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位于燕山、太行山深山区,或分布在高寒的坝上高原,河北保定、承德、张家口等地有20多个贫困县区,自然条件恶劣,干旱缺水,曾有数百万贫困人口,构成一条“环首都贫困带”。 本周腾讯新闻联合北京日报,推出2019两会特别策划——“山的那头是北京”系列故事,聚焦北京周边贫困地带扶贫脱贫的重大进展。今天是第一期,关注张家口“月嫂村”蜕变的故事。
河北张家口阳原县大渡口村的贫困户杜喜叶,做梦也没有想到过,自己还能拿到一张这样的证书。经过一个月的培训,她掌握了月嫂的基本技能,还学会了简单理疗手法。这是她人生中的第一张职业资格证书,像她这样培训上岗的家政月嫂,在北京非常吃香,轻轻松松月入万元。
打不开?点这里>>>
“月嫂村”培训现场 大妈们学习家政技能
因位于燕山、太行山深山区,或分布在高寒的坝上高原,河北保定、承德、张家口等地有20多个贫困县区,自然条件恶劣,干旱缺水,曾有数百万贫困人口,构成一条环首都贫困带。图中的张家口阳原县便在这条贫困带上。
2019年3月初的张家口,气温尚未完全回升。2002年丈夫得癌症去世后,杜喜叶靠着种地把两个孩子拉扯长大。无奈自己也一身病,农田收成并不好,家里收入微薄,过冬的厚玻璃换不起,只能在原有的玻璃外糊一层塑料布。
杜喜叶家十分破旧,由于身体不好,她基本做不了重活。年前,听说培训月嫂的人到本村了,杜喜叶抱着试试的心态去参加,“就算当不成月嫂,能学学按摩缓解自己身上的疼痛也是好的。”杜喜叶心里琢磨。她早就听别人说,有不少人上完这个免费月嫂培训班,到城里去上班,月收入少则五千,多则上万。
杜喜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推拿技巧。在培训班授课的除了校长李志国外,还有不少“老毕业生”。高桥乡金家庄的陆红菊(左)就是其中之一。面对记者的采访她毫不羞涩,一口普通话说得比老乡们流利得多。
培训课程中有早教环节。陆红菊说,因为颈椎病,自己一度半身麻木,一年半都在家,没有收入。本就不宽裕的家庭更加捉襟见肘。此前,她在职业培训班学成后就去上班了,单位就在对口帮扶阳原县的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品牌连锁养生馆。
说起来这一年多的见闻,陆红菊喜上眉梢,她总结这一趟既是挣钱也是学本事,“过去基本没收入,出去打工从最开始拿5000元,现在最起码能拿1万元了。还学知识、学说话。原来我普通话不行,跟人接触多了会沟通了。”而刚学一个月的杜喜叶,已经能熟练掌握玫瑰花糕点制作技艺。
杜喜叶识字不多,但是学习积极性很高,回家还要翻有图片的书,温习课程。说起这些妇女的变化,校长李志国感触最深。他说,教理疗,不仅是为了让贫困户有一技之长,更是为了让她们先学会保养自己,“只有身体好了,才能把生活搞好。”此外,还要教这些妇女学普通话,“张家口人口音重,以前学成推荐就业的学员,有的因为没法和雇主沟通被退回来了。”
除了线下,还有线上课程。考虑到村里的文化程度不高,老师也在微信群里语音教学。这样既节省时间和来回精力,也方便村里的大妈们反馈和交流成果。
王志国介绍,”我们培训的人群是50岁以下有劳动能力的妇女,主要以贫困户为主。除了月嫂的基本技能外,还要培训他们推拿、理疗的手法。按照对口帮扶计划,这次要培训大湾台村和大渡口村共100人,学成后将这些人输送到北京朝阳区。”
如何育婴是培训的重点内容之一。阳原县大渡口村妇女主任沈丽梅说,村里共342户、1220人,其中贫困户153户、240人,在劳动局和各级领导关怀下,安排职业培训班给妇女们上育婴和理疗课。大家争相恐后学,已经有10多个人学成外出打工,月收入最高能达到七八千元。我看在眼里高兴在心里。”
像这样的脱贫故事,在阳原县还有很多。记者了解到,阳原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全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18年,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要求,构建强有力的责任落实体系,推动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全县73个贫困村出列,10392户、18382人脱贫退出,其中深度贫困村1098户、2101人,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底的20.18%下降至10.18%。
杜喜叶给孩子打电话,说未来想去北京做事挣钱,减轻孩子们的负担。
“要是在山的那一头早脱贫了。”据媒体报道,在“环京贫困带”上的村民经常这样自嘲。曾经,环首都贫困地区是被很多人遗忘的角落、人往外走的地方。而如今,像张家口大湾台村和大渡口村这样的村庄,改变正在悄然发生。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