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12月24日消息,年末将至,不少自媒体账号发布的关于“多地医院年底严控医疗费、停用部分耗材”的帖文在多个网络平台传播,引发网民和医务工作者的关注。
其中,一则落款为四川省某医院11月中旬的网传通知,列出了限用的耗材,包括“止血材料(仅保留价格最低的两种)”“精密输液器(仅允许肿瘤内科、中医科使用)”等,并称这些措施实施至12月31日。一篇关于四川省卫计委印发通知的网文日前也在公众号热传,这份11月10日印发的通知说,凡是年底前辖区内医疗费用增长幅度超过10%的,取消该地卫生计生重点工作年度考核在全省的排名资格;对于年底前未达标且超标率达20%以上的市州和医院主要负责人,视实际情况建议当地组织部门进行调整。此外,贵州等地一些医院的通知也在网络平台传播,这些通知均对部分医疗耗材的使用进行了限制。
有网民认为此举源于今年底的“突击政策”,还有网民认为控费是因为“医保基金见底”。是这样的吗?针对这些关切和疑问,记者采访了国家卫计委相关专家和学者。
资料图 来源:视觉中国
控费政策没有“一刀切”
政策早已有之,对200个医改试点城市的公立医院有所要求;所谓“年底突击控费”只是个别医院所为,并非普遍现象
专家介绍,老百姓多年来反映强烈的“看病贵”问题,药价虚高、耗材价格虚高是一个重要因素。国家卫计委2016年全国财务年报数据显示,公立医院的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消耗卫生材料29.08元。事实上,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过快和不合理增长早已成为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有关部门两年多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
2015年国办印发的《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均强调,力争到2017年,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后者还进一步明确,“到2017年,全国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幅度力争降到10%以下”。
2015年10月,国家卫计委等五部门印发《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提出“力争到2017年试点城市公立医院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
国家卫计委表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医疗费用上涨较快。同时,医药费用结构和增长情况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因素,其中就包括药品、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医用耗材收入占比较高等。从国家层面出台文件,是为了“切实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确保医保基金可持续,增强深化医改的综合成效”。
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顾雪非说,有关部门发文提到的药占比和耗占比的降费指标,是对200个医改试点城市的公立医院的总体要求,因此并不是“一刀切”。医疗费增幅10%以下的目标是要综合性地控制不合理费用的增长,但有个别地区的个别医院全年控费工作可能完成得不太好,就出现了年底发布紧急通知要求控费的情况。据了解,所谓“年底突击控费”不是全国医院层面的普遍现象。
2017年7月,国家卫计委办公厅等印发《医用耗材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重点整治一次性使用输注器具、一次性使用导尿管(包)、起搏器类、吻合器等产品。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使用情况,对耗材使用超过同学科平均水平的医生,进行病例的追溯再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约谈。整治活动于7月11日开始,12月31日结束。
“当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后,耗材加成成为医院收入的重要来源。”业内人士指出,过去,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耗材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3个渠道组成。在政府补助不足、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不到位的情况下,医院的技术劳务服务无法得到合理补偿,只能通过多用耗材、多做检查增加收入。一言以蔽之,“当前控费的重要原因是,以前用得‘滥’,现在要规范。”
医保没有“收不抵支”
今年前10个月,全国医保基金收入14510.7亿元,支出11047.7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
有网友提出疑问,“控费”是不是因为医保基金紧张?这种担忧在网上并不少见。
人社部官网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10月,医保基金收入14510.7亿元,基金支出11047.7亿元。根据2016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全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13084亿元,支出10767亿元。年末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累计结存9765亿元(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993亿元),个人账户积累5200亿元。
另据人社部不久前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2016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累计结存7772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各省份均有结余,有26个省份累计结存多于50亿元,其中22个省份多于100亿元。
顾雪非认为,目前部分医保统筹地区存在超支风险,但从全国来看运行总体平稳,基金是安全的,甚至部分地区医保存在结余过多的问题。医保管理部门通过改革支付方式,实施按床日、按病种、总额预付等多种综合付费方式,原则是“结余留用,超支合理分担”,目的是为了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希望医院在保证医疗质量的情况下主动控费,这样才可能实现医保的可持续发展。
顾雪非也表示,不排除有部分医院的医保额度到年底不太够用的情况,“医保的总额应该基于科学的测算,到了年底如果出现超支,且医院认为超支是合理的,例如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了新的服务项目等,那医院应该同医保部门进行协商,是否追加额度或者适当分摊;反之,如果结余太多,医保部门则需要评估是否有服务提供不足的情况,然后再进行支付。”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