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重庆欢迎您 共富的山城拥抱您
——重庆代表团媒体开放日活动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薄熙来答记者问。 记者 巨建兵 郑宇 摄
记者现场踊跃提问。 记者 巨建兵 郑宇 摄
温铁军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
令世人瞩目的重庆发展新思维
作为一个内陆城市,重庆为什么令世界瞩目?
重庆这些年的改革发展,实现了诸多突破。
第一个是突破了地域限制。对中国中西部地区而言,很难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比较优势。尽管重庆有长江水道,但离出海口岸还是很远,每多一公里的运距,就会增加一部分物流成本。如何能把加工贸易型的外向型经济放到重庆呢?
美国加州大学黄宗智教授认为,如果要突破地域限制,必须进行全球化条件下的超地缘整合。
我对重庆提出的“一江两翼三洋”战略非常感兴趣。重庆通过国家出面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以及中西欧各国协商给予通关优惠,光海关通关优惠这一项政策,就节省了15天的时间成本。若没有通关优惠,从重庆到西欧的铁路运输,则需要40多天的时间。
重庆的区位与新世纪中国南向的区域整合战略是高度结合的。重庆是整个中国的各种经济区中最靠近西方的一个区域,如果在西南建立了重庆这样一个产业平台,就可以使我们国家的产业延伸到孟加拉,甚至再往前,也就是对印度洋构成一个战略前突。
如果说,重庆的战略前突制造了一种城市外部的物流优势,那么,如何凸显城市内部的物流优势呢?
当能够使各个产业集中于一个工业区时,那么各产业之间的物流成本几乎为零。重庆同惠普谈判的同时,将相关配件厂商也吸引到重庆便是很好的一个例子。这就变成了一种“浙江经济”。浙江经济是块状经济,所有产业链条,都集中在一个地区,也就节省了几乎所有的纵向物流成本。
同时,重庆还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到国际竞争之中,也是重庆突破地域限制的一种具体表现。正如薄熙来在开放日上所说,“走出去”天高地广,大有可为,可以成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招好棋。
重庆的第二个突破,是跳出了“灰色经济”。灰色经济所形成的灰色地带,在各个国家都有。灰色收入量很大,同时又与某些制度供给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终形成黑恶势力。清除黑恶势力,很难用平常的、缓慢的手段来解决,任何个体也无力与之对抗,所以必须进行强力的、制度化的打黑除恶。
我赞成重庆继续打黑,有黑必打。打黑是要碰硬的,是要得罪人的。薄熙来在今年的重庆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说:“是装聋作哑,回避矛盾,还是认真对待,为人民负责?重庆选择了后者。”这一斩钉截铁的态度值得赞赏。
第三,重庆突破了土地的限制。重庆过去面对的是“三山加两沟,面对两条江”,可用于工商业和房地产开发的土地资源是非常有限的。通过土地储备和地票制度改革,重庆在短时间内积蓄了大量可供开发的土地,也让边缘山区的农民得到了实惠。
据媒体报道,重庆这几年累计交易“地票”9万多亩,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有上百亿元资金通过地票交易向偏远山区转移,实现了城市收益和农村居民共享。这是一大创举,可以有效地解决当下“三农”工作中的诸多矛盾。
第四,重庆突破了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之间的矛盾。我非常赞同薄熙来在媒体开放日上说的:“改善民生不仅是一大善举,也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
这些年,我国的存款率较高,老百姓不敢花钱,原因就是教育、医疗、养老等开支太高,国家在这些方面的欠账太多。重庆的做法是,出台“民生10条”、“共富12条”,政府出钱来改善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让老百姓无后顾之忧,让老百姓敢花钱,把消费实实在在的做起来。
重庆正在做极富智慧的改革探索,让重庆走进了世界的视野。重庆以一个地方政府创新的多元化努力,不仅走出了一般发展中国家深陷其中的“灰色陷阱”,而且全面推进了民生新政,对新世纪的世界发展提供了新想象、新思维。
?
李前宽
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中国电影基金会会长李前宽——
重庆发展后劲十足 城市精神昂扬抖擞
有人曾认为,如果电视台停播商业广告、黄金时段不播电视剧,必然会造成收视率下降。但是我认为,在全国范围内,重庆率先在卫视改版中采取取消媚俗娱乐节目、黄金时段不播电视剧等措施,完全正确!
