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记者从财政部获悉,2024年,财政部门将在政策取向上注重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需求牵引作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激发科研人员活力,同时着力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近年来,国家财政将科技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优先予以保障。”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说。
统计显示,2018年至2023年,财政科技支出从8327亿元增长到10567亿元。与此同时,综合运用税收优惠、政府采购、资产管理、财政金融等政策工具,大力支持科技创新。2023年,国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不断“加码”,政策落实更加精准,有效增强企业研发投入的信心和底气,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更大动能。从2023年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情况看,企业累计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1.85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制造业企业享受加计扣除金额1.1万亿元,占比近六成。在中央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和财力的有力保障下,一大批创新成果相继涌现。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旭红认为,我国创新动能加速聚集,一方面得益于支持科技创新的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不断完善,实施了一系列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的优惠政策,在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的同时,充分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培育发展新动能贡献了税收力量;另一方面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的增加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财力保障,有力支持了新型产业和新兴业态的发展,促进了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财政力量不可或缺。在整体经济形势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财政依然保持了对科技创新投入的支持力度,从多层面、多角度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一系列重点科技领域和重大应用领域的创新突破,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持续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说。
王东伟表示,2024年,财政部门将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举措推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方面,在政策取向上,做到四个“注重”。一是注重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推动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科技创新,促进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二是注重发挥需求牵引作用。用好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更大力度推动创新成果应用迭代,落实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政策,以市场化方式破解初期应用瓶颈。三是注重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整合优化相关财政专项,聚焦重点产业链,支持攻关突破一批短板弱项技术。落实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财政支持政策,带动更多企业专注细分市场、走好“专精特新”之路。四是注重激发科研人员活力,支持推进高校和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加快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力。
另一方面,在经费使用上,着力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做到“四强”。一是强基础。加大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的投入力度,支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二是强攻关。大力支持保障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支持布局一批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三是强力量。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为重点,支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四是强效能。加强项目、资金、人才、基地创新资源的统筹,全面加强绩效管理,着力提升科技资金的使用效果。
“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财政部门正在拓宽支持范围、强化支撑力度,对于目前阶段亟需财政资金支撑的更广范围的基础研究和更大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给予科研人员、重点实验室和相关企业充分支持。”何代欣说。(记者 曾金华)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