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取得政府各种报批手续的情况下,开发商“不请自来”冒着违法的风险,深夜出动大型设备和人员私自挖断公路,竟声称是为了“修路”。近日,发生在河南省新密市刘寨镇的开发商“挖路事件”受到关注。对此,“轩辕圣境”项目部承认是其施工人员所为,但同时辩称,挖路只是对公路进行临时维修和改造。(2月8日《南方都市报》)
干净整齐的乡间公路,瞬间被挖掘机搞得千疮百孔,真可谓“一夜回到解放前”。看到这样的场景,谁都不免怒火偾张。但冷静下来,我们又不免暗自庆幸,毕竟无论是断水断电,朝院子里扔啤酒瓶,还是砸烂太阳能,半夜放收音机不让睡觉,挖断外出公路,都说明开发商依然还处于逼迁模式。居民遭到软威胁,总比直面疯狂的挖掘机,要安全的多。
断路、断水、断电、噪音干扰,不仅是不文明、不道德的代名词,更有悖国家法律,早就被禁止使用。但令人诧异的是,在开发商手里,这些却成了最“文明”、最温和的博弈手段。除此之外,开发商有很多牌可打。比如,放毒蛇驱迁、半夜强拆、亲属维稳拆迁……从这个角度看,公众对“修路”逼迁庆幸加愤怒,反映出的正是不良的拆迁生态。而公众的庆幸度越高,越说明拆迁生态的病态指数越大。
其实,开发商在拆迁中玩猫腻,是极易拆穿的画皮。以本案为例,虽然开发商一再声称,不是逼迁是修路。但开发商一不准备备用道路,二不到主管部门报批,很明显“修路”只是一个莫须有的理由。然而,让人无语的是,开发商受到的惩处,非常廉价——3万元罚款,勒令恢复公路原貌。但问题是,相比高额的拆迁成本,3万元的罚款和十几万的修路成本,要廉价的多。对开发商而言,这样的处罚无疑是“明罚暗放”。
事实上,比“明罚暗放”更可怕的是,开发商与政府的“深度拥抱”。据报道,该地块政府还未拍卖,公司也没有拿到地,拆迁仍由政府主导。为何开发商宁愿违法,也要提前介入?要知道,在接下来的土地拍卖中,倘若拿不到地,巨额花销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开发商对土地所有已胸有成竹。而开发商的把握十足,反映的是扭曲的政企关系。正是政企的勾肩搭背,才造成对开发商的处罚绵软无力,以及各种奇葩拆迁的风行。
从平度拆迁惨案、艾滋拆迁、大妈拆迁,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种无底线、无节操的拆迁抢头条。每当奇葩拆迁被“严肃”处理后,公众也总是默默期许,但愿这是最后一次。但是谁都知道,倘若不能让开发商与政府解除“深度拥抱”,这种期许只是黄粱一梦。
文/薛家明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