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底3月初的时候,美国遭遇强流感侵袭,在这次流感中,中国的川贝枇杷膏意外走红,让我们追踪一下枇杷膏在美国的成名之路,且再看看其他观点评论。
南方都市报:40元/瓶的枇杷膏在美国飙至450元/瓶?
近日,美国遭遇近十年来最强的流感侵袭,而来自中国的 “东方液体” ——川贝枇杷膏意外走红,不少久咳不愈的美国人声称有奇效。
随之,一条关于“川贝枇杷膏在美国走红”的消息传遍了国内网络,不少媒体相互征引称,由香港某公司生产的一种规格为300ml、国内零售价约为40元的止咳糖浆,在美国“450元一瓶”,甚至“卖到脱销”。
众所周知,“ancient Chinese wisdom”(古代中国智慧)对于歪果仁的魅力往往是难以言喻的,之前已有马应龙、拔火罐、云南白药和枸杞,先后在国外收割了不少拥趸。
枸杞在国外社交网络上也是网红。
凡是进口商品,由于运输和分销过程中产生了成本,其售价总比在原产国贵上不少。但是从40元到450元?并且卖到脱销?这些说法还是震惊了不少人。南都记者随即做了一番查证。
川贝枇杷膏走红北美?
是的!
价格奇高?
并没有!
“450元一瓶”的数字从哪里来?
最初的源头是《华尔街日报》2月22日的一则报道。该文从一名久咳不止的纽约男子(有一位30年前曾在香港居住的女友)被枇杷膏治愈、并向众多亲友推荐的个案出发,描述了这一中草药配方在纽约引发的销售热潮:
“既有止咳含化片的形式,也有更常见的10盎司(约300ml)瓶装,在(美国的)中国市场和药店大约卖7美元,而电商网站的第三方卖家售价至高则有70美元(约合442元人民币)。”
原文:
The remedy……is sold both in cough-drop form and more commonly in 10-ounce bottles in Chinese markets and Chinese pharmacies for approximately $7 as well as online through third parties for up to $70.
2月27日,南都记者在美国最大的电商网站亚马逊(Amazon)上,以“Pei Pa Koa”(枇杷膏)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找到了96种商品,其中带有“亚马逊推荐”(Amazon's Choice)标签的卖家,对于10盎司(约300ml)瓶装的报价为25.83美元,并且为3瓶装。目前显示为“备货充足”(In Stock)状态。25.83美元/3瓶,约合每瓶56元人民币,比之于国内40元的售价,浮价空间可称合理。
其余卖家对于此规格的报价也大多为每瓶十几美元至二十几美元区间。一些网络文章截图上显示的60-100美元报价,实际上为3瓶装或6瓶装。
而在专营草药饮食补充剂(Herbal Supplement,枇杷膏在美国属于这一类别)的美国网站Vitacost上,粗略观之也可发现,销路最好的商品价格基本属于这一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无法排查到历史上某一时刻、个别卖家给出的畸高报价,或者美国某些地区没有库存的情况,但是至少在目前,美国人民通过网络,还是能以较为合理的价格买到他们心心念念的中国糖浆。
