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孙玉厚的一段台词颇耐人寻味:“人跟牲畜的区别在腰上,牲畜的腰跟地面是平的,人的腰跟地面是直的。不是说挺起腰杆做人嘛,只有把腰挺直喽,才能腾出两只手来,做人事,像个人。”虽然家境贫寒,但玉厚老汉老实本分,家风淳朴,照样得到大伙的尊敬。
古往今来,中国人最看重腰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顾炎武的腰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腰杆;“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是关汉卿的腰杆;“不为五斗米折腰”,是陶渊明的腰杆;“吾自横刀向天笑”,是谭嗣同的腰杆;“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的腰杆;“饿死不吃救济粮”,是朱自清的腰杆……可以说,青史留名者,皆是腰挺不挠之人。
男儿膝下有黄金,腰杆挺直顶天地。腰杆的直与弯、硬与软,与金钱无关,与地位无关,与身份无关。即便是黎民百姓,人微言轻,生活困顿,只要腰杆硬、行事端,堂堂正正、问心无愧,一样能得到别人的敬重。即使是达官贵人,显赫一时,家财万贯,如果摧眉折腰,卑躬屈膝,也会被戳脊梁骨,为人所不齿。为什么赵高、秦桧、和珅等“大人物”,被定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为什么伯夷、叔齐、直不疑等“小人物”,却在司马迁的笔下熠熠生辉?很大程度上,在于“腰杆”二字,腰直如笔者留英名,背曲腰躬者得骂名。
挺直的是腰杆,站立的是精神。一个人,有责任,有担当,有志气,有骨气,腰杆才能挺起来、直起来、硬起来。汉武帝虽为一代名君,却是一个“难伺候”的主,大将军卫青入宫,曾在厕内接见;丞相公孙弘晋见,有时连帽子也不戴。唯独大臣汲黯,汉武帝不穿正装断不敢与其见面。一代帝王为何“怕”一个臣子?原因在于汲黯“腰直”“身正”,刚直正义、为人清廉,“好直谏,守节死义”。
看透汉武帝好打仗、好神仙,好大喜功,却崇儒以装点门面的心思时,汲黯直言不讳:“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公孙弘善于迎合主上做了丞相,张汤巧言诋毁切中圣上心意做了御史大夫,汲黯毫不留情:“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这样的“刺儿头”,让汉武帝既怕又爱,“久不闻汲黯之言”还不习惯。这就是腰杆硬的魅力。
世界上容易使人腰软的东西有三样,一是权势,二是金钱,三是美色。在权势面前不低头的,那是铮铮铁汉,令人景仰;在金钱面前不折腰的,那是清廉之士,难能可贵;在美色面前不乱怀的,那是堂堂君子,德行可嘉。考验一个人的腰杆硬不硬,不能看平时,不能看顺时,而要看“天上掉馅饼”时,看“一朝权在手”时,看“身处温柔乡”时。实践证明,一个人要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气节,一如既往挺直自己的腰杆,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汉高祖时期,“商山四皓”是以节操著名的隐士,刘邦多次相请,都躲着不来。太子刘盈写信盛邀,并“卑辞厚礼”,四人遂改初衷,立投太子门下。人格不抵厚礼,名节败于金钱,气节何在?同期的朱建虽为布衣,因“行不苟合,义不取容”而颇有声望。得到吕后宠幸的审食其想结交朱建来提高自己的名望,被断然拒绝。不曾想,朱建母亲过世时,无钱治丧,审食其准备一百金前去吊唁,两人关系迅速得到改善,并与其相交,为其设谋,终毁一世英名。
时下,个别党员干部生活条件好了,腰杆却绵软了。从查处的腐败案件来看,有的经不住权位诱惑,为捞政绩而弄虚作假、欺世盗名;有的经不住金钱诱惑,利欲熏心而巧取豪夺、贪得无厌;有的经不住美色诱惑,纵情享乐而失职怠政、坏家败德。台上大谈反腐,台下大把捞钱;白天洁身自好,晚上声色犬马。如此“腰太软”,哪里还有一点共产党人的骨气,怎么能肩负起强国强军的重任?
前几年,市场上有一本畅销书叫《站直喽别趴下》,且不说其内容如何,光看这书名就很提气。我们不妨断喝一声,那些因得了“软骨病”而“腰太软”的党员干部,把腰杆挺直了,别趴下!
(作者单位:河南省军区)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