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各地地摊上上海双叶的大作随处可见,三两元一本,讨价还价有时一元也成。也就是随波逐流,附庸时尚的推墙之作,但双叶是尽心竭力,挖空心思,怎么解恨怎么来。几十年只许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的恶气终于有了合法发泄的机会,别说眼珠子累掉了,就是一命呜呼,也要笔耕不辍。你们贬损我们委员长多年,我叶某必以牙还牙,甭以为我党国无人。
了解国情的人一看便知此叶某是何许人,此人曾号称科幻作家,后称传记作家。这类人,绝不会写“四一二时的蒋介石”,也不会写“张灵甫在解放区烧杀录”。委员长的人,写什么,自有定夺。写着写着,他发现另有蹊径,污蔑开国领袖文章著作权方面还有可为之处,叶某也要一试。
这类人头脑的局限性就在于此,攻击开国领袖,这其实是最狂妄无知,愚蠢透顶的馊招。世人皆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的文笔包括其诗词水平高超绝伦,无人可比。延安电台一播毛主席撰写的文章,虽以新华社名义,不说别人,就连这类人的委员长,都一听便知,是出自何人之手。
1993年叶某利令智昏,炮制伪证,质疑“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作者。事实证明叶某撒谎本事不高。成都双爷对此雕虫小技嗤之以鼻,虽看出多处破绽,但未予理睬。倒是几年后,叶某似乎感到气候有变,漫天大谎攻击伟人的劣行让他有点心惊肉跳,于是在1997年悄没声地改正,这里就出来两个叶某,故称双叶。1997年的叶某先期打了1993年的叶某一个耳光。
这些都没逃过人民喉舌成都双爷的火眼金睛,对当初叶某炮制的伪证痛加挞伐,证据确凿,掷地有声。又指出两个叶某前后矛盾,用心可疑。这计耳光,可谓响亮,比后叶打前叶那计无声耳光沉重的多。
江湖有云,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这句话用在叶某身上合适。应为成都双爷这句响亮的耳光喝彩。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