商业广告大量出现在电视节目播出过程中,让观众搞不清楚电视台究竟要说什么,宣传什么。这违背了电视应当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基本原则。
我和很多艺术家都不喜欢在播放电视剧,或者其他节目过程中,不断插播商业广告。主流媒体就要有主流媒体的价值,要告诉人们应该追求什么,爱什么。
在我看来,媚俗节目、泛滥的商业广告会冲淡主流媒体本身所应该具有的功能。过去,一些艺术家看到这种情况感到很无奈,我们一直希望这类现象能够改变。
过去几年,重庆市还开展了“唱读讲传”活动。这是在西方文化不断影响人们思想的背景下,弘扬中国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
多年前,我和台湾电影人李行都曾到过重庆。去年,他们故地重游之时,不约而同地发出了相似的感慨:重庆人的精气神更足了!我用六个字概括内心所感受到的重庆人的精气神——“阳光、亮丽、笑容!”
走在重庆的大街上,身边擦肩而过的市民,街头巷尾发生的细微变化让人觉得:重庆人真的很有阳光感,重庆城真的很亮丽,重庆整座城市都在面带微笑的面对世界。
重庆提出努力提高广大市民思想文化素质,这是发展的后劲。薄熙来说:“有文化的市民才是更高的生产力。”一个城市没有思想文化的提升,就没有灵魂。过去,有的城市在自身发展中只注重GDP数字,不重视人文素养培育。重庆的探索,正是对这种发展理念的改变,更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梁柱
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梁柱——
群众拥护就说明"唱红打黑"做对了
我通过媒体了解到今年“两会”重庆代表团媒体开放日的相关报道。我感觉在这次会议上,重庆对于近年来的一些实践,做出了清晰明确的阐述。
这些年,一些官员对“我是谁”的认识发生了错位,搞不清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一些官员不把自己看成是人民的公仆,失掉了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重庆重新捡回了一些老传统,我觉得这是最可贵的东西。
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很关键的一条。人民群众普遍要求分享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成果,要求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绝大多数人民的共同富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成为执政党能否实现政权稳定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重庆旗帜鲜明地亮出“共同富裕”大旗,令人鼓舞。
我觉得检验一件事情做得好不好的标准,就是看老百姓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每次来到重庆,我看到红色文化在这里深入人心,许多老百姓高唱红歌,发自内心地拥护党,歌唱新生活,我自己也受到强烈的感染。
有些人看到老百姓自发地唱红歌,就说些风言风语,甚至对“打黑”也横加指责。如果黑恶势力嚣张,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证,社会会变成什么样?我们根本不必去理会那些鼓噪。只要人民群众拥护和喜欢,就说明重庆的“唱红打黑”做对了。
孙代尧
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孙代尧——
左顾右盼解决不了问题 破解之道还在于改革开放
幅员广阔、人口众多是中国的基本国情,这决定了改革不可能在全国同步展开,更不可能在不同地区实行同一方案。
近年来,东部的上海、浙江、广东等地与西部的重庆、成都等地,根据自身实际采取了不同的改革方法。只要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就应该鼓励。如果把各地改革经验的不同看成是互相矛盾和否定,都会跌入片面性的陷阱。
近年来,重庆充分抓住这第二波工业化浪潮,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同时在缩小“三个差距”的实践之路上,做出了探索。
有人认为,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矛盾,过多地强调公平可能会带来效率降低。其实,在不同发展阶段,两者之间表现出的关系是不太一样的。比如,以前我们处于发展的低级阶段,存在大量贫困人口和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个时候就要通过发展经济,使大家有更多就业机会,迅速摆脱贫困,所以当时我们把效率看得更重。而当经济发展到了一个阶段,当绝对贫困人口基本上消除的时候,当剩余劳动力基本不存在的时候,就业压力变得越来越小的时候,那么考虑社会的公平公正也就显得更加必要。
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实现“五个统筹”,在效率和公平问题上,强调要更加关注社会公平和公正问题,这些举措,目的都在于实现共同富裕。
围绕民生抓改革发展、以改革发展促进民生改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实践。改革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这方面天高地广,大有可为。这些年,重庆围绕民生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许多领域的改革也由在全国“跟跑”到多项“领跑”。
重庆过去的成绩值得肯定,但未来更不可限量。对于当前的改革形势,我们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知: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不完善不规范,市场经济中的不公平现象加剧,因此改革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但左顾右盼解决不了问题,破解之道还在于坚持改革开放。
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孙代尧——
左顾右盼解决不了问题 破解之道还在于改革开放
