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开?点这里>>>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市民进入了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时代。实际上就地方立法而言,广州、杭州、宁波等城市,也已经颁布了相关的条例。比如广州,在2018年7月1日就正式出台了《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那么,在有了地方性的强制法规之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到底进行得怎么样呢?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今一年过去了,记者来到广州调查。
广州的一个普通小区里,周日上午,大家陆续出门,顺手带出了自家的垃圾。早在2000年,广州就开始宣传生活垃圾分类,2018年7月1日《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颁布实施。根据《条例》的要求,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餐厨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四类,其中可回收物是蓝桶,餐厨垃圾是绿桶,其他垃圾是灰桶,有害垃圾是红桶。可是时隔一年后,记者在很多小区却只看到了装餐厨垃圾的绿桶和装其他垃圾的灰桶,另外两个颜色的桶去了哪里呢?
广州越秀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分类管理办主任陈小龙告诉记者:“在这方面我们总结了三句话,就是能卖的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干湿要分开,这三句话讲的就是四个大分类。”
“能卖拿去卖”,谁来卖?卖给谁呢?记者看到,一位拾荒者正从垃圾桶里把纸壳箱等她认为值钱的垃圾挑出来。另一位拾荒者显然已经积攒了很多捡来的有价值的垃圾,正在分门别类地整理着。而周围写字楼的保洁员,把一周里积攒的各种可以卖钱的废品收集起来,一摞摞地打捆装车。
一位穿红衣服的男子每周都会来这条街道一次,设立一个临时摊位,看现场的气氛,他和这里的街坊四邻已经混得很熟了,大家会把积攒了一周的有价值的垃圾卖给他。他工作效率很高,分得也很专业,比如纸张、书本、报纸各多少钱,铜、铁、铝、饮料瓶、易拉罐,各种有价值的垃圾在他这里都能做到精准分类,并迅速给出价格,短短的两个小时已经收满了两大车。之后,他会把收来的各种垃圾,再分门别类卖给可以回收利用的工厂。今天收的这两车货,他大约花了3000多元钱。
广州的云龙苑小区,每周一三五早晚,就会有居民光顾呐吉岛。呐吉岛是城管部门设立的可回收物收集点,这里虽然不如红衣师傅的生意红火,但也有不少小区居民把零散的、有价值的可回收物拿到这里来换取一些积分。呐吉岛也负责居民家中有害垃圾的回收,例如坏掉的灯管、过期药品,都可以拿到这里来。
垃圾围城已经形势严峻,垃圾分类的目标是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能卖的拿去卖,很多家庭都会这样做,即使有的家庭把有价值的垃圾扔到垃圾桶,也会被拾荒者捡了去,这让很多生活垃圾可以物尽其用,变成新的再生资源,也使垃圾分类从最初的复杂化,变得简单。利益导向,会让这些可回收物去往它们该去的地方,所以在云龙苑小区,一年前政府部门设立的四类垃圾投放口,如今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两个投放口已经被锁死,不再使用了。很多小区,甚至简化成了餐厨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两个。也就是说,除了有价值的垃圾外,居民只要把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开就做到了垃圾分类。
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实际上就是“干湿要分开”。所谓湿垃圾,是指果皮、菜头菜尾、剩饭剩菜等等易腐蚀性的垃圾,比如带有剩饭的快餐盒,剩饭可以理解为湿垃圾,而快餐盒以及塑料袋等包装物却是干垃圾。
可腐蚀的剩饭剩菜、果皮菜叶等湿垃圾的纯度达到95%,才会有利用价值,实现垃圾减量化,可是一些居民小区的餐厨垃圾桶,里面都混杂了各种包装物、废纸等等,甚至连50%都达不到。
实际上,垃圾的处理是由末端的处理决定前端如何分类。这些年,广州在末端处理上建了很多项目,遵循的原则就是“以焚烧为主,生物处理为辅,垃圾填埋作为补充”,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灰黑色其他垃圾桶里面的垃圾,是干垃圾,应该拉去焚烧发电,而绿色的餐厨垃圾桶里面的垃圾,应该去往生物处理厂。
