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英媒:中国不会、也无法独撑全球经济

字号+作者:路透社 来源:环球网 2011-09-30 22:11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环球网日前编译英国路透社9月23日文章,原题《中国不会、也无法独撑全球经济》。摘编如下:   对于苦苦挣扎的全球经济,实际上中国能做的也只有确保自'...


  环球网日前编译英国路透社9月23日文章,原题《中国不会、也无法独撑全球经济》。摘编如下:
 
  对于苦苦挣扎的全球经济,实际上中国能做的也只有确保自身的经济增长平稳,而这肯定不足以提振全球经济。

  幻想中国动用高达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再次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或是购买欧洲债券,忽视了政治和经济现实:同其它国家一样,中国把自己的需要放在第一位。

  当前中国自身经济不需要更多的刺激,中国领导人也避免在欧债问题上押错注。这意味着,即使欧美经济形势恶化,中国也仅会在自身经济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采取应对措施。就算北京置国内因素于不顾,像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后时那样再宣布一项6000亿美元的政府支出计划,其产生类似的经济提振效果的可能性也不大。当时,是全球各国同步实施大规模政府支出和降息举措,消除了雷曼兄弟事件后的恐慌情绪。而目前美国和欧洲在这两方面已都无太多的弹药,中国难凭一己之力苦撑全球经济。

  “中国挺身救援?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如此说道。他表示,要想抵消欧美经济增速下滑3个百分点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速需要提高18个百分点。

中国可以做什么

  指望中国会像雷曼兄弟倒闭后那样驰援全球经济的人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一点:中国当时采取行动是为了自己。而对于全球其它国家来说,中国的行动来得正是时候,因此使他们意外受益。
 
  那时候,中国、美国和欧洲看法一致。当时对于每一个主要经济体来说,调降利率、加大政府支出都是合乎逻辑的政策选择,因为这时全球贸易出现滑坡,对经济的信心也一落千丈。然而今天却是另一番情形。中国先前采取的经济刺激计划产生了一些令人沮丧的副作用,今天仍困扰着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中两个最大的问题——高通胀和沉重的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强烈阻止北京采取新的大胆支出计划。

  在中国,稳定压倒一切。通胀失控可能引发严重问题,政府乱花公共资金的传闻也会引发民怨。不过要是海外形势恶化,且有迹象显示中国经济放缓程度甚于预期的话,中国还是有放松政策的空间。不过刺激措施的规模或将远低于雷曼兄弟事件后的5860亿美元。北京已经预计明年经济将会放缓,实际上其也希望经济适度降温以缓解通胀压力。本月稍早一位政府官员承认,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会10年来首次降至9%以下。若经济增速低于8%,将敲响警钟。许多经济学家认为,8%是当下快速城镇化过程中能够创造足够就业的最低增长速度。

巴克莱银行分析师最近把中国2012年经济增长预测调降至8.4%。此前已有多名分析师预测中国经济增速将降至接近8%的水准。

  如果面临保不住最低增长速度的威胁,中国最可能采取的方法就是在北京认为未充分开发,或需要开发的领域进行投资。可能投资的领域包括建造更多的廉租房、发展农业或为中小企业减税。对其全球其他国家而言,这样的措施可能仅仅意味着建材需求小幅增长,以及消费者支出会可能微幅上扬,受益的可能仅限于一些跨国公司。

  但即使美国或欧洲陷入温和衰退,损失的产出也会很快使中国经济加快增长的成果相形见绌。在全球经济衰退最严重的200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萎缩了3.5%。

  假设美国经济在新一轮衰退中仅萎缩1%,就相当于下降1330亿美元左右,约为中国在上次经济刺激计划规模的23%。至于购买更多欧洲公债或向IMF增加注资,中国仍有一些提供帮助的馀地。但这需要顶住部分重要官员的强烈反对,更不用说投资如果有任何闪失都会激起纳税人的愤怒。

“欧洲绝对不应该对中国抱有太高期望,”前商务部副部长现一官方智库负责人魏建国在周四的路透专访中表示。

  中国不会做什么

  只要价格压力还处在高位,中国就会保守行事,不管外界希望中国做什么。当初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面对外界对其6000亿美元购债计划的批评无动于衷,声称更强劲的美国经济有利于全球。同样中国也可以说,稳定的中国符合各方利益。

  中国8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达6.2%,远高于中国4%的通胀目标。过去一年中国五次升息以及九次上调银行准备金率尚不足以令物价降温。有太多资金通过非银行贷款渠道流入经济。实际上,有些分析师警告称,中国的影子银行系统像上次金融危机前美国的一样——庞大、不透明且监管松散。

  而通过大举刺激方案向经济注入更多资金只会让问题更糟。上一笔巨款的支出情况仍然存有很大疑问。中国曾鼓励银行向铁路、机场和公路等政府项目提供贷款,其中有些已经变成不良贷款,而且地方政府可能违约是现在中国经济成长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表示,“中国这次扮演的角色将有所不同。中国正面临之前举措造成的大量遗留问题,这可能为中国经济带来巨大风险。中国所能起到的作用很小。”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