幅员广阔、人口众多是中国的基本国情,这决定了改革不可能在全国同步展开,更不可能在不同地区实行同一方案。
近年来,东部的上海、浙江、广东等地与西部的重庆、成都等地,根据自身实际采取了不同的改革方法。只要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就应该鼓励。如果把各地改革经验的不同看成是互相矛盾和否定,都会跌入片面性的陷阱。
近年来,重庆充分抓住这第二波工业化浪潮,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同时在缩小“三个差距”的实践之路上,做出了探索。
有人认为,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矛盾,过多地强调公平可能会带来效率降低。其实,在不同发展阶段,两者之间表现出的关系是不太一样的。比如,以前我们处于发展的低级阶段,存在大量贫困人口和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个时候就要通过发展经济,使大家有更多就业机会,迅速摆脱贫困,所以当时我们把效率看得更重。而当经济发展到了一个阶段,当绝对贫困人口基本上消除的时候,当剩余劳动力基本不存在的时候,就业压力变得越来越小的时候,那么考虑社会的公平公正也就显得更加必要。
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实现“五个统筹”,在效率和公平问题上,强调要更加关注社会公平和公正问题,这些举措,目的都在于实现共同富裕。
围绕民生抓改革发展、以改革发展促进民生改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实践。改革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这方面天高地广,大有可为。这些年,重庆围绕民生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许多领域的改革也由在全国“跟跑”到多项“领跑”。
重庆过去的成绩值得肯定,但未来更不可限量。对于当前的改革形势,我们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知: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不完善不规范,市场经济中的不公平现象加剧,因此改革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但左顾右盼解决不了问题,破解之道还在于坚持改革开放。
?
尹韵公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尹韵公——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后劲之源
看了许多关于重庆代表团媒体开放日的报道,重庆提出有文化的市民是更高生产力这一观点很有意义。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要保持长久的发展活力与激情,都离不开文化这个重要推动力,它是城市发展的后劲之源。
我长期从事文化发展研究,从世界各地的发展历史看,文化都是其崛起的关键力量之一。不重视文化的城市一定不会成为一流的城市。
以美国为例。美国为什么能如此强大,关键之处就是把文化发展作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石,而且一刻都不放松。美国强大的绝不仅仅是经济和科技实力,其文化实力同样让人瞩目。
去年,在重庆提出重庆卫视取消媚俗的娱乐节目、黄金时段不播电视剧和停播商业广告等措施后,有人曾表示质疑。其实,这并非重庆独创之举,在加拿大、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类似做法早就出现。例如,加拿大主要电视台在黄金时段就禁止播出美国电视剧;法国主要电视台也有类似做法。
重庆在国内率先尝试,是一种勇气、胆识和壮举!
此外,重庆的“唱读讲传”活动也是加快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就是要通过类似活动倡导正气、压住邪气;树立清风,树立正风。
记者 周季钢 杨帆 龙在宇
“微”言评重庆
凤凰网网友“大漠飘雪”: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有两句名言,让中国受益无穷:一是摸着石头过河搞改革开放,二是看人民满意不满意检验改革开放的成果。3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人们就是拿着这两把尺子,保持了社会稳定快速发展。可以说薄熙来在重庆,也是这么做的,重庆发展和变化,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重庆的发展探索,其缩差共富的理念,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值得期许。
新浪网友“彭澎”微博:看了重庆代表团开放日的对话,不能不感到重庆还是有很多新鲜的做法,并不只是“唱红打黑”。印象最深的有,黄奇帆说,一个社会有没有做到共同富裕,着重看三件事:一是能不能广泛就业,二是能否解决住房问题,三是社会保障是否健全。这三件事如果基本到位,那么整个社会就稳定了。
新浪网友“春秋浩荡”微博:重庆的发展源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3200万人民不断努力,向着改革开放的纵深挺进。
新浪网友“ML-Queenie”微博:重庆由政府进行转移支付从而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的改革,值得肯定。过程并非尽善尽美,但改革应允许过程中的瑕疵,这比事闹起来了再救火要好得多。今年两会最开放最坦诚的地方代表团是重庆。
新浪网友“二哥龙年要完成”微博:经过这几年的慢慢感受,可以毫不犹豫的支持现在的重庆。如重庆代表团媒体开放日重庆市领导所说,“亲自去重庆,随便拉一个市民来问问对打黑和现在重庆的治安,绝大部分是持肯定态度的。”怀疑的人可以去试试。
凤凰网福建省福州市网友“谢木水”:重庆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是学习雷锋的先进班子,是货真价实的人民政府,是重庆人的幸福,去过重庆的人都说他们是真干,不是半干半吹。
新华网网友“fei123”:重庆不过是打击了黑社会,不过是打击了腐败,不过是重视了公平,为此重庆才唱红歌,为的是让人们重新找回过去的激情和理想!