至于纽约的各大中国超市,以及唐人街的华人药房,其实也并不是普遍受惠于枇杷膏这个“爆款”。
《华尔街日报》的上述文章援引了纽约一位Chen姓老板的言论:“突然间,每个人都在谈论它。华人早在很久之前就知道了,不过现在都是洋人顾客来询问。”在他的店里,一瓶枇杷膏的售价仍维持在7.80美元。
纽约华人网站“我爱纽约网”也称,在唐人街,“遍地都有卖的枇杷膏价格并未受丝毫影响”,每瓶售价6至7美元。
包厘街某药房的主理人梁先生惊异于每瓶70美元的“网络最高价”,他发现最近此款枇杷膏的销量稍微见涨,但价格一直纹丝不动。
此外,在网传枇杷膏最为风靡的纽约和加州,南都记者向在当地的两位中国留学生做了求证,他们分别回复“没有听说”。
看来,在美国的上述地区,枇杷膏的确因为此次的流感肆虐俘获了新一波美国人的芳心,但这股“热潮”并非一些文章所渲染得那样普遍。
媒体集中曝光带来的切实结果是,该药品最为知名的生产商、在香港上市的医药集团股价狂涨,至今保持着这样的走势。
百惠厘正:舌尖上的中药川贝枇杷膏
网络时代,几个小时不上网感觉就能产生代沟,他们在兴高采烈的谈论着枇杷膏,我说,川贝枇杷膏应对现在春季流感并不好使啊。他们一脸看出土文物的稀奇。
原来,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因为一场流感刮起“川贝枇杷膏”的神药风。其实,这个“川贝枇杷膏”在美国呆的相当不务正业,长久以来它都是调酒师的最爱,不管是威士忌、白兰地,抑或朗姆酒,舀上一勺“川贝枇杷膏”,据说能让味蕾穿行于另一个平行世界。
关于老美的创造力,只想说,来来来,笔给你,导一个《舌尖上的美利坚》出来。不吹不黑,一定不会有《舌尖上的中国》长久发展,毕竟我们赢在地大物博嘛。
关于报道中称大部分人都在谈论“川贝枇杷膏”,吹捧成“神药”,确实夸大了。不过咱都是大人嘛,又不是第一次看新闻。倒是“川贝枇杷膏”趁机火了一把。也不知道啥时候有人趁机给我们打个广告,好吸引更多的朋友来搞搞事。
这款枇杷膏全称“京都念慈庵川贝枇杷膏”,是一个香港品牌,已有多年的历史。
之所以冠以京都念慈庵,是因为它源于清朝北京,是康熙年间县令杨谨创办的。不想创办医药品牌的县令不是好儿子啊。
杨谨的简历放在今天足以上各大选秀节目上赚一把鼻涕眼泪。人称“杨孝廉”,单亲家庭,幼年丧父,全靠老母一人维持生计,年迈多病,久咳积痰,怎么也治不好。杨孝廉急啊,踏破草鞋四处寻访名医,终于从神医叶天士那里得到了蜜炼川贝枇杷膏药方,按药方炼膏,母亲服药后痊愈。
杨母以84岁高龄去世,临终前叮嘱:儿啊,要用枇杷膏造福世人,让更多人健康长寿啊。于是老杨将枇杷膏批量生产,并绘出“孝亲图”做商标。
枇杷膏一推出便广受好评,为此,杨氏后人在北京设厂生产,在“念慈菴”前加上“京都”二字,自此定名为“京都念慈菴蜜炼川贝枇杷膏”。
到后来,杨家后人香港定居,便将“念慈庵”的铺号和药方托付给香港人谢兆邦先生,谢先生在1946年设立京都念慈菴总厂有限公司,1961年到台湾设厂,陆续销售枇杷膏至全球多地数十国至今。
今天,老美喜欢用枇杷膏兑红牛,就跟中国人喜欢雪碧兑红酒一样让人费解。可是,作为老中医的,出于职业操守,是不能放任美国人民不加辨证胡乱用用药的。对症了,它确是神药,不对症,中医可能又得捡一个锅。
“川贝枇杷膏”的功效是什么?
