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言】
掌勺的做起了生鲜分拣,做酒店的转行生产空调,干房产销售的送起了快递……新冠肺炎疫情中,“共享员工”这种新型用工模式悄然兴起。据记者调查,最早招收“共享员工”的是在线零售行业,之后逐渐推广至物流、制造业等行业。
员工被“借”走后,多方受益:借入企业得到了人员补充,借出企业减轻了用工成本,员工获得稳定就业和劳动报酬。疫情面前,共享也是共担,救人亦是自救。客观讲,共享员工走向常态化的确面临不少困难,一方面高门槛岗位难以开放,绝大部分参与者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作,另一方面还考虑临时劳务关系涉及的权利义务责任等复杂法律问题。但是也要看到,用工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灵活用工模式已成为主流,共享员工模式也可以期待。对此,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社会舆论,都应秉持审慎、包容的态度,要允许它发展,也要防止其野蛮发展。企业之间共享员工的同时如何保障好劳动者合法权益,是相关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
(原载于光明网作者:陈广江摘编:刘朝)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