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2月27日(星期二)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天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桂平,河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成中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刘健 摄)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先生,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先生,天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桂平先生,河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成中先生,请他们为大家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郭兰峰先生作介绍。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 郭兰峰: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新春伊始就和北京、天津、河北的三位领导一起出席记者招待会,和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的成就。我也借这个机会,向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朋友们、向各界媒体朋友们致以新春的问候和诚挚的谢意,谢谢你们关心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区域重大战略,是十八大以来的第一个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这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京津冀三地视察,多次召开重要会议,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每一个关键环节、重要阶段,习近平总书记都亲自定向把脉,为我们提供根本遵循。
图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徐想 摄)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在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中央区域办会同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与中央有关部门一起,攻坚克难、狠抓落实,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规划政策框架搭建形成。2015年6月,中央出台《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此为蓝图,中央区域办先后制定了“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方案,将这些重点任务分解细化,而且每年都通过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对这些任务进行清单化闭环式落实,同时相关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产业、教育等专项规划和配套政策,形成了目标一致、层次明确、相互衔接的规划政策体系。
第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突破性进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牛鼻子”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着眼于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我们构建形成了疏解的方案和政策体系,推动首批高校、医院、央企总部在雄安新区落地建设,同时也出台了关于户籍、投资,以及疏解到雄安的职工或者企业的工资收入等政策。北京首都功能的布局不断在优化,北京成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
第三,雄安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的阶段。雄安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好以后才开始建设。当前,雄安新区城市的框架已经基本显现,对外骨干路网全面建成,白洋淀水质基本保持在Ⅲ类,新区也有了自己的行政区划代码、车牌等。
第四,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日趋完善。北京市四套班子以及70多个市级部门、近3万多工作人员已经迁至副中心办公,环球影城成为旅游地标,北京艺术中心、城市图书馆、大运河博物馆等文化建筑已经建成亮相,副中心的生活品质正在不断提升。
第五,重点区域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北京和河北联合成立了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理事会、执委会,10多家北京医院与北三县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天津滨海新区改革开放取得实效,2023年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了2200万标箱,比2014年增长58%。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加快建设,成为区域空气质量最优城市。唐山提前完成了单位GDP能耗下降“十四五”目标任务。
第六,重点领域协同发展水平持续提升。重点领域大家一般讲的是交通、生态、产业,这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三个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目前,交通一体化网络加快构建,主要城市1-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生态协同治理成效明显,2023年区域PM2.5比2014年下降了近六成,去年PM2.5是38微克/立方米,北京市低一点,是32微克/立方米,“北京蓝”成为一个常态。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持续强化,中关村企业在天津河北设立分支机构已经达到1万多家,北京流向天津河北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2800亿元。同时,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推进,9900余家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直接结算。
第七,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各种显性隐性壁垒正在破除,京津冀推出了第一批165项资质资格相互认证,230余项高频特色便民服务实现了“自助办”,自贸试验区51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
总的来看,过去的十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主要是夯基垒台、落子布局,重在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的阶段。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与有关部门和地方一道,牢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初心使命,加快打造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我就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寿小丽:
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澎湃新闻记者:
刚才提到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大家对此也非常关心。我们注意到,部分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央企总部已经分批前往雄安新区疏解,请问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了哪些进展?谢谢。
郭兰峰: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不仅北京关心,全国也很关心,主要是各单位也都很关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主要目的是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问题。大家都知道,“大城市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口过度增长。2004年,北京城市规划时就说2020年人口控制在1800万,实际到了2009年就突破了,这几年基本固定在2100多万,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二是交通拥堵。最早北京上班通勤要90多分钟,现在有了明显的改善。三是生态环境压力比较大。2014年北京PM2.5达到了85.9微克/立方米,2023年降为32微克/立方米。四是住房价格居高不下。五是社会管理难度较大。
要解决这个“大城市病”问题,就要减少非首都功能,跳出北京看北京,从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化解北京的问题,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既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又带动天津和河北发展。
战略实施以来,中央区域办会同有关方面坚持控增量、疏存量相结合,从激励和约束两方面加快构建疏解政策体系,分批分期推动相关功能疏解,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方面,从源头上严控增量,严格审批在北京落户的一般性制造业等项目,一批原来准备在北京落户的非首都功能设在京外。同时我们绝对不搞“一刀切”,对于符合“四个中心”功能定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项目,比如社区的一些“菜蓝子”工程,这些便民的服务设施,我们积极予以保障。另一方面,有序推动存量向外疏解。我们坚持集中疏解和分散疏解相结合,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稳妥有序推进疏解工作。这里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一个是推动一批区域性批发市场、一般制造业向京外有条件的地区转移。2014年,从战略实施以来,北京市疏解了一般制造业有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家。二是推动中央单位所属非首都功能疏解。目前,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这4所高校的雄安校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雄安院区都已经开工建设,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中国矿产等央企雄安总部正在加快建设,中国三峡、中国船舶、中国电子总部也分别从北京迁移到武汉、上海、深圳,这也有利于全国的经济布局。
为了保障疏解单位和人员的切身利益,我们和有关部门针对疏解单位、人员关心的焦点问题,陆续制定实施了一批政策,特别是去年出台了雄安新区28条政策,保证疏解到雄安的人员有“三个不低于”,一个是创业条件,二是居住条件,三是工资收入,总体不低于在北京时的水平。同时,我们也积极鼓励疏解单位以此为契机,从架构和业务等方面大胆探索创新,实现效能提升和结构优化。
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北京“大城市病”问题将进一步缓解,北京首都功能将更加充分彰显,疏解单位和人员也都会得到更好的发展。谢谢。
新京报记者:
我们想了解一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以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都取得了哪些进展?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目前进展如何?以及下一步对于副中心的高质量发展以及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还会有哪些行动?谢谢。
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夏林茂: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非常感谢您提的这个问题。大家也都非常关注副中心的发展,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成为北京新的“两翼”,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北京在这方面,首先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城市副中心控规,国务院同时也出台了支持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两年城市副中心的变化还是非常大的,有一段时间没有去副中心的同志、朋友,去了以后都发出感慨,应该说城市框架正在有序拉开、基本成型。我们每年保持千亿级的投资强度来保障副中心的快速发展,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拔地而起,首先是行政办公区一二期已经全部建成投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开园迎客,现在成为市民群众休闲锻炼的一个非常好的场所。环球主题公园成为北京文旅的新地标,今年春节期间,接待游客人数屡创新高。特别是大家也注意到,春节以前三大文化建筑精彩亮相,成为打卡新地标。大运河京冀段全线62公里旅游通航,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东六环入地改造全面提速,城市副中心对非首都功能的承载力稳步增强。优质资源要素不断集聚,北京学校、友谊医院通州院区等学校、医院相继招生、开诊,61家市属国企及下属企业落户。运河商务区注册企业超2万家,北京绿色交易所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城市副中心呈现出生机勃勃的良好发展态势。
图为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徐想 摄)
我们携手河北,认真落实国务院批复的通州区和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成立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理事会、执委会并实体化运行,实现了政务服务跨域通办。目前,通州与北三县跨界道路已经有10条,厂通路今年年底也将建成通车,轨道交通平谷线全面建设、在三河市设了5座车站。北京实验学校和北三县一起合作办学,朝阳医院对口支持燕达医院成为三甲综合医院。我们也连续五届举办项目推介洽谈会,累计签约项目210余个,意向投资额超150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高质量建设城市副中心,重点处理好与雄安新区、中心城区、周边地区的关系,持续完善城市框架,实现以副辅主、主副共兴,继续保持每年千亿级投资强度,对于大家关注的轨道交通101线,六环路的高线公园等重点项目,我们加力推进。围绕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科技创新“3+1”主导功能,与雄安新区错位承接产业资源,加快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抓好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持续提升同城化效应。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各方对此高度关注。2017年设立以来,雄安新区发生了哪些变化,能否介绍一下雄安新区的建设进展?谢谢。