说明书:润肺化痰、止咳平喘、护喉利咽、生津补气、调心降火。本品适用于伤风咳嗽、痰稠、痰多气喘、咽喉干痒及声音嘶哑。
主要成分包括川贝母、枇杷叶、南沙参、茯苓、化橘红、桔梗、法半夏、五味子、瓜蒌子、款冬花、远志、苦杏仁、生姜、甘草、杏仁水、薄荷脑。辅料为蜂蜜、麦芽糖、糖浆。
其中,川贝母、枇杷叶、南沙参、款冬花能润肺止咳,应对干咳、痰少、嗓子痒等,不但润肺,还起到给呼吸道补水的作用。茯苓、化橘红、法半夏、瓜蒌子等能化痰止咳。
反观这个冬天美国的流感,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上类似中医的风热感冒,主要表现为肺热、痰热,川贝枇杷膏的润肺、止咳、平喘的功效,正好适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这些症状。
“川贝枇杷膏”并不是什么万能药,中医讲究辨证论治
不同证型的感冒,比如风寒和风热,风寒就不能用带有“川贝”的枇杷膏,即使是相同类型的感冒,不同的人所表现的症状也不一样,用药也会有区别。同一个人,感冒发展的不同阶段,用药剂量和药材的配方也会不同,中医没有万能的神药,辩对证,不起眼的药也会起到神奇的功效。
春天气温变化大,又一轮流感来袭,大家先不要惶恐嘛。锻炼身体增强免疫放在首位。最后给大家送上一款预防流感的代茶饮——金银花、板蓝根、沙参、黄芪、陈皮、薄荷,如果已经感冒,加入大青叶桔梗。
如果出现高热的情况,可以考虑用感冒基础方——葛根汤加减
葛根60g 麻黄30g 桂枝45g 白芍45g 生姜45g 炙甘草30g 大枣12枚
随证加减:
1.嗓子痒、咳嗽:加麦冬45g 五味子20g
2.黄鼻涕:加黄芩45g
3.黄痰::加瓜蒌30g
4.白痰::加半夏15g
5.偏头疼::加柴胡30g 黄芩45g 川芎45g
中国中医药报:对川贝枇杷膏美国走红的冷思考
作者:程华尧
单位:海南省妇幼保健院
这个冬天,由于流感大范围肆虐,多家媒体纷纷报道美国出现“中国神药——川贝枇杷膏”遭遇天价哄抢的场面,着实让中药在国外“火了一把”。不过,据笔者在美国的多位友人证实,川贝枇杷膏遭遇抢购只是出现在网络店铺以及纽约、洛杉矶和旧金山等大城市中国人开的保健品店中,一些中小城镇则没有被波及。由于美国没有立法认可中药的法律地位,因此中药只能当作保健品或者辅助膳食销售使用。纵观世界各国,绝大多数国家并没有立法承认中药的合法地位,中药国际化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针对中药国际化遇到的困难,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中国拥有大量疗效显著的中药制剂,应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这次川贝枇杷膏得以在美国走红,关键就是在于药物的疗效可靠,这是任何语言宣传都不能代替的。美国人这次没有因为川贝枇杷膏“化学成分不明确”就停止服用,就是因为疗效的保障。除了青蒿素制剂每年在非洲具有惊人的交易金额和数量,中国大陆地区还有许多具有悠久历史的片仔癀、安宫牛黄丸、雷允上六神丸、季德胜蛇药片等中药制剂,值得大力推广到国际市场。这需要外交、商务、文化、中医药主管部门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和宣传的力度。
其次,中药质量安全必须得到保证。无论何时,药品质量安全永远是头等大事。要树立药品质量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现在提中药质量,主要是严厉打击恶意制假售假行为,绝不能纵容姑息。这次在美国走红的川贝枇杷膏具有悠久的生产历史。严苛的药品质量管理体系是药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
最后,中药的国际化需要文化、商务、外交等多部门的配合和宣传。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只是承认中医针灸的合法地位,中药则很难得到认可。目前在澳大利亚,尽管联邦政府已经立法正式承认中医的合法地位,但是中药却未能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不少澳大利亚居民对服用中药持谨慎态度,这大大限制了中药的广泛应用。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小柴胡汤”导致肝损害事件,欧洲的“马兜铃酸”导致肾脏损害事件,都是因为外国民众不理解中医文化,不能正确服用中药,长期大剂量使用应该“中病即止”的药物,违反了药物使用原则,结果导致了不良反应事件。上述情况责任不在于中药本身,而是要归咎于错误的用药行为。因此,如何让国外民众正确理解中医、正确认识中药,是我国中医界和文化、商务、外交等部门的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
笔者认为,尽管川贝枇杷膏是一种安全范围较大的非处方药,但是并不能等同于绝对安全无副作用的食物,辨证用药仍然需要遵守。绝对不可以当作保健品,长期大剂量服用。否则,也可能出现类似小柴胡汤事件的副作用。
中药国际化前景广阔,不仅能够提高我国国际外汇创收能力,取得显赫的经济效益,解决就业等民生领域的社会问题,也是我国在国际上文化、医疗方面实力的展现。这就需要外交、文化、商务、中医药主管部门不断加强合作和对外合作宣传力度,更好地实现中药产品走出去,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健康事业造福,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