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杂谈

莫把常言当常理

字号+作者:钰博 来源:解放军报 2019-11-13 09:39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对工作的一些“常言道”再辨析   “思想战线”版日前刊发《常言还须辩证看》一文,对工作中的一些&ldquo'...

——对工作的一些“常言道”再辨析

  “思想战线”版日前刊发《常言还须辩证看》一文,对工作中的一些“常言道”进行辨析。其实,需要我们加以辨析、谨慎引用的还不止这些。一些所谓的“常言”之所以不能视为常理,甚至成为一种“悖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时代进步了,客观环境变了,引领社会的科学理论不断创新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随之发生改变,某些形成于过往的“常言”显然已不合时宜,对此,我们不能不仔细甄别。kc6品论天涯网

  “沉默是金。”某单位对干部能力素质进行测试,有道题是:“有常言说‘沉默是金’,也有常言说‘知无不言’,请你就此谈谈个人看法。”多数同志辩证地谈了二者关系,但也有同志认为,很多时候都是“祸从口出”,要相信“沉默是金”。kc6品论天涯网

  “沉默是金”是从《论语·为政篇》中的一段文字引申而来的,原文道:“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多听别人的话,觉得可疑的放一旁,其余的也要谨慎地说,便少过错;多看别人做事,觉得不安的先放一旁,其余的也要谨慎地做,便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所谓“禄仕之道”就在这里了。原文很清楚,见别人说错了话,做错了事,不是沉默不语,而是不要急忙下结论,没搞清楚先别说。这和有些人信奉的无论听到什么错话、看见什么错事都持以“沉默是金”的态度可谓两回事。kc6品论天涯网

  一味沉默,有时真的不是“金”,秦始皇去世后,赵高把持朝政,指鹿为马,当时许多大臣沉默或附和,结果秦王朝陷入万劫不复之渊。不当沉默不沉默,既是权利,也是责任。人们更钦佩像屈原这样直如石砥、不平则鸣的人,喜欢魏征这样在大庭广众之下直言不讳、积极建言的人,敬重像鲁迅这样忧国忧民、呐喊呼号的人。一个领导干部,肩负着事业发展等重任,倘若无论听到什么错话、看见什么错事都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奉“沉默是金”为圭臬,那无异于失职渎职。kc6品论天涯网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位专业技术干部频繁参加地方与履行本职无关的活动,有人觉得不正常,建议相关领导主动掌握情况。领导听罢不以为然地说:“这种拿不准的事咋管?常言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kc6品论天涯网

  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目的无非是图省事,可是,如果什么事都想省,那就意味着什么事也都可以不干,这不正常。其实有些事情想省也是省不掉的,就说个别同志非正常社会交往,刚开始也许不是大问题,但时间久了、触及层次深了,可能就要发生大问题。成熟的领导干部恰恰能够见微知著、明察秋毫,通过管住小事而防止出现大事;也因为能够做到“不省事”而确保“少出事”。特别是对于纪检监察干部而言,更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倘若一味持“民不告,官不究”态度,反腐败斗争的成效就会打折扣。kc6品论天涯网

  “不看僧面看佛面。”一位年轻干部嫌在基层岗位吃苦受累,想调到机关工作,这事遭到主官的反对,而副职则提醒道:“嗨,您也不是不知道他的背景,常言道‘不看僧面看佛面’,干吗那么认真?”kc6品论天涯网

  “不看僧面看佛面”,最初的意思是佛祖教导护法神韦陀除恶扬善既要严厉,但也不能过头,有违教义。要求他在施法时看一眼如来的面孔,对悔过自新的人不再惩戒。这句话后来在《西游记》中被引用,意思被引申为,看在第三者的面子上帮助或宽恕当事人。中国长期封建社会滋生出“人情文化”和“面子文化”,很多事情的处理不是依法依规,而是看人情、看面子,甚至要求不看此人面子,也应看彼人面子,面子成为解决问题的要素。然而简单想想便知,如果面子在解决问题时就能起到决定性作用,那么还要政策、法规、制度、规矩做什么?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国家越来越注重加强法治建设,人们也努力通过法治渠道解决各种问题。因为通过法规解决问题才是更公平更公道的,也只有建立起法治社会,才能真正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社会。处理工作中的问题,“不看僧面看佛面”是典型的将封建社会的人情观点、面子观念带入到履行职责中,这是很不足取的。kc6品论天涯网

  “大树底下好乘凉。”某干部被提升到新单位任主官,该单位的另一位主官年龄稍长、资历较老,这位干部便常说:“我这正是常言说的‘大树底下好乘凉’啊。”kc6品论天涯网

  这固然是一种谦逊的态度,也是对老同志的尊重。但是,如果真在这样一种心理暗示下开展工作,就不正常了。较起真来说,开展工作是没有人可以在大树底下“乘凉”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职责,都有与职责相应的使命任务,不可能一味仰仗或倚重他人开展工作。更重要的是,开展工作还要开拓创新、有所建树,要求我们能够独立思考,富有创新意识,如果抱着所谓的“乘凉心态”,那么,开拓、创新就无从谈起。同时,工作分工不同,行使的权力也有所不同,如果时常抱着“乘凉心态”,那么就很可能把不应让渡的权力让渡于人,使权力失去应有的制约,也容易在处理问题上不够客观、失去公平。“乘凉心理”是旧时人身依附心理的翻版,尽管尊重他人是好的,但领导干部还是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行使自己的权力,负起自己的责任,形成自己的做事风格。kc6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