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小凤雅”事件中,砂砾知多少?

字号+作者:王啸 来源:红网 2018-05-29 09:36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近日,多篇以三岁女童小凤雅父母“弃女救子”“捐款异用”而导致女童死亡的内容的文章频繁出现在各大网络平台上,文章内容剑指小'...

  近日,多篇以三岁女童小凤雅父母“弃女救子”“捐款异用”而导致女童死亡的内容的文章频繁出现在各大网络平台上,文章内容剑指小凤雅的父母“重男轻女”思想,痛击其用众筹来的15万多元给女孩治病的钱给儿子治病导致女童不幸去世,但真相果真如此吗?POy品论天涯网

  在这次事件中,一篇名为《王凤雅小朋友之死》的文章在朋友圈被多次转发,阅读量破万,文章内容中称该女童父母利用重病幼女在网上骗取15万捐款后,不带女儿去治疗,最终致使女儿死亡,将舆论矛头引向女童父母,文末留言区充斥着口诛笔伐,网友集体声讨。目前该文章已经被删除。POy品论天涯网

  对整个事件来看,文章内容来源和文章内容的真实性有待考究。文章中一部分信息的确属实,即红星新闻记者此前已联系到女童家属,确认女童确患视网膜母细胞癌众筹并已离世的事情。但针对文章中提到的众筹到的15万捐款,信息真实性缺失,据今日“水滴筹”的官方平台公示,从平台可公开的信息系统数据来看:该女童家属实际筹款式是35689元,并非网上所传的15万元,与文章内容不符。同时对于文章中提到的女童父母是否存在不带女儿治疗一事,跟进此案的当地警方称:筹来的款大部分都用在了孩子的治疗上了。也并非文中所称父母放弃对女童的治疗,而挪用筹款在小儿子的治疗中。POy品论天涯网

  看到文章中出现的这些未经佐证的信息,笔者不难想到前几日的“徐州十三中虐狗事件”,网传有爱狗人士手持砍刀在学校门口堵女孩放学,这条信息给学生和家长引来了极大的恐慌情绪,甚至有学生不敢去上学,网友的反应也是极其愤慨,而事实的真相却大相径庭,令人啼笑皆非:那天是阴雨天气,爱狗人士手里拿的是雨伞。POy品论天涯网

  网络上传播不实信息的现象在如今已经屡见不鲜。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而如今,数字革命已经使互联网成为当下最大的社会变量,互联网所具有的社会传播性,使我们意识到作为信息源的互联网平台必须为其传播信息的内容负责。就小凤雅事件来说,互联网作为文章的发表平台,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平台内不实信息频出的情况,平台在文章群发时候可增加信息真实性选项,让UGC(用户原创内容)发布者填写具体身份信息,必须要对所发布信息导致的不良影响负责,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以防止UGC(用户原创内容)发布者利用公共情绪操控舆论。POy品论天涯网

  传播学在对大众传播的特点阐述中,提到大众传播的特点具有单向性,这种单向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媒组织单方面提供信息,受众只能在提供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和接触,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因此作为UGC(用户原创内容)的发布者,必须要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负责,而不是文章在朋友圈引起巨大喧哗对公众造成误导之后,仅仅删除原文和致歉是不够的,因为很大程度上这并不能消除不实信息对公众和社会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单向性的另一方面表现在没有灵活有效的反馈渠道,受众对媒介组织的活动缺乏直接的反作用能力,所以网络平台可以加强信息反馈机制的建设。当用户对信息真实性质疑的时候有渠道可以及时反馈,从而平台核实事情真相及时删除不实文章。POy品论天涯网

  是的,我们可以看清人间是非,可以看见人性的伤痕,但我们绝不允许网络这个巨大的筛子让人们一再咀嚼砂砾。POy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