郭兰峰:
这个问题还是由我来回答,谢谢你的提问。党中央设立雄安新区主要的初心使命是打造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前几年,我们做的主要工作是绘蓝图、编规划、出政策,目前这些管长远的重大的基础工作基本完成,现在已经进入到大规模建设和承接非首都功能并重的阶段。主要工作有以下几项:
第一,规划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党中央批复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出台支持雄安新区改革开放的文件,这两个是基本性的文件,也就是顶层设计。接下来,雄安新区四个基础性规划出台,交通等20多个专项规划以及财税等20多个配套政策也都印发实施。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党中央提出来的“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这四句话来编制规划,从全球213家水平比较高的设计团队中遴选了12家顶级团队来对雄安新区城市进行设计,并将这些最优的方案充实完善到规划中。
第二,城市框架基本拉开、雏形显现。聚焦率先启动建设区域,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态工程、公共服务这些重大项目的建设。目前,“四纵三横”的高速公路和对外骨干网络已经全面建成,启动区重点市政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京雄城际开通后北京西站到新区的通勤时间在50分钟左右,从大兴机场到雄安新区19分钟就可以到达。
第三,白洋淀治理成效持续巩固。白洋淀被誉为“华北之肾”,不仅影响河北的生态环境,也影响整个华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央区域办也制定了白洋淀治理规划,而且我们推动河北和北京、天津,以及中央有关部门压实这方面责任。通过几年的治理,目前白洋淀水质总体保持在Ⅲ类,生态优、环境美加快实现,“华北之肾”重放异彩。
第四,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断增加。北京援建的北海幼儿园、史家胡同小学、北京四中校区已开始招生,雄安宣武医院开始接诊,北京与雄安新区第一批33项公共服务同城化事项已经发布,实现“北京的事雄安能办、雄安的事北京能办”。京雄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实现公共交通、就医购药等多个应用场景两地互通。
总的来讲,在各方面的努力下,雄安新区正在不断从蓝图变成实景,不断以新的形象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始终牢记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这个初心使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我相信,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未来之城大有可期,必将给大家带来更多惊喜。欢迎大家到雄安去看一看。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北京、天津两地资源丰富,共同唱好京津“双城记”,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篇章。请介绍一下在这方面有那些进展?新时代新征程上如何进一步拓展京津“双城”联动的广度和深度?谢谢。
天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刘桂平:
非常感谢您的提问。首先我要向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天津的关心支持和大力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唱好京津“双城记”提出重要要求。2月1日、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天津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再次对天津唱好京津“双城记”提出了明确要求。京津两地资源十分丰富,功能定位互补,我们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天津加强与北京对接联动,市场化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全力支持北京“新两翼”建设。在全面提升区域发展能级中,体现天津的担当和天津的作为。具体在这几个方面我们做了一些探索:
一是在交通一体化方面,我们加快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着力拓展“半小时通勤圈”“一小时交通圈”,去年年底天津城区到大兴机场的津兴城际高铁建成运营,天津市区到北京大兴机场只需要40分钟。同时,我们也开通了天津武清区到北京的客运“定制快巴”,使两地通勤效率大幅提升。
二是充分发挥天津港优势,促进区域资源共享共用。天津港不仅是天津的天津港,也是北京的天津港,是京津冀的天津港,同时也是三北地区的天津港,天津港是衡量北京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一直以来我们坚持“天津港就是北京的港口”的理念,先后开通了天津港到北京平谷、大红门的货运班列,我们还在北京CBD专门设立了京津协同港口服务中心。同时,我们在能源保供方面为北京燃气集团的LNG,以及煤电、航油等能源提供协作。
三是在科技创新合作方面,持续增强协同发展内生动力。天津天开高教科创园与北京创新资源互动日益加强,同时我们用好中关村资源,中关村硬创空间在天津城区设立了两个实体服务板块,一个是中关村中试实验室,另一个是中关村检测认证实验室,两个实体服务板块业务量逐年提升。这块主要是为北京研发、天津制造成果的转化提供七个方面全生命周期的科技服务。去年北京流向天津的技术合同达2324项,成交额同比增长85%。
四是在产业协作方面,推动两地区域产业链成龙配套。充分发挥北京研发优势和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特别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优势产业协同联动,天津为北京奔驰汽车、理想汽车和小米汽车提供零部件配套的企业超过120家,并将继续提供更多的上下游服务。去年两地共同组织了2场“京津产业握手链接洽谈会”,主要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企业热情参与,现场气氛热烈,活动成效明显。
图为天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桂平。(徐想 摄)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唱好京津“双城记”的重要要求,持续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共同续写京津“双城记”新篇章。主要在以下几方面持续深化。
一是继续唱好科技协同创新的“双城记”。将北京科技创新优势和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有机结合,持续深化天津天开高教科创园与北京科教资源全面合作,共同建设好、打造好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推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实体化运行,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要求,合力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二是继续唱好产业体系融合的“双城记”。强化重点园区、重点项目合作共建,建设好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中关村科技城和武清京津产业新城等承载平台。共同抓好6条产业链落地落实。同时,继续办好“京津产业握手链接洽谈会”,持续提高影响力,满足两地经营主体需要,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三是继续唱好体制机制创新的“双城记”。深入推进京津同城化发展、实现区域一体化,持续探索完善合作共赢机制,加强天津港与北京空港、陆港运输衔接,持续推动京津两地“双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联动发展,同标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为经营主体创建更好的发展环境。