新华网网友“筱世明”:重庆各级政府机关都能够依法和按规矩办事,各级领导干部不随心所欲,有所约束,不肆意妄为,而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重庆就一定能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和谐社会。
新华网网友“冷眼看冬天夜”:一个人得到所有人的满意是不可能的,除非你不做事。在目前的环境下,“唱红打黑”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实已经证明了的。
新浪网友“马勇”:看了薄书记在重庆代表团开放日对中外媒体谈话,我认为外界对他孩子及家人纷纷扬扬的传闻都是不真实的。我相信薄书记的郑重公开表态。
新华网网友“我心飞扬5320”:重庆以民生为先,干得好!
中华论坛网友“怀念火红年代”:本人只是亿万普普通通老百姓中的一员,本人郑重声明:旗帜鲜明地支持重庆,旗帜鲜明地支持一心为民的正义事业。
腾讯网网友“闲妻良母”:重庆GDP过万亿元、重庆成了内陆开放高地,这些经济发展的成就且不说,就说我们老百姓身边的,治安环境好了,城市漂亮了,公园多了,绿树多了,外资企业多了,银行多了。这些现象,没有人能够否认。
新浪网网友“科哥不是传说”:重庆市的变化发展取得的效果只能用惊讶来形容。重庆,拿出你的激情。哥在重庆我骄傲。
黄奇帆答记者问。 记者 巨建兵 郑宇 摄
记者提问。 记者 巨建兵 郑宇 摄
陈万志
陈万志代表:
继续推动民生导向、共富发展
重庆代表团媒体开放日非常成功,它将重庆真实生动、充满发展活力、富有开放魅力的城市形象,从人民大会堂传递给世界。开放日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薄书记和黄市长面对记者的提问,坦诚交流、应对自如,说起重庆的改革发展更是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看得出他们对重庆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近年来,重庆坚持民生导向、共富发展之路,其基本特征是,把“共同富裕”这种社会主义较高层次的追求,寓于更加强调机会平等的“包容性增长”科学发展进程中,把“公平享有”和“机会均等”有机统一起来,并使“公平享有”成为“机会均等”的发展动力源之一。重庆的探索给我们三点启示:一是不确立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发展理念,难以走上公平与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二是科学发展要从经济总量导向转变为国民收入导向;三是要以公益性为重要目标优化国有资源配置。
杨庆育代表:
保持大好局面,创造更佳成绩
3月9日举行的重庆代表团媒体开放日活动,充分彰显了直辖市开放的姿态和坦率的作风。通过活动我们进一步看到,重庆近年来的改革发展受到普遍关注。粗略统计,境内外86家媒体的150多位记者提了40多个问题,涉及改革开放、“唱红打黑”、改善民生、缩差共富等话题。特别是薄熙来书记和黄奇帆市长回答问题毫不避讳,与记者深入交流,让人印象深刻,深受教育和鼓舞。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改善民生,加快西部大开发,措施实、含金量高,从中可以看到重庆发展的机遇,这增强了巴渝人民加快发展的信心。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应该按照中央的要求,结合重庆实际,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314”总体部署,加快推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保持重庆当前发展的大好局面,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
韩德云代表:
一如既往地展现重庆开放胸襟
今年重庆代表团备受关注,也有一些人猜测:重庆会不会开放?敢不敢开放?重庆代表团以实际行动消除了这些猜测。包括对重庆代表团驻地的情况,也有一些说法,都是无稽之谈,我自己就在这个宾馆接待了一波又一波的记者。我认为,今年重庆代表团的媒体开放日,一如既往地展现了重庆对外开放的胸襟和姿态。
作为法律工作者,我认为,重庆“民主法治15条”的内容,与当前国家经济社会进步、民主法治建设的要求是一致的。重庆的民主法治建设,上符中央要求,下合群众期待。下一步,我们要落实中央要求,不断增添新内涵、新元素,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张玲代表:
讲成绩留有余地,谈问题也不回避
