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国家集采正式启动的同一天,试点了数年的带量采购迎来一份重要的“顶层设计”方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改革,以常态化制度化措施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会议提出,近期将开展第四批集采,并扩大医用耗材集采范围。
为逐步解决看病贵,近年来国家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重大改革。截至去年底,我国已开展了三批集采,药品平均降价54%,每年节约费用530多亿元,惠及亿万患者。
15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同步发布公告称,正式开展第四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工作。按照计划,第四批集采共有45个品种、80个品规被纳入。
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次国常会确定的带量采购规则表明,带量采购改革最完整、最成体系的管理框架和模式正在逐步形成。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明确提出了降价并非带量采购的唯一目的,集采在为患者减负的同时,会兼顾企业合理利润,并与医院建立利益共享机制。
推进药品集采常态化制度化
会议要求推进药品集采常态化制度化。坚持保基本,重点将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内用量大、采购金额高的药品纳入采购范围,逐步覆盖临床必需、质量可靠的各类药品和耗材。研究对治疗罕见病的“孤儿药”采购作出特殊安排。
“药品集采常态化制度化向所有药企发出信号,带量采购会给各种医药企业足够的空间,未来将保持开放的态势,药企不会因为一次谈判失败就被排除到医保之外,下次还可以继续谈,已经谈成的也不意味着可以独占市场。常态化管理体现的是公平竞争。”朱铭来说。
在12日召开的全国医保工作会议上,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表示,制度化常态化实施药品耗材集中招标采购,不断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引导医药行业形成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新局面。
清华大学医疗服务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廖藏宜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研究对治疗罕见病的“孤儿药”采购作出特殊安排是此次会议的一大亮点,体现了医保在践行中央5号文《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的“探索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通过国家采购和谈判来降低高额的罕见病药品价格,提高孤儿病患者的用药可及性。
朱铭来表示,罕见病发病率虽然不高,但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比较大,有些罕见病也对全体人民所面临风险,“天价药”超出绝大部分人的支付能力,群众一旦不幸罹患罕见病就会处于无助的境地,如果能够通过谈判和集采将成本降到合理的价位,发挥医保带量购买的优势,这将极大缓解特殊人群的困难。
加强全链条式监管
国常会提出,通过质量和价格公平竞争产生中选企业和药品、耗材。医疗机构要确保优先使用中选药品。中选企业要确保降价不降质量,保证供应。加强对中选药品和耗材全链条监管。
廖藏宜表示,这次会议强调了两个重点,一个是医疗机构要优先使用中选药品,一个是中选企业要确保降价不降质量,并保证供应,这是在回应前三批集采出现的问题。
朱铭来认为,老百姓最担心的事情就是药械价钱下来后,质量还能否有保障。在2018年“4+7”带量采购实行之初,业内专家就提出建议,一定要确保药品的质量不会下降。药企不能中标之后就“任性”,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来满足低价的需求。国务院提出的“链条式的管理”切中要害,但如何落实需要进一步细化。
国常会还提出,集采要在为患者减负的同时,兼顾企业合理利润,促进产品创新升级,对节约的医保费用按规定给予医疗机构激励。
廖藏宜认为,这一条说明国家集采已经进入到理性和良性轨道,意在促进医保事业改革与药耗企业良好发展相协同。
朱铭来在调研中发现,医院现在普遍反映,各地医保部门在奖励机制,结存的合理分配方面,还缺乏相应的落地细则。国常会强调带量采购将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这一系统如何通过与医院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来实现落地,各地还需要继续完善政策。(作者:郭晋晖)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