四是继续唱好重点领域协同的“双城记”。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生态环保等领域深化合作,构建双方更加紧密的融合发展格局。
我就从这几个方面回答您的问题,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集中承载地,请问河北是如何落实这一功能定位,并做好疏解相关服务保障工作的?刚才提到了白洋淀素来被誉为“华北明珠”,请问河北是如何修复好、保护好白洋淀的?谢谢。
河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张成中: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大家对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关心关注和支持。大家都知道,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雄安新区,总书记强调,“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河北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相结合,项目和政策两手抓,承接疏解有序推进。雄安新区“拔节生长”,从“一块地”到“一张图”,再到“一座城”,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
一是打造具有吸引力的疏解政策环境。用好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出台住房、户籍、教育、医疗等10个配套方案,新区医保待遇水平不低于北京,公积金缴存标准实现了与北京同步。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建立政策直达机制,开辟疏解服务绿色通道,提供注册、供地、审批、建设“一站式”综合服务,让疏解对象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
二是打造高品质的生产生活环境。新区的启动区、起步区加快建设,首批疏解标志性项目有序落地。刚才郭兰峰主任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统筹“职住平衡”,雄安商服中心等一批高品质的商业办公住宅配套设施投入使用,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已经开学开诊,优化交通不堵车、小型足球场等雄安场景,把“妙不可言”融入了生活,让“心向往之”成为现实。
三是打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建立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推动筹建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启动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吸引最新科技成果到雄安孵化、转化和产业化,雄安的创新氛围越来越浓。发布了“雄安16条”,16条政策对人才非常有吸引力,举办了百校百所千企、万名首都大学生“雄安行”,雄安的人气越来越旺。
图为河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成中。(徐想 摄)
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刚才郭兰峰主任作了非常形象的介绍。我们出台《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压实全流域38个县(市、区)责任,一体推进补水、治污、防洪,统筹实施清淤疏浚、百淀连通、河道治理、生态修复等工程,有效治理淀中村、淀边村生活污水,建立常态化补水机制,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白洋淀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淀区水质持续保持在Ⅲ类水平,野生鸟类达到了276种,比新区设立前增加了70种。据统计,全世界只有1000多只的“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在淀区安家,它对环境极其敏感,它安家了,说明白洋淀的生态环境是非常优良的。白洋淀再现“荷塘苇海、鸟类天堂”的胜景。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我们留意到,天津正在推动实施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其中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作为第一行动,统领各项行动往深里走、往实里做。请介绍天津实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有哪些。谢谢。
刘桂平:
谢谢您的提问,更感谢您对我们推出的“十项行动”这么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天津的重要政治责任和重大战略机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10周年的重要时刻,2月1日、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天津视察指导,慰问基层群众,发表了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为天津未来的发展,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指航定向,也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天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我们去年推进实施的“十项行动”就是党的二十大精神具体化的落实举措,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鼓励我们把这项工作持续抓好。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是“十项行动”的第一行动,统领其他九项行动,目的就是扎实推进重大国家战略在津沽大地落地落实、见行见效。下面,我用“六个一”来给大家作一个简要介绍。
一是下好高质量疏解发展“一盘棋”。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对天津来讲,我们与雄安新区是错位联动承接疏解,主要坚持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市场化方式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中海油、中石化、中铁建、中交建、通用技术、联想、360科技、京东等一批央企和民企以及高科技企业都在津布局,国家会展中心、空客二线等一批高质量项目落户天津。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揭牌以来,累计注册企业分别超过4900家和1500家。
二是舞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一条龙”。天津天开高教科创园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创新体系,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跟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共同打造7个技术创新平台。与北京、河北联合绘制6条产业链图谱,包括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氢能、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工业母机、机器人等6条产业链,天津纳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705家,京津产业握手链接洽谈会、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等系列产业对接活动去年也成功举办。
