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开?点这里>>>
央视网消息:淡蓝色的天空映衬着盘曲干枯的枝桠,北京的“数九寒天”到了。
相亲角里,人渐渐多了起来,“老人儿们”一边互相点头打着招呼,一边打量着生面孔,一旦四目相对,便会脱口而出:“你们家男孩女孩?”
【35岁了,成天在你面前晃,哪个家长说出来不是眼泪啊!】
老李一个人站在一棵大树下,来回踱着脚步,面前摆着十几份“相亲简历”,女儿的也在其中。
他曾在新疆插队四年,是一名老知青,只聊几句便能感受到他性格里的刚正和倔强。在他看来除了每天按时来相亲角,他再没有其他可以帮助女儿的方式,“亲戚朋友,同学同事也都拜托过了,你总不能天天打电话催人家吧。”
来相亲角五年,老李“小有名气”,接受过媒体采访,也上过电视,但女儿的婚姻问题却一直没能解决。
“35岁了,成天在你面前晃,哪个家长说出来不是眼泪啊,能不着急?”老李皱着眉头,像是在对别人诉说,也像是在责问自己。
老李的女儿是一名医学硕士,在一家研究所工作。她明确表示不希望老李以这样的方式来帮助自己的婚姻,但老李只回了一句:“不答应也得来。”老李很希望女儿的单位能够像他们年轻时那样,把个人婚姻问题当成组织的大事来办。
“现在的人都不愿意管闲事了。”一位阿姨凑过来,加入了谈话,老李立马严肃起来:“这怎么是管闲事,这是办实事!”
对北京各个公园的相亲角时间,老李记得清清楚楚,而且只要时间身体允许他都尽量参加,他甚至还去过上海、天津的相亲角,他说:“上海的公园里的人比这里还要多,至少多四倍,这是一个全国的现象。”
站了一早上,老李没什么收获,其实他心里明白“相亲角”的成功率并不高。“姑娘,遇到好的早点下手,早点找对象,别到大了,越大越不好找。”告别时,老李善意地提醒我们。
【我就是为了给儿子找对象,专门来的北京!】
对话有时会止于“有没有房”,有时会止于“有没有户口”……
老詹看见我们站在他摆放的“相亲简历”前采访他的“摊友”,说了半天还没有要停的意思,略有点焦急。最终忍不住,一把把我们拽到了他的同侧,示意我们站在他和摊友中间,“你们挡着我的资料了,别影响别人看。”
老詹脚下那张A4纸上,“优秀男孩”四个大字格外醒目。其中,男孩条件占了五行,女孩需求占了六行,多出来的一行括号里写着“京户优先”。
老詹家在山西运城,为了给小詹找对象,专程来到北京。“这都是(两年内)专门来京的第四趟了。我没别的目的,就是来找‘儿媳妇’的。找到了我就走,找不到我还来!”
小詹在北京工作,是一名民警,已经取得北京户口,这个条件在他的征婚材料中被摆在第一行。
老詹在山西老家务农,有三个孩子,小詹是老幺,也是现在最让他操心的一个。“我们孩子学历好,工作好,品德优,就是这没对象让我发愁!什么重要啊?人丁兴旺最重要!我都看大五个孙子了,也算儿孙绕膝,现在就盼着,能赶快继续添人进口。”
冬至第二天,虽然有暖阳,但天气依然干冷。老詹搓着手,跺着脚,和我们聊天的过程中,大多数时间,眼神儿都没有离开过面前熙熙攘攘的人群。
小詹曾经自由恋爱,也谈过几个女朋友,全都因为老詹不满意,被迫分手了。老詹对“基因”看得很重,要求女孩身高必须1.65米以上。“1米64行不行啊。”有人打趣地问。“不行!”老詹头也不回。
在选“儿媳”这个问题上,老詹说他是说一不二的,小詹必须遵从。
看一位父亲过来咨询,老詹立刻来了精神。
“这男孩谁家的?”
“是我儿子。”
“你这信息写得不是太清楚啊……”
“哦,你是指……”
“呵呵呵,结了婚,有地住吗?”
“我们有北京户口。”老詹没有正面回答。
“父母干什么的啊?”
“没有工作……务农……”老詹显得有些局促,问道:“你姑娘多高?”
“一米七一、七二吧。”
“个儿还行。”
“哦,在北京有房吗?”
