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习护士的强烈呼吁
因故近期与医疗部门有了一个较为长期的近距离的接触,愕然发现了一个超劳动却负价值的社会群体——实习护士。
护士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的一个学期都必须到医院进行实习,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需要,也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必须的过渡。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关乎学生与青年美好的人生阶段,却被市场化“改革”得成为了他们漫漫人生旅程中的提前来到的品味社会生活的无奈与伤痛。
实习期间,学生们除了正常的向校方缴纳约三千元的学费以外,还要向实习所在的医疗部门交上近两千元的实习费用,并且一日三餐及其所有生活费全部自理。而且还要赔着笑脸干着编内护士所不屑于做的最脏最累的劳动。因为没有实习,没有实习单位的鉴定就不能毕业。据说全国都一样。那么“全国都一样”的就合理吗?这就是“中国特色”中的一种被司空见惯而习以为常的什么“颜色”吗?灰色?黑色?我想是二者兼而有之吧?!
一个群体的“黑色劳动”创造了另一个群体的“灰色收入”!原来医疗集团在“吃高价药”、“吃患者”的同时还在“吃”他们的同行的“前身”。而这些曾经“被吃”的“前身”,一旦“修成正果”,成为了正式的编内医务工作者了,他们又自然而然地“吃起”新的一批同行们的“前身”了。恶性循环如此往复,岂不哀哉?
这是什么社会制度?莫非就是厉以宁、吴敬琏、茅于轼的私有化市场经济思想的“伟大”体现?学生成为了学校、医院的“私有物”仿佛是在他们“西门氏”的祖师爷那儿也找不到理论根据的吧?!
护士的实习是一种特殊的学习与劳动,学习当然就要向学习方缴纳相应的学费;但劳动,尽管是一种特殊的劳动,毫无疑问地也自然要有相应的劳动报酬。退而求其次,劳动报酬暂且不论,却还要向被付出劳动方交上一大笔的“劳动实习费”,漫漫环宇,泱泱历史,岂有此理?坦诚地说,曾经光荣的、令人羡慕的白衣天使职业,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和道德价值观已被完全颠覆的今天,其所学者可以说都是当今社会的弱势家庭,一个学期数千元对于这些无法求学于更高的学校和学期更长的专业的社会“基本原素”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还要吃、穿、用、行。更为难以预料,甚至可悲的是无偿劳动结束后,即便是拿到了毕业证,也未必就能达到有偿的就业劳动。毕业即失业已是改革开放到今天的社会性病症了。上岗考试以获取《上岗证》, 貌似是对人民“救死扶伤”的一种社会责任,但其实质完全是政府的利益部门向弱势群体压榨的又一种攫取经济利益的卑鄙手段。试问,为什么毕业证就不能上岗呢?这不是向社会公开告示毕业证获取的质量是含有大量水分的吗?于是乎,又“改革”出了一个“上岗证”的程序化项目以弥补学校的教育质量的不足。沉冗的、繁琐的政府程序化行为,就是典型的官僚主义及其行业腐败、职务腐败的温床及其集中表现。
这是“改革”吗?不!这是“倒退”吗?好象也不是。因为人类社会似乎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社会制度。母系社会没有;父系社会没有。就是奴隶社会,奴隶主也还要对奴隶管吃管睡,有可能吃的猪狗食,睡的是牛羊棚,但总比什么都没有,还要倒贴还是要文明与人性化的许多。封建、半封建社会的拜师学徒,师傅仍然还是要负责徒弟嘴巴和眼睛的问题的。在出师前无非是成为师傅家中的廉价的劳动力而已。因为他毕竟还赚了碗饭吃,赚了一张床睡。
而今我们的实习护士呢?不仅没有劳动报酬,还要交钱劳动,这不只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也违背了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与绝对价值。这是对人类尊严的践踏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破坏。我们的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社会保障部门、司法部门熟视无睹、无动于衷而又心安理得的到了相当“可以”的境界。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关于人类社会的阶级斗争和剩余劳动与剩余价值理论,在这里似乎都得不到应证了。原来,他们不存在“剩余”的劳动被他人“剥削”,而是他们的全部劳动被劳动服务对象轻松而又残酷地全部剥削了,同时还要被榨取劳动之外的、原本完全属于自己的财富价值。
“救救孩子吧”——实习中护士和其他类同的孩子们!这是鲁迅先生在近一个世纪前的吶喊!
“给碗饭吃吧”——哪怕是粗茶淡饭。这是一个亲历者为实习中的护士及其类同的孩子们的呼吁!分贝也许须微弱,但是,良知与道义还是要让人们发出声音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