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昨天闭幕,当天发表的公报以及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被视为中国新一届领导层施政纲领的首次系统性亮相。对于已公布的这份近5000字的公报,从澳大利亚的铜矿老板到美国白宫的战略家,全世界都在努力解读。在众多崭新提法中,世界媒体12日关注最多的是,中国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被视为一种新的表述,是中国坚定走市场经济道路的一个信号。公报还提到中国将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这在周边国家中引发猜测。中国学者认为中国面临多种安全威胁,迫切需要整合资源,提高应对层级,韩国媒体则迅速联想到中日钓鱼岛的紧张局势。德国学者霍尔特曼12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等指标都不错,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领导人拿出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姿态推动改革,需要很大的勇气,这在西方国家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世界感受中国改革决心
“三中全会(公报):这个时刻终于来了。”昨天傍晚,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迅速刊登了三中全会公报发布的消息,透着望眼欲穿之感。报道称,过去4天,一直盯着新浪微博、《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广播,试图寻找会场上在讨论什么的信息。美国《全球邮报》12日称,十八届三中全会周二在北京闭幕,中国经济未来方向的决定对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有潜在影响。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周二闭幕,会议勾勒了中国未来深化改革的重点和路线图。”路透社12日试图迅速解读近5000字的公报,其报道列出了一些“要点”:中国将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中国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中国要建设城乡统一用地市场,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美联社说,旨在为今后10年制定改革蓝图的四天中共会议结束时发布的简短声明,没给出具体细节。英国《金融时报》认为,公报许多修辞与传统相似,但具体措施可能涉及切实的改变。东京一位熟悉中国政治的华人学者说,按惯例,《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几日内将公布。
英国《金融时报》最关注的是“中共改革方案称维护宪法权威”。报道称,中共在12日公布的一份旨在推进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宣称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并明确了各级党委在推进改革过程中的“领导责任”。这份外界密切关注的文件勾勒出中国最高领导层对未来五年的改革构想。彭博社关注的则是“政策峰会后中国承诺赋予市场决定性作用”。“俄罗斯之声”说,在之前的中共文件描述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的是“基础性”作用。俄纽带新闻网12日报道称,“中国选择了市场改革方针”。分析人士认为,一些改革计划将会受到强大阻力,包括地方政府或国家垄断部门。
“中国经济会走哪条道路?”在BBC看来,12日三中全会闭幕给这个问题带来答案,因为“这个会议将为中国未来10年的经济进步确定基调和方向”。韩联社12日报道称,三中全会通过相关文件,未来10年中国国政运行的基调已经确立,那就是深化改革。而未来中国将进入自邓小平开始改革开放以后更加深入进行改革的新时代。社会主义中国在历经30余年的改革开放,在牢牢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各种副作用也随之而来,必须通过深化改革维持健康的肌体。
法国《八十九街》称,三中全会期间适逢“光棍节”,这个非正式节日已成为网购狂欢节,在消费如此旺盛下谈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是很困难的,但两位数增长的时代的确已过去,如今中国增长率以西方标准衡量很高,却“几乎无法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在这种背景下,中共必然会高度重视经济领域的深化改革。“被视为华尔街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罗奇11日接受CNBC采访时说,“中国领导人不会在每个方面都做,但大家会看到哪些领域会有一些行动,这将是鼓舞人心的。”
国家安全委员会备受关注
“国家安全委员会”和 “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香港《南华早报》12日聚焦这两个新机构。报道称,这两个重要的新机构将在新领导层转变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新兴超级大国的战略中发挥重大作用。新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应会行使类似国家安全局的职能,协调对外关系和军队的决策。“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将牵头经济重组。
中国军事专家李杰12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从发展趋势和大国背景看,国家安全委员会将是集公安、外交、军队、国防、经济安全甚至包括海洋这一块,内外兼修,不局限于内政。美国有类似机构。如发生安全威胁,会比原来单一部门处理层次高,将从整个国家战略层面来考虑,结合国内外形势和各个部门具体情况统筹考虑,而非单独处理那样有局限性。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认为,国家安全面临的是综合安全问题,境内外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都很多。我们面临的不仅是传统安全还有非传统安全,既有外国对中国的,也有境内敌对势力、恐怖势力、分裂势力、极端势力,因此需要综合整治,需要更高的领导层级,更强的协调机制,更好地整合资源。
韩国《首尔新闻》12日报道称,中国新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而未来该委员会很可能集中处理中国国家安全最现实的问题——周边邻国关系。特别是如何对待存在钓鱼岛争端的日本,未来该委员会很可能会划下“红线”。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对美国的新型大国关系也将进一步得到强化。《韩民族新闻》称,三中全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有些出乎意料,这似乎反映了中国领导层已经认识到周边安保形势的严峻性。目前尚不清楚该委员会的地位和具体组成,但应该和美国总统直属的国家安全保障会议类似。
“总体而言,公报内容符合外界的预期,比较稳健,还是坚定地推行稳妥的改革——这好像一直是中国过去几十年改革的特点,也被一些人视为成功的秘诀之一。”德国洪堡大学国际政治学者霍尔特曼1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当前尽管问题重重,但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字等指标都不错,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领导人拿出了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姿态推动改革,这需要很大的勇气。这在西方国家不可相像,西方多数政治家更多追求短期效益。他强调,考虑到中国的规模与复杂性,它对制度以及制度的顺畅运行要求更高。
世界解读三中全会公报 感叹中国改革决心
中国自己“拿起手术刀”
在韩国《朝鲜日报》看来,此次三中全会中国能否自己“拿起手术刀”成为全球关注焦点,因为开创“中国2.0”时代,就需要铲除过去35年间推行市场经济改革引发的贫富差距、腐败、低效率等副作用。
卡塔尔《海湾时报》11日称,中国如今面临内外压力。在国内,人均收入超过6000美元,这种情况下,中国人要求提高,希望有安全的食品、清洁的空气、透明的政府、住得上房子、优质的教育、社会安全和平等的机会。与此同时,国际上呼吁中国承担一个大国的责任的声音日益响亮。
《新印度快报》对中国的改革看上去十分羡慕,文章强调说,在印度政治家高谈阔论之际中国召开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报道说,要理解中国举行此次三中全会的分量,就必须回顾历史。改革35年以来,中国GDP增长率平均每年10%,使5亿多人脱离贫困。虽然中国比印度的绿色革命起步晚10年,但中国人将农业从共产主义解放出来,引入了家庭责任制,投资于研发和技术,所取得的产出3倍于印度。中国通过出口积聚了几万亿美元储备,成为世界工厂。更重要的是,其在价值链上的攀升。无怪乎,哈佛大学教授沃格尔认为,20世纪没有哪位领导人比邓小平改变了更多人的生活。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综合研究交流中心研究员角南笃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三中全会公报体现出的“大胆、史无前例的改革”有助于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环境问题以及进一步导入市场经济制度。他说,在日本,安倍政权也在实施被称为最困难的制度改革,中国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成功实现改革对日本来说将是有益刺激。
香港《明报》12日称,35年前的那次三中全会属于拨乱反正,革故鼎新,期盼变革的国人一呼百应。而此次三中全会则牵涉到利益重新调整重新分配,触及自家人利益更多,国人对风险的承受力更为敏感。
香港《南华早报》发表评论文章说,历史证明,中国最高领导层能够弥合其意见分歧,令其代表的既得利益集团做出一定牺牲,在最佳的前进道路上达成共识,就像1978年的改革开放和2001年的加入世贸决定一样。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