这是我经历过的开放日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重庆团与记者的交流,坦诚、开放、理性,回应得体,富有智慧,讲成绩留有余地,谈问题也不回避,充分显示了重庆的包容与自信。可以说,这是一次面向公众的成功展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尤其要求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从机制体制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痼疾,这预示着医改将进入攻坚阶段。重庆在改革领域,敢为人先,相信在医改领域也一定会有所作为。要大力推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让城市中的贫困人口、边远地区的农民,都有地方可看病、看得起病。
康厚明代表:
百姓收获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重庆团开放日上,薄熙来书记和黄奇帆市长频频提到“五个重庆”、“民生十条”、“共富12条”、“民主法治15条”,每一个话题都让我浮想联翩,这些与每个重庆市民生活都息息相关,百姓收获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作为农民工代表,在我参加的历次全国“两会”中,我提交的议案一直都聚焦于为农民工争取劳动权益、获得身份尊严。就拿我自己来说,外出打工30多年,我完成了从“农民—农民工—新市民”的转型,一样是为了不断追求更好的、有尊严的生活。2011年春节前,我将户籍从农村真正转到了城市,落户到九龙坡区九龙镇。我所在的重庆建工市政一公司路面工程处农工班有60多名农民工,目前办理转户手续的就超过15人。
刘明华委员:
“唱读讲传”是重庆“两手抓”的成果
看了媒体关于重庆代表团开放日的报道,总体感觉这是市委、市政府领导在全国“两会”上,就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向全社会作的一个总体汇报,非常清楚地表明重庆正在顺利推进中央“314”总体部署。
开放日上,薄熙来书记对“唱读讲传”作了生动的阐述。我觉得,“唱读讲传”是市委、市政府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思想文化建设的成果。重庆以“唱读讲传”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创造了万马奔腾、奋勇争先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主流文化,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
谢德体委员:
中国农大很多学生都想到重庆发展
近两年,我切身感受到“民生十条”和“共富12条”带给重庆农村的变化。通过地票交易,使农民宅基地获得增值,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通过农村“三权”抵押贷款,使农村获得了金融融通,给农村经济注入活力;通过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不仅解决了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同等待遇的问题,还大大提高了农村的劳动生产率。这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激活了重庆农村的发展。昨天我在与中国农业大学学生的对话中,介绍了重庆的多项改革举措,同学们对重庆的改革充满期待,都希望到重庆一试身手。
丰都县双龙场乡乡长蒋军——
缩差共富 道出了百姓心声
“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缩差共富’,那真是道出了老百姓的心声,说到了大家的心坎上。”去年11月从丰都县交委下派到双龙场乡工作的蒋军,看到重庆代表团媒体开放日的相关报道后,真正切切地感受到基层百姓通过改善民生、缩差共富得到了实惠。
“首先是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蒋军激动地说,现在,城镇变漂亮了,人畜饮水、防洪抗旱、堰渠沟塘等水利设施完善了。公路不仅通到了场镇上,所有的行政村也通了公路。“汽车、摩托车可以直接开到农民家门口。”
在社会保障方面,双龙场乡实现了养老保险全覆盖、低保应保尽保,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8%以上。