深圳朗坤环境集团环境园事业部副总经理张卓介绍:“我们现在采用的是一种超高压压榨技术,通过高压的技术,会将我们厨余垃圾里面的适合厌氧发酵,适合我们处理厂处理的有机质提取出来,正常经济平衡的话,因为我们主要是杂质,对我们这个处理厂来说是处理不了,也就是不能够产生有价的物质、有价的资源化产品,我们希望杂质含量在10%到15%之内。”
纯度高的餐厨垃圾可以制造工业油脂、肥料、沼气,现实情况是,即使末端处理企业把标准放宽到85%,从居民生活小区里出来的餐厨垃圾还是难以达到,所以没有被精准分开的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只能拉到焚烧发电厂一烧了之。
在焚烧发电厂的总控室,记者看到各种垃圾混杂在一起,其中包含了大量的餐厨垃圾。广州环投福山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温嘉华告诉记者:“那个垃圾太湿的话,我们还要加点煤油提高炉膛温度,比较耗能。”
民以食为天,在中国的生活垃圾组成中,餐厨垃圾占了将近60%。例如上海、北京、重庆、广州等城市,每天都会产生餐厨垃圾2000吨以上。只有做到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的精准分类,也就是说干湿垃圾精准分开,才能最大程度被垃圾处理企业所利用,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
云龙苑小区是广州垃圾分类的样板小区,在这里的确有一些居民会有意识地把垃圾分成两份,分别投放。
街道会定时给居民发放垃圾袋,很多居民虽然能有意识地把厨房垃圾用塑料袋装着投进餐厨垃圾桶,但还是把垃圾分类中“干湿要分开”理解错了,虽然他们有垃圾分类的概念,行为上却并没有做到真正地精准分类。
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可是缺乏持续的监督和约束,所以,干湿要分开的意识在很多市民当中渐渐淡化,干湿垃圾混装在一起被随意投放的现象随处可见。
那么,干湿两分开,是不是需要在家里摆放好几个垃圾桶才能实现吗?7月1日,上海市民在舆论宣传的强大氛围和法律法规的强制手段下,步入了垃圾分类强制执行时代。
通过一段时间的舆论宣传,在垃圾分类监督员协助下,上海市民会有意识地把剩饭剩菜以及果皮菜叶,从塑料袋里直接倒入餐厨垃圾桶,再把塑料袋等包装物扔进其他垃圾桶。从上海市民的做法看,其实,只要有意识把湿垃圾装进一个塑料袋,投放的时候打开塑料袋倒出来就能实现。
对居民来说,做到干湿两分开,其实并不难,难在对干湿垃圾的知识储备上,这需要一个长期学习理解、坚持不懈的过程,也需要法律配套。《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作为地方性法规,已经出台了一年,这部法规对每一位居住在广州的人来说,都应该是强制性的。而且,在《条例》中规定,个人违反条例将被处以200元以下罚款。
广州越秀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分类管理办主任陈小龙说:“当居民知道我扔的是钱的话,他就会精准去分,你排放的成本太低了,你就觉得它没价值,如果没有建立(奖惩机制)的话,那等于说,他也可以分得很好,也可以不分好,大家都一样,那我为什么要去分得很好呢?”
垃圾分类,人人有责。不仅是居民,包括社区、地方政府各环节都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为了实现干湿垃圾的精准分类,广州市也曾经设立了垃圾分类监督员,协助居民对干湿垃圾进行二次分类。
时隔一年,当初的垃圾分类监督员,在很多社区已经看不到了。云龙苑小区是广州垃圾分类的样板小区,这个小区的垃圾分类监督员,仍然坚持每天傍晚把垃圾进行二次分类。那么这些被干湿分开的垃圾又被运到哪里去了呢?
第二天清早,记者看到,在垃圾转运站,居民和垃圾分类监督员分好的垃圾又被混装到了一辆垃圾车上。为什么一直鼓励居民干湿分开的垃圾又被混在了一起呢?而且这种不同种类的垃圾混在一起的现象并不是个例,在建设二马路附近的一个垃圾转运站内,装着厨余垃圾的绿桶和装着其他垃圾的灰桶也被混装在了一辆垃圾转运车上。
环卫工人告诉记者,因为干湿垃圾混装,所以只能全部拉到垃圾场去填埋。
“干湿两分开”就是为了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可是到中间环节又被混装在一起,垃圾分类变得毫无意义,居民、社区街道、地方政府,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还是说每一个环节都有问题?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垃圾分类,大势所趋。但从现状看,还存在不少这样那样的困难,比如公民意识的提高、分类知识的普及、后续处理的科学合理等等;虽然任务艰巨,但也必须要循序渐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续推进。公民、企业、政府,全社会人人动手,让垃圾各归其类,各有所去,我们的环境和生活才能更“绿色”。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