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印发 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要常态化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从加强公开解读回应工作、提升政务服务工作实效、推进政务公开平台建设、推进政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四个方面部署推进全国政务公开工作,大力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不断提升政务公开的质量和实效,推动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助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工作要点》强调,把公开透明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政府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政策,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应及时公开,以公开促进依法行政和政策落地见效,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政务公开助力政务服务
“今年的《工作要点》在政务服务工作方面写得比较细,一方面要求我们通过‘互联网+’做好政务服务,切实方便老百姓办事,另一方面要求传统的实体大厅的建设不能丢,把线上线下结合起来。”安徽省政府政务公开办业务二处处长高勋炳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推进网上办事服务公开,推广“不见面审批”等典型经验和做法,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优化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公开网上办事大厅服务事项清单,推动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加快各地区各部门政府网站和中国政府网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国漫游”。建立完善网民留言、咨询的受理、转办和反馈机制,及时处理答复,为群众提供更好服务……这些举措都写入了今年的《工作要点》。
另一方面,实体政务大厅服务能力也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要点》提出加强实体政务大厅建设管理,推动线下线上融合,统筹服务资源,统一服务标准,理顺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调,群众和企业必须到现场办理的事项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针对2017年媒体曝光的部分地区政务大厅工作日“玩手机”“打瞌睡”等问题,《工作要点》要求实体政务大厅加强软硬件设施配备,优化力量配置,做好人员、设施、经费保障,结合群众办事需求灵活设立综合窗口,避免不同服务窗口“冷热不均”现象。建立完善激励约束制度,加强工作人员管理,严肃纪律作风,规范服务行为,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公开办主任陆生宏看来,政务公开以往更多地意味着通过监督,促进政府行政权力、行政服务的公开透明,如今的政务公开工作更增加了服务导向,“公开的目的就是最终实现老百姓办事方便、企业办事方便,更好地体现权力运行全流程、政府服务全过程的公开透明。”
此外,针对群众反映的政务热线号码过多、接通率低、缺乏统一管理等问题,《工作要点》首次提出,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年底前进行全面清理,加快整合。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仍是重点
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印发了《关于推进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见》《关于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见》《关于推进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见》,对相关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出意见。今年的《工作要点》仍然重点关注上述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贯彻落实。
针对地方财政透明度差异较大,尤其是债务信息公开欠佳等情况,《工作要点》提出推动市县级政府及其部门全面公开财政预决算信息,制定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办法。
“一些基层政府,可能都愿意公开债权,但是对债务能不能公开、敢不敢公开普遍把握不准。今年工作要点里面提出制定地方债务信息公开办法,从顶层设计开始,公开到什么程度、在哪里公开、以什么形式公开等,将这些都规范了,这也是老百姓非常关心的。”高勋炳介绍。
在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工作要点》要求各地区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选取社会关注度高的重大建设项目,突出做好中标结果公示、合同订立及履行情况、征收土地方案、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等信息的公开工作。
关于公共资源配置领域,《工作要点》要求依法做好公共资源交易公告、资格审查结果、交易过程信息、成交信息、履约信息以及有关变更信息的公开工作;构建以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枢纽的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共享平台体系。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社会救助托底保障、食品安全、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调查处理等社会公益事业领域的信息,《工作要点》也要求进一步公开,注重运用技术手段实现公开的信息可检索、可核查、可利用。
信息公开将加强审查
针对民众普遍关心的就学就医、住房保障、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食品药品安全、养老服务等民生方面的热点舆情,《工作要点》要求准确把握社会情绪,讲清楚问题成因、解决方案和制约因素等,更好引导社会预期,稳妥做好突发事件舆情回应工作,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工作要点》首次提出,开展政务舆情应对工作效果评估,建立问责制度,对重大政务舆情处置不得力、回应不妥当、报告不及时的涉事责任单位及相关责任人员,要予以通报批评或约谈整改。
“政府部门的职责,是处置事而不是处置舆情。把事情处理好,处置的结果主动公开,让公众满意。”高勋炳介绍,2017年,一些地方政府公开的政务信息,部分群众的身份信息甚至身体状况也被公布,引发了公众个人隐私的担忧。安徽省用十几天时间对类似情况进行了排查,即时纠正和改正工作中的失误,第一时间进行了发布。
“一方面是疏于审查,另一方面信息公开工作做得很细、很深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类似的情况。这些群众享受了政府的救济,按照相关规定需要公开,但工作中不注意可能会把个人的隐私泄露出去。今年《工作要点》要求加强信息公开审查工作,我觉得非常有必要。”高勋炳说。
今年《工作要点》首次要求,政府信息公开前要依法依规严格审查,特别要做好对公开内容表述、公开时机、公开方式的研判,避免发生信息发布失信、影响社会稳定等问题。依法保护好相关人员个人隐私,除惩戒公示、强制性信息披露外,对于涉及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公开时要去标识化处理,选择恰当的方式和范围。
据了解,从2012年起,国务院办公厅连续7年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针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和社会高度关注的重点领域,通过年初印发年度工作要点、全年逐项抓好落实、年底开展督查评估等方式,部署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各地区各部门普遍反映,国办每年印发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为开展公开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记者 刘言)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