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原文章使用的所有图片已被本站替换。
文 | 百晓生谈历史
发布 | 百晓生谈历史(ID:qw2388452309)
2023年10月27日,一则震惊世人的噩耗传出:
68岁的李克强同志因心脏病发抢救无效在上海病逝。
不久前,李克强以国务院总理身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记者会中,李克强大致从中国经济增速、乌克兰局势,还有减税降费的角度回答了许多问题。并回顾了本届政府四年多的历程。
期间,他还向现场记者分享了一个去基层调研的故事……
1
李克强,1955年7月出生,安徽定远人。
1974年,19岁的李克强前往安徽凤阳当知青。他白天干10个小时农活,晚上回来看书,村民们对这个“又黑又瘦年轻人”的劲头啧啧称奇。
考入北京大学后,李克强除吃饭外,一直要在图书馆待到晚上闭馆才离开。这一时期他所读的书以法律、经济居多,英文原版书也看一些。
工作之后,同事会发现李克强经常带着随身听,摇头晃脑学英语,他有时和家人在一起也会用英语对话。良好的学习能力让李克强办事方法与众不同,这在他担任地方官员时展露无遗。
2002年底,李克强就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此后他着手推出《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在河南执政的两年多时间里,李克强表现出足够耐心,在郑东新区的建设上给河南人非常大的鼓舞与底气。
2004年底,李克强走马上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沿着海边走了一圈,得出一个结论:辽宁是一个沿海大省,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李克强对于“沿海”有新的解释:不仅包括海岸线,还包括向内陆延伸最多100公里的腹地,这就相当于建设一个距离海岸较远的码头。
按照这一标准,分别离海岸线30公里、90公里、100公里的锦州、朝阳、阜新都是沿海城市。
为了更好地“因地施政”,李克强会一个人坐火车去调研,身边连秘书都不带。譬如2004年底,刚就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仅10天的李克强,就到抚顺市莫地沟棚户区调研。
他看到当地墙体多处开裂,屋内温度都在零下20多度,700多人共用一个厕所。听说79岁全国煤炭系统“技术状元”王文章已经在这处恶劣的棚户区居住半个世纪后,李克强热泪盈眶道:
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你们搬出棚户区,住上新楼房!
这次调研结束后不久,李克强召开新闻记者发布会,当众提到:要注意防止城市病,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另一边棚户连片。
后来李克强在省委九届八次全会上提出:用2~3年时间,基本完成全省5万平方米以上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任务。
不到两年,辽宁省拆除棚户区1,112万平方米,安置棚户区居民120万人。
当时的辽宁省还流传这么一句俏皮话:要住房,找克强。
包括李克强此前在河南任职期间,他同样经常到基层去调查研究。
李克强曾经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过:
“不要老是坐在办公室,这样碰到的都是问题,多下去走走,看到的全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向群众学习,多深入了解基层情况,肯定会对我们大有裨益。”
李克强同志是这么说的,他同样是这么做的。
数据统计,仅2014年上半年,李克强就已经进行6次地方考察。他先是来到祖国的最南端海口,然后一路北上,经长沙、重庆、西安、呼和浩特,最后抵达沈阳。
李克强频频下基层地方考察,并非心血来潮,更不是想“抓政绩”。譬如在重庆考察时,身为国务院总理的李克强就与山城“棒棒”一起合影;在内蒙古考察时,李克强来个“突击检查”,对当地牧民嘘寒问暖。
到工厂视察时,李克强主动下一线车间,详细询问工人的一些意见。因此,李克强的调研完全能用“稳准狠”来形容。
按照他老人家的话说:
所到之处就是要来解决问题的,不然还下来干什么?
2
2022年,李克强以国务院总理身份最后一次回答记者问题。在会上,他向记者们分享了一个自己不久前去基层调研时的故事。
那是2021年底的一天,李克强去西北地区的企业和农村考察调研。当时有企业负责人和李克强说:每年到了8月份,有许多职工让他预支工资,因为9月份孩子要上学交学费。
前往农村调查时,村民们告诉李克强:孩子们都在外地上大学,一年至少得花费1~2万块;上高中的一年也得8000多块钱,靠种几亩地是肯定不行,必须外出打零工。
这次调研令李克强总理非常感动,他感动的是人民群众都在努力打拼,无论打工还是下地干活,都为下一代争取更美好的未来。
因此,李克强返回北京之后,他把重点放在保障就业的大事上。
按照李克强所说:2022年,需要就业的城镇新增劳动力达到1,600万人,高校毕业生则有1,076万,还有近3亿农民工需要有打工的机会;保障退役军人就业,城镇新增劳动力在不断增长,需要有新的就业平台。
针对上一次去西北地区的企业和农村调研的结果,李克强重点推进新增就业人员以培训多方面的支持,用市场方式方法解决就业问题的举措。
可以说,李克强最后一次下地调研,对我国在疫情前后的经济恢复与增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新冠疫情结束后,我国经济之所以会增速恢复如此之快,就是因为李克强总理在即将卸任之前推行的一系列经济改革举措。比如刺激地摊经济、鼓励小手工业的发展,这是李克强总理在任最后期间推行的重点举措。
对于李克强而言,他通过多次实际调研发现,疫情后受冲击最大的就是服务业,特别是接触型的服务业,其中量大面广的是中小微企业。
这些行业底子本来就薄,可以说是精打细算地经营,很多困难积累起来让他们难以支撑。帮助他们,实际上就是支撑全国就业。
一亿个体工商户就带动近三亿人的就业,如果等到这些中小微企业和服务业全部倒闭,再帮助他们也就来不及。
他说:“市井长巷店铺林立、热气腾腾,那就是熙熙攘攘的人间烟火。如果关门了,那可不是大吉,老百姓生活都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扶持这些特殊困难行业,不仅是让他们挺过去,而且也是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有温度,让我们的经济能够充满更多生机。”
抚今追昔,四年前,李克强出任总理时召开第一次记者会,也就是在这个大厅里,他明确表示:“要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这是我们政府的基本任务。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就是要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
事实证明,李克强用这四年时间完全履行他上任之初的承诺。他最后一次公开亮相时还掷地有声地表态:
“我们所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困难和挑战依然众多。我们会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恪尽职守,用实干来践行承诺。”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