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杂谈

刘仰:“丧文化”是玩闹还是趋势?

字号+作者:刘仰 来源:红歌会网 2016-10-02 09:24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最近有一个新名词,叫做“丧文化”。它并没有准确的定义,大致是指今天的一些年轻人热衷颓废和绝望,并着力表现那种麻木不仁、冷漠无情、行尸'...

  最近有一个新名词,叫做“丧文化”。它并没有准确的定义,大致是指今天的一些年轻人热衷颓废和绝望,并着力表现那种麻木不仁、冷漠无情、行尸走肉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前一段时间网上流行的“葛优躺”“北京瘫”不过是这种“丧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事实上它并不新鲜。远的说,中外历史上都有过此类现象;近的说,西方的“嬉皮士”运动,上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发生的由潘晓的一封信引发的“人生”大讨论等等,都与此种“丧文化”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今天,我们所面对的“丧文化”借助于网络的传播力量,似乎有了更加汹涌的势头。然而,我们还是应该分析一下,它到底是年轻人的玩闹,还是一种真实的趋势,或者是两者皆有?WJt品论天涯网

  首先,年轻人在成长阶段,都要经历从被动地接受教育过渡到形成完整独立的人生观、世界观的过程。在这个过渡时期的确容易产生迷茫和彷徨,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一种正常现象。其次,如果在这个过渡阶段缺乏正确的引导,要么会使未来的人生道路走偏,要么会使得颓废、腐朽的状态延续过长时间,从而荒废了青春,落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境地。第三,现在有不少在网络上表演“丧文化”的年轻人,其实不过是发泄郁闷、舒缓压力,就好比某些人一边高呼自己“累成狗”,一边还是怀揣着远大梦想而努力奋斗。所以,所谓“丧文化”有时候的确只是年轻人阶段性的玩闹。WJt品论天涯网

  然而,我们也不应该忽视“丧文化”背后的真实趋势。首先,有些“丧文化”是外来的,它的确有真实的社会背景和存在,例如来自日本社会的“宅文化”,由于日本社会比较富裕以及发展长期不景气,不少年轻人吃着父母的老本,“宅”在蜗居里,只通过网络等现代信息手段与社会发生关联。他们一方面在无望的人生中长期颓废,另一方面也使得网络上充斥了“丧文化”的魅影。其次,作为一种地域政治和社会竞争的方式,向竞争对手的下一代大肆传播颓废冷漠的“丧文化”,消磨年轻人的斗志,使得竞争对手在未来某个时候整体上丧失朝气蓬勃的发展动力,也可以看成是“软实力”较量的手段,而当今中国正是某些“中必输”“药丸派”的眼中钉、肉中刺。因此,“丧文化”在当今中国社会借助网络传播力量而大肆扩散,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WJt品论天涯网

  第三,个人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个人主义的人生观很容易变成极端的个人至上,导致一个人在社会中孤立无援,仿佛到处都是敌人和陷阱。当这个社会希望尚存的时候,个人至上无非是踩着别人的“尸骨”,自己爬向成功的顶层。当社会看不到希望时,个人至上就容易变成自暴自弃、甘于堕落的颓废人生。事实上,即便一切价值观都没有了落脚之处,只要还有家庭和亲情,人们就容易找到方向,找到自己的责任所在。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则往往轻视家庭、蔑视亲情,这种价值观常常使现代人失去了最后的依托,在孤独的沉沦中难以自拔。这也成为资本主义最受非难的一个软肋。WJt品论天涯网

  因此,我们一方面不必因为年轻人玩闹性地张扬“丧文化”而惊恐万分,另一方面也应该对“丧文化”现象得以生存壮大的社会基础保持警惕。值得庆幸的是,当今中国并不是一个丧失了希望的社会,相反,中国依然充满勃勃生机,中国的年轻人依然有值得期待的美好未来。那么,面对“丧文化”在网络上的传播,我们更应该做好有效的引导,用习主席的话说就是:让每个中国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WJt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