三是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一卡通”。共建京津冀高校教育联盟,全面实现京津冀区域异地就医住院、普通门诊和门诊慢特病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免备案”,协和医学院天津医院一期去年已正式投入使用。社保卡“一卡通”服务加快推进,三地旅游也实现了“一码通行”。
四是构建区域互联互通“一张网”。京津、京沪、京滨、津兴4条高铁联通京津双城,天津港集装箱年吞吐量超过了2200万标箱,在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里面排在第8位。北京燃气LNG应急储备项目一期建成投产。
五是筑牢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一道屏”。全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57%,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达到58.3%,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有效实施,12条入海河流稳定消劣。在此,我们感谢北京和河北上游地区的联动支持,使得我们天津大小河流的水质大幅度提升。
六是拧成协调发展、共同发展“一股绳”。三地联合印发京津冀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21条落实举措,是全国区域性范围内出台的第一个市场化一体化建设举措,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高度认可。京津冀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扎实推进。编制完成新一轮对口帮扶河北省承德市相关地区工作规划。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今年春节前视察天津的重要讲话,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的一个总体要求和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深入实施“十项行动”,在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中勇担使命、开拓进取,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
我们了解到北京是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请问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过程中,北京市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谢谢。
夏林茂:
感谢您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11次视察北京,21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明确了北京“四个中心”的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要求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作为“牛鼻子”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做好新时代首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年来,北京市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实施新版城市总体规划,严格控增量、疏存量。持续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实现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的目标,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30平方公里。首都功能持续优化提升。
我们用减量来倒逼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城市深刻转型,实现了减量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重点有几方面工作:一是科技创新。大家也都知道,北京的科技创新力量是很强的,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数字经济,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培育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科技服务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还有一批千亿级的产业集群,比如医药健康、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同时,提升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在全国率先形成了服务业占GDP比重在80%以上、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在80%以上的“双80%”服务经济发展格局。二是腾笼换鸟。疏解腾退空间在优先保障中央政务功能、补齐便民服务短板的同时,也为高精尖产业、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大的承载空间。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动物园批发市场,从北方地区最大的服装批发集散地,现在变成了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利用原有的空间,累计引进160余家金融科技的服务企业,这个例子生动体现了在腾笼换鸟方面取得的成绩。三是改革开放。我们一年一版本迭代升级营商环境改革举措,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和最佳实践,推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区”建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先行先试,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2023年,全市新设企业增长20.3%,总数突破211万户、创历史新高。
十年间,北京经济总量先后跨越3万亿、4万亿两个大台阶,人均GDP、劳动生产率、万元GDP能耗水耗等多项指标在全国省级地区一直处于最优水平,走出了一条减量刚性约束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刚刚介绍的十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从擘画蓝图到深入实施取得的巨大成果,大家听了以后倍受鼓舞。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接下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哪些安排,准备开展哪些具体工作?谢谢。
郭兰峰: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谢谢你的提问。这段时间在总结十年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在深入思考下一个十年应该做些什么,也在征求各方面、各部门,特别是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如果各位媒体记者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也希望和我们及时沟通,我们共同把京津冀协同发展这篇大文章、这个大的区域战略做好做实。
