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银行新职员因为拒喝领导敬酒而被掌掴的事件持续发酵,引发网友对“酒桌文化”的热议。其中“畸形酒桌潜规则”“职场圈子文化”“上下级攀附”“不尊重基层员工”等现象引发广泛讨论。
酒,从古至今,就在人们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也酝酿出了很多的酒文化。但是,我们真正应该推崇的酒文化是什么?当更多年轻人讨论“酒桌文化”的陋习时,他们在关注什么?从小杨开始,这届年轻人能终结“酒桌文化”吗?
1
真正的酒文化是什么样的?
“酒”这种液体,可以说贯穿了中国历史古今,久远到中国汉字成熟之前就已经存在。
▲甲骨文“酒”字
几千年来,它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饮食、医疗、人文艺术等等,自然而然形成一种酒文化,深入中国人的血脉深处,影响深远。
但在古代,真正的酒文化是一种雅趣,与现在“酒桌文化”中的野蛮劲儿相比,完全是两回事。
古人喝酒,推崇的不是喝醉、烂醉,往往是“微醺”的意境。常说“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但对他来说酒只是用来助兴的。喝到微醺,借意抒发,这才留下了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样无数关于“酒”的不朽诗句。
▲“诗仙”李白劝自己喝酒:“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图片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而且在中国古代的酒局中,大多讲究以文会友、以酒助兴,酒是美好而浪漫的载体。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写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酒同样也只是个工具,不是用来喝醉的,而是用来欣赏山水之美的。
可以看出,人们真正推崇的酒文化,核心还是在于“文化”二字,追求的是文化底蕴和精神层面的升华。
2
变了味儿的“酒桌文化”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有些酒俗留传至今。行酒令、猜枚射覆、吟诗作对……才称得上真正的酒桌文化。
但在生活中,拼酒、灌酒、逼酒、酗酒司空见惯,“敬酒不吃吃罚酒”更是酒场流行潜规则。这些变了味的“酒桌文化”,既是浪费陋习,更是社交负担。
现如今,可以看到一些地方依然盛行这种强行劝酒、灌酒、开黄腔、秀低俗的酒桌陋习。其中以劝酒为最,甚至为此还创造出了花样百出的“劝酒词”,诸如:
“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
“男人不喝酒,白在世上走”
“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
“五两六两不是酒,七两八两漱漱口,九两十两好朋友”
“烧烤配烈酒,小劲儿马上来”
……
最害人的劝酒话还有“适度喝酒有益健康”、“饮酒能软化血管”等等,然而这些论断被证明都是误解。
曾经的酒文化,有“曲水流觞”的高雅,而现在所谓的“酒桌文化”,则多是逼人喝酒的傲慢。
在这样的酒局上,对于被迫喝酒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场长达几小时折磨身心的“酷刑”。
3
这届年轻人能终结“酒桌文化”吗?
银行新职员因为拒喝领导敬酒而被掌掴的事件,涉事领导被警告处分和罚款,中国银行业协会也发文表态,对此类行为要“出重拳”“下狠手”“零容忍”。
这个结果,让很多年轻人兴奋。如今的年轻人,苦劝酒文化久矣,他们希望能改变老一辈的游戏规则。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对109441名青年人进行的一项显示,35.7%的受访者每月要参加三个及三个以上的酒局,84.0%的人直言反感当下酒桌文化。
中国是人情社会,讲究“无酒不成席”。“酒”常常成为活跃气氛、拉近距离、促进感情的催化剂。
酒桌本身也可以是欢愉的,但当里面携带了权力和地位不平等的基因后,这个“酒”喝与不喝,成了一种服从性测试、一种诚意测试。
▲电影《别叫我酒神》视频截图。
人们也许厌恶的不是酒,人们厌恶的正是这种“酒桌文化”中,不对等的话语权下的服从、压制与剥削。
随着90后、95后逐渐成为职场上的中坚力量,让人厌恶的“酒桌文化”或许能得到改善。毕竟生长于经济富足时代的年轻一代,尤其是90后,他们已经不再愿意让自己成为酒桌上被迫社交的工具人。
▲网友关于“酒桌文化”的话题回复,来源:知乎
陋习面前,也许并不是每个年轻人都有选择的资格。如果你是“小杨”,你会勇敢说“不”吗?欢迎与思客君留言互动。
来源:新华网思客
策划:刘娟
监制:李晓云
编辑:舒克凡 祁丽君
校对:郭建伟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