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耶路撒冷12月25日电 通讯:“和平是我们共同的新年愿望”——巴以冲突中的民众心声
新华社记者王卓伦 吕迎旭
岁末将近,雨季的巴以地区气温骤降,为饱受战事之苦的人们更添悲凉。
往年的圣诞季本是耶路撒冷老城的热闹时节,而如今店铺大多关闭,门可罗雀。夜幕降临,石板路被冬雨打湿,一家旅游纪念品店的阿拉伯老板正准备收摊。他对记者说,一天下来,自己只卖出了5美元的商品。
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突袭以色列境内军民目标致以方约1200人丧生,另把200多人挟持至加沙地带,以色列政府随后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对加沙地带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新一轮巴以冲突目前已持续80天,尚未有停火迹象。据加沙地带卫生部门25日发布的最新数据,以军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造成至少2.04万名巴勒斯坦人死亡、5.4万人受伤。
在本轮冲突爆发前,以色列境内有超过10万名巴勒斯坦人在农业和建筑业等行业务工。冲突爆发后,以色列政府禁止约旦河西岸的数万名巴勒斯坦人入境,并取消了1.8万名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的工作许可。
距离耶路撒冷十几公里的卡兰迪亚检查站通往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等地,这里曾是许多前往以色列的巴勒斯坦务工人员的必经之路。每天清晨,他们手持以色列颁发的许可证通过检查站、步行至停车场,乘坐前往目的地的大巴,然后开始一天的打工生活。
而如今,这座大型检查站冷冷清清,开放时间也较以往大幅缩短。唯一没有改变的,是以色列士兵的严阵以待,以及对巴勒斯坦人员和车辆的严格检查。
与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同胞相比,居住在东耶路撒冷的穆罕默德·格莱布拥有更为灵活的人身自由。他持有以色列身份证,可以在以色列及其控制区域不受限制穿行。
格莱布对新华社记者说,这份“巨大便利”并没有改变他当前的生活窘境。“冲突爆发的第一周,我每天都马不停蹄送外国人去机场离开,再往后就没什么生意了,现在每天无所事事。”他说。
据联合国数据,在几十公里外的加沙地带,230万巴勒斯坦人中已有190万流离失所。世界粮食计划署全球饥饿监测系统显示,加沙地带全体人民面临“迫在眉睫的饥荒风险”。
“我们的生活已被摧毁,我们无处可去,我和孩子们没有未来。”在以军炸毁了一栋居住着约90人的建筑后,死里逃生的巴勒斯坦人马哈茂德·扎克鲁特对记者说。
冬日已至,饥寒交迫正伴随着许多加沙人。来自加沙地带中部布赖杰难民营的泰西尔·哈利勒刚撤离不久,又匆匆返回。他说,如今气温越来越低,必须取一些毛毯御寒。无论是留在家中还是住在街上,生存都很艰难。
在位于特拉维夫的以色列国防部门前广场上,连日来聚集着大量以色列民众。他们呼吁政府优先解救被扣押在加沙地带的人员,而不是把精力重点放在军事进攻上。
年过六旬的以色列人纳达夫·塔米尔几乎每天都会来到这个广场。他对记者说,几乎每个人的生活都在受到本轮巴以冲突的影响。就他而言,居住在加沙附近的亲人有的被杀害、有的被扣押在加沙地带,自己的儿子和女婿也进入以军预备役作战部队。此外,他在北部与黎巴嫩交界地带的亲人也已撤离,以军和黎巴嫩真主党在那里交火不断。
“我们需要两国方案,这是唯一出路,也是国际共识。”塔米尔说,实现两国方案需要智慧和勇气,必须要有强大的外交协调和努力。
“新年将至,希望所有人都不再受苦,”他说,“和平是我们共同的新年愿望。”(参与记者:柳伟建)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