“有房,公租房。”
“哦,没房也没事,我们家有,有七八套,就是没有学区的,房还挺重要的,将来孩子上学需要。”路人没了要停留的意思,一边笑着,一边走远。
“是嘛,我们家也打算在北京买,买个四五百平米的吧。”老詹故意提高了语调,语气中带了点嘲讽。
“我们给你买个故宫边上的行吗?!看见没,就这样。姜太公钓鱼,你懂吗?”老詹愤愤地对我们说。
“天黑了,待会我也该撤了,要再找不到,我打算先回老家。我们那的习俗是,腊月里不招亲。明年有空,我再来。”
【白净是我不能放弃的标准。柳岩,都喜欢吧?】
相亲角里的年轻人不多。小峰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像赶场一样他上午去了天坛公园,下午又来到中山公园。
他是一名广告设计师,不是北京人,也没有北京户口,在北京有自己的房子。他更像是带着任务来的,主动出击,在每一个他觉得条件相当的女孩的简历面前停住,掏出笔和本子认真记录,有时也会和家长攀谈几句。
黑色夹克,格子围巾在这样的天气里并不能抵挡住风寒,所以小峰的肩膀一直微耸着。厚厚的眼镜显得很斯文,他和叔叔阿姨们很聊得来,这也是他坚持来相亲角的原因之一。他从2018年8月开始来相亲角,平均每周一次,曾遇到过一个特别心仪自己的阿姨。
“当时阿姨就看中我了,我看着阿姨个子、长相也还行就去跟她女儿见面了,结果各方面条件都很适合,就是女孩的个子太矮了,还没有她妈妈高。”小峰对着我们尴尬地笑了笑。
他从口袋里掏出四五张小纸条,向我们展示,上面写着几个女孩的信息。37岁的他对女孩的外貌有着执着的要求,“白净是我不能放弃的标准。柳岩,都喜欢吧?”
【我现在有点骑虎难下了。】
许恒背着一把太极剑,行走在人群中。时不时在一些正在交谈的叔叔阿姨身边停下来,驻足聆听。虽是年轻的面孔,但可能由于装备更像游客,他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
临近下午一点,人群基本都散了,许恒看着地面那些遗落的征婚材料不由感叹:“来这里,没什么用。”
“你经常来吗?你也来找对象?”我们不解。
“我在这练剑,偶尔过来看看。”许恒有点不好意思,“偶尔”一词说得有些刻意。“天坛公园这里是土著场,我不属于这儿。中山公园那边有专门外地人的区域……”
许恒来自河北沧州,今年31岁,单身,在北京打工。村子里同龄的朋友,有的孩子都上初中了,他成家的事儿还没有着落。“不愿回家,我也不能回家。家里没有好的企业,我在北京的收入是老家的三到四倍。但我确实也到这个年龄了,说不着急是假话。我现在有点骑虎难下了。”
许恒家里有兄长已经成家,父母催婚不是很紧。但他自己也在努力,业余时间他会参加登山、太极剑等各种社团活动,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
随着年龄增长,许恒择偶的标准也发生了变化。以前他看重外貌,喜欢漂亮的女孩子。现在他更现实,看重女孩能过日子。
在北京买房不现实,老家的彩礼金额也节节攀升,许恒面临着许多大龄北漂单身青年都会遇到的“尴尬境地”,他多少觉得有点无能为力。“多攒点钱吧,对象肯定得找,就看什么时候能遇到合适的。”
【相亲角,还有他们】
小郭在北京一家私营单位做英语翻译,在上千人的相亲角里,他因“台湾同胞”的身份被一群又一群叔叔阿姨围在中间,他说,如果在这里遇到合适的人,就留在北京,否则,会选择去二三线城市生活。
1991年出生的小伟紧紧跟在妈妈身后,这是两人第一次来相亲角,在海量的“相亲简历”前她们不时驻足,显得有些茫然。
90后小张把自己的相亲简历举在胸前,总是站在人流量最大的路口,有时会跟前来问询的人感慨:“一说没户口,就不理我了。”
天暗了,人群渐渐散去,一位拄着拐杖为儿子相亲的老奶奶,还在不时拦下路过她身边的年轻姑娘。小郭依旧被围在人群之中,一位阿姨,看他穿得单薄,关切地说:“小伙子,赶紧回去吧。”
(文/孟利铮 刘禛 杨小淼 张莉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均使用化名)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