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机一失应难再,时乎时乎不我待!”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会议指出,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总体思路、政策取向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主要是对政策实施提速增效。这既是及时加大力度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举措,又坚持围绕市场主体实施宏观政策,实行精准调控,提高效率,不透支未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各部门迅速行动,6方面33条政策措施实施细则制定出台取得积极进展。
各界注意到,上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6方面33项措施,消息一出,市场振奋。今年以来,在疫情冲击之下,许多市场主体陷入了困境。新一轮稳经济政策应时而出,对各类市场主体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是巨大利好,并已初步发挥出了积极成效。不过也要看到,稳经济政策覆盖范围之广,涉及部门之多,可谓空前,这就对政策的全面及时落地,提出更高的要求。
稳经济政策只有在第一时间落地,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能。毕竟,惠企惠民的政策好比甘霖,解渴更要及时,尤其对许多中小企业来说,等一等,就可能错失翻身良机;慢一步,就可能增加市场风险。从媒体报道看,一些地方在执行稳经济政策时,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有的企业流动资金压力剧增,急需银行融资为其纾困解难,但贷款却难以下来;有的公司可申请补助,但申请递交后,却迟迟没有兑现;有的企业受疫情影响流动资金断裂,面临倒闭风险,但对金融助企相关政策却不甚了解,没有善加利用等等。
种种问题都折射出,稳经济政策在各地的执行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地方政府缺乏基本的“用户意识”,在政策落地过程中,缺少紧迫感和危机感,未能展现足够的魄力和担当,导致一些政策卡在了“最后一公里”。此次国常会要求加快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正是要打破这样的执行困境,促使各地在政策落实执行过程中,更好发挥有为政府作用,不打折扣,更不走过场,用最快的速度兑现政策,打好稳经济的主动仗。
国常会提出的几点要求,可谓有的放矢。“全面筛查、细化实化”,这是确保政策落地的关键所在。政策只有更加明晰,有配套和细则,才能易操作、快兑现。无论是“新增1400多亿元留抵退税,要在7月份基本退到位”,还是“对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要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都体现出政策的明晰性,没有留下任何含糊的空间。
“深化‘放管服’改革”,是政策落地的抓手。可以说,如果政策执行出现卡壳,背后往往是服务型政府思维的缺失,是怠政懒政思维在作祟,所以,需要进一步推动“放管服”改革,改进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强化政策落实督促”,则是政策落地的保障。政策执行不力背后,往往是责任不明,压力不实,所以才会对市场主体所急所盼麻木不仁,只有监督问责的护航,才能让相关部门及官员不敢懈怠。
在当前这个非常时期,提振市场主体的信心尤为重要。稳经济的一系列政策既然已经公布,接下来就应当做到“慢牛”加劲,“快马”加鞭,进而跑出“加速度”。期待各地各部门能按照国常会的要求,下足功夫,让政策落实落细,做好督查检查和监测评估,尤其要认真听取市场主体和民众的反馈。毕竟,政策实施效果好不好,市场主体和民众的感受最灵敏也最真切,他们的评价,才是衡量政策执行效率和效果的基本尺度。(韩涵)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