,底下就是一个坟地。搭个台在上面工作就习惯了,底下就是野坟,埋着死人的。那时候靠着第一批这些艰苦奋斗的人很重要的,所以大家坚持下来。1WX品论天涯网

 中国三线工程核工厂建设者:他乡是故乡 为祖国义无反顾1WX品论天涯网

  陈玉祥回忆当年的心情1WX品论天涯网

  旁白:1969年抢建时,有设计、施工、军队等十多个部门上万人参与。几乎是一夜之间,三堆镇周围大大小小的山头上全都是人。像这样三块石头架一口锅的日子,一直持续了四年多。1WX品论天涯网

  李锋(中核集团八二一厂原党委书记,86岁):虽然不同的单位来的,不同的地区来的,但是统一。开会的时候吵得厉害,甚至有时候吵红了脸。但是定下来以后,就一起去干。就是为了生产为了抢建。包括军管会的主任,都打着伞在地上去焊管子。1WX品论天涯网

中国三线工程核工厂建设者:他乡是故乡 为祖国义无反顾1WX品论天涯网

  李峰回忆当年的工作1WX品论天涯网

  旁白:直到厂子建成了,大家才开始建设生活区。到了1974年,耿健才从老三家半岛土坯垒成的房子里。这里成了耿健一家五口在四川的第二个家。当时的八二一厂和众多三线企业一样是最红火的时候。厂里建有医院、学校、电影院,职工接近上万人。1WX品论天涯网

 1WX品论天涯网

  可是到了九十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众多三线企业都面临着政策性调整,有些企业甚至面临停产。当时来自全国的优秀大学生,业务骨干们,一下子都懵了,不知道自己还能做点什么。 1WX品论天涯网

1WX品论天涯网

中国三线工程核工厂建设者:他乡是故乡 为祖国义无反顾1WX品论天涯网

  当年三线工程核工厂的生活区1WX品论天涯网

  耿健:那一次清华的毕业生和哈工大的毕业生,一次就来了二百多,你说他们为啥?你说他们在北京,哪怕在一个小城市都比在这强啊。1WX品论天涯网

  陈玉祥:那停产当然难过啦,停产就等于闲起来了,等于没有事干了。那是国家形势的要求。1WX品论天涯网

  耿健:军转民那个时候,工资都发不出来,延了两个月没发工资,就发100块钱生活费。1WX品论天涯网

  旁白:接下来,部分职工转移给地方政府,像陈玉祥这样的技术骨干,统一调配到其他单位工作。用他们的话说,到其他企业是打工,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心,自己的家都还留在八二一厂。1WX品论天涯网

  记者(采访陈玉祥):如果国家再有一个什么样的建设,还可能像您当年这一代人这样义无反顾吗?1WX品论天涯网

中国三线工程核工厂建设者:他乡是故乡 为祖国义无反顾1WX品论天涯网

  耿健回忆“造导弹不如卖茶叶蛋”的年代1WX品论天涯网

 1WX品论天涯网

  陈玉祥:应该是的。国家利益是至上的,个人服从国家利益,这种才能把这个事业搞起来。要不然你就……谁没有个人的事情啊,走这条路都是非常艰苦的,不是那么容易的。1WX品论天涯网

1WX品论天涯网

  旁白:2008年汶川地震后,八二一厂原居民区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国家对三线企业实施了调整脱困,出台了一些安置政策,通过企业和个人共同出资的方式,八二一厂的职工可以在广元或者成都市选择一套住房。83岁的耿健和86岁的老伴儿李锋,考虑到自己年龄大了,他们在成都新都区要了一套房子。这里也就成为了,他们从北京到四川以来第三个家。1WX品论天涯网

  记者(采访李锋):在您的心里,您就是吧四川当成自己的故乡了?1WX品论天涯网

  李锋:那是,四川就是加了,死了还上哪去烧吗?就在这烧就完了。回北京的时候人家都说,你咋不回来?人家都回来你不回来?我说我回来干啥,我走了就不回来了。1WX品论天涯网

  旁白:留下来的是大多数。八二一厂新都区小区两千多户居民当中,来自全国各地。耿健的新房子里,还用着45年前从北京带来的家具。木板床上,还有当年托运时留下的记号。1WX品论天涯网

  李晓东(耿健的儿子):从钻桌子一直长大,到我们的小孩,都是在这个桌子上吃饭长大的。说实话当时这个桌子,我们一家人,我和我姐姐,我爱人拿那个砂纸把它砂出来的。这个桌子应该说……妈是比我年龄大吧?比我姐的年龄应该都大。1WX品论天涯网

  记者(采访李晓东):房子是您帮着爸妈装修的,那怎么选择把家具还留下来呢?1WX品论天涯网

  李晓东:我们也老了,有回忆,还是有回忆。看这个东西,心情也很复杂,这个会议还是很难忘。1WX品论天涯网

  旁白:耿健的儿子和700多名八二一厂的职工,一起转制到了华西铝业有限公司。她现在已经成为企业副总经理。李晓东说,父辈们严谨细致的奉献精神,在第二代心中留下了烙印。1WX品论天涯网

  李晓东:在那个非常恶劣的环境下,现在的想法那肯定是不允许的条件,那时候怎么去抢修设备,抢险设备。现在我们想起来,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对我们一生的经历,是一种激励,还是一直深深地烙印在心里。1WX品论天涯网

  旁白:在八二一厂的山坡上,长眠着为三线建设而牺牲在岗位上的人们。他们为了国家需要义无反顾的精神,这片土地不会、更不能忘记。1WX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