再次,近年来,惠农政策得到了强化,大户种植、养殖,各种养猪、养鸡、养鸭等涉农项目,都有补贴。“双龙场乡是红心柚的发源地,目前我们正利用政策优势,大力发展红心柚,为农民增收。”蒋军称,今年,是我市“万元增收计划”三年目标实现的最后一年,目前,双龙场乡已达到目标80%%以上。“我们有信心,到年底前,所有农户每户实现增收1万元。”蒋军说。
重庆市运管局副局长孙跃——
开放面对 实事求是
维护了重庆形象
“面对国内外媒体对重庆的关注,市委市政府以公开、透明的方式正面回应,实事求是,是对重庆城市形象的再一次提升。”孙跃高度评价重庆代表团媒体开放日。
孙跃说,“重庆走的是民生发展之路,我的工作就是为老百姓服务。”比如公租房,我们要求的是公租房一旦入住,公交车必须同步,而且随着入住人数的增加,不断增加公交线路和公交车辆。为了让老百姓坐上安全、舒适、便捷的公交车,近几年,重庆还实施了一系列公交改革。
身为一名重庆人,近几年重庆的变化,孙跃同样深有感触。“不管是外地的同行到重庆,还是我到外地开会,我都会情不自禁的推介重庆,因为心里有种自豪感。”孙跃说,尤其是“五个重庆”,他会带着外地同行体验轻轨,到路上指给他们看交巡警平台。“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重庆的发展和变化,这是有目共睹的”。
孙跃还发现一个变化,通过“唱读讲传”活动,不仅提振了重庆人的精气神,市民素质也得到提高。“以前都说重庆是码头文化,现在人们不管坐公交、乘轻轨,都能自觉排队候车。”
“重庆能走到今天,不容易,一定要十分珍惜!”孙跃希望我市能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目标迈进,用优异的成绩迎接“十八大”的召开。
市疾控中心职工廖小丽——
重庆成了全球关注的大都市
“重庆代表团媒体开放日记者蜂拥而至,已经说明了重庆的影响力,如果重庆仍是个落后的西部山城,自然不会这么受关注。”廖小丽说,能够见证重庆发展成一个国际大都市,每一个重庆人都感到庆幸。
廖小丽感慨地说,“这几年,重庆的变化真的是太大了!”身为一个年轻的时髦女郎,廖小丽以前晚上几乎很少出门,背街小巷更是从来不敢去。“说到重庆的变化,交巡警平台首当其冲。”廖小丽说,自从有了交巡警平台,市民的安全感大大增强,街上每隔几百米就能看到警察,晚上出门再也不需要担心。
其次,环境好了,城市漂亮了。“以前都说重庆晚上像香港,白天像乡场。因为确实很多地方脏乱差。”廖小丽说,现在的重庆,又干净又漂亮!
“以前,我还想到北京、上海那些大城市去工作。现在走出去,发现没有几个城市比得上重庆。”廖小丽说,我现在都劝外地的朋友到重庆来工作。这里的物价不是很高,房价不是很高,但幸福指数却很高。
装修工人周良明——
想不到我也成了城里人
“也许十年前,我根本想不到有一天,我不仅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还真的成为了城里人。”装修工人周良明是一名泥水匠,他也关注了重庆代表团媒体开放日,“我感觉薄书记说得太好了,我为重庆感到骄傲! ”
周良明说,“我感觉市委市政府,是真正为老百姓干事的。”今年28岁的周良明在主城打工已有10年。“最初的想法是,赚了钱回家修房子、娶媳妇。”周良明说,“可是眼看着这个城市这么好,发展又快,工程又多,每个月都能挣三四千元,就不想回去了”。
2010年,重庆启动户籍制度改革,周良明欢欢喜喜地成了城里人。去年,他又申请到公租房,全家人欢欢喜喜地离开租来的房子,搬进了新家。“以后我的孩子就可以在城市长大,在城里上学。”周良明说。
周良明还知道“五个重庆”、“民生十条”、“缩差共富十二条”。“这些都是给老百姓谋实惠、谋福利。”周良明说,“我打心底里赞成、拥护。”
光明日报记者张国圣:
3月9日是重庆代表团的开放日,早上6点起床,7点刚过就和一个同事赶到人民大会堂重庆厅,到了后才发现,好位置早就被同行们占完了。
重庆在政务公开方面有哪些新举措?重庆为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314”总体部署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进展?重庆为什么要率先把基尼系数纳入政府工作考核指标?开放日现场,记者的每一个问题都锋芒毕露。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代表和市长黄奇帆代表一一认真作答,而且绝不回避工作中的矛盾,绝不掩饰发展中的问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德国《世界报》奥地利《标准报》记者约尼·埃林:
我认为重庆团开放日是此次中国的“两会”中最有意思的地方团开放日。吸引我的是重庆团的几个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