下一步,中央区域办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重要批示精神,按照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和三省市一起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具体工作有几个方面:
第一,围绕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问题,抓住疏解这项工作不放松。当前,疏解的第一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将实施新一批具备条件的疏解项目。同时我们更加注重在疏解过程中提升,疏解不是简单的搬迁到雄安或者搬迁到哪个地方,比如央企疏解,就应该在企业的体制机制、业务范围、科技创新等方面有所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疏解带动天津、河北的发展,也才能实现协同发展。
第二,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好北京“新两翼”,培育区域的增长极。北京市“新两翼”就是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对雄安新区来讲,它是一张白纸,经过几年建设有了雏形,但是应该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一个城市的建设不可能三五年就建成。即使高楼大厦都起来了,但还有一些软的体制机制需要建立完善,中央提出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这四句话有深刻含义。当然,对于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项目,我们还会继续推进,目标是要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对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已有很好的基础,像科技创新、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等功能还是要加强,推动绿色发展,增强北京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第三,促进重点区域高质量发展,以点带面助力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我们要制定出台支持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做好通州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持续推进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抓好唐山高质量发展方案落实。我们还要发挥好京津冀对山东、内蒙古、山西等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第四,创新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推动重点领域协同向规则协同并重转变。一是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融合,推动更多的科研成果在这个区域内落地。二是推动自贸区等开放平台加强制度创新合作,共同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三是深化市场一体化改革,前一段时间,党中央出台了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文件,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在这方面走出一步,加快破除限制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障碍。
第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协同发展,不断增强区域内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北京、天津和河北教育资源的共享,推动京津冀医联体建设,强化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的政策协同。比如像北京的养老问题,就可以在北京周边地区来解决。同时,我们也持续推进三北防护林这些重大的生态工程建设,让京津冀的天更蓝、水更清。
刚才我说了,希望社会各界,包括在座的媒体朋友,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请大家提出来,一起沟通。我们一定会在工作中积极研究吸纳,谢谢大家。
寿小丽:
时间关系,最后一个问题。
图为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邀请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河北省领导,河北省精心打造的文旅品牌“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不仅吸引着京津的游客打卡到河北,也吸引着全国更多游客到河北“走一走、转一转”,请问河北是怎么做的?取得了什么成效?谢谢。
张成中: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感谢您的提问。正如您提到的,“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已经成为我们河北的文旅品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句话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口头禅,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河北山川秀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文化和旅游资源大省,拥有5A级景区12家,世界文化遗产4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非遗数量均居全国前列。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三地基本形成了“一小时交通圈”,交通旅行越来越方便。我们依托丰厚的文旅资源,聚焦京津及周边省份重点客源市场,发挥“近”的优势,做足“美”的文章,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让河北文旅出圈又出彩。实施“旅游包车”周末和节假日免费通行河北高速、“乐游京津冀一码通”、建设河北旅游名片、培育“十佳博物馆”等举措,推动文旅市场持续向好;深入挖掘资源,深化文旅融合,推出世界遗产、古城古韵、赶考之路等旅游线路,一批重点文旅项目相继建成;加强与京津资源共享,携手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长城文化旅游带、大运河文化旅游带,用好冬奥遗产,培育冰雪、康养、研学等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加强与央媒、京津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等媒体合作,创新宣传推广方式,不断开拓京津以及周边省份、长三角、珠三角等客源市场。2023年,全省接待游客达到8.4亿人次,其中京津游客达到1.2亿人次、占比持续提升。
今年春节假期,全省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分别比2019年同期日均增长38.6%、53.5%,正定古城成为全国五大热门景点之一,正定古城的灯会吸引力非常强。希望大家对河北多关注、多宣传,“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谢谢。
寿小丽:
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