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也是当过乡镇书记的人,我特别理解乡镇和各位村干部。”近日,某县委书记的讲话视频引起关注,在视频中他表达了对基层干部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讲话中数次哽咽。
就一般道理而言,情到深处自哽咽,完全可以理解。这位县委书记为乡镇基层干部哽咽,也是真情流露。必须公公道道地说一句,这次疫情期间,很多人可能在观念上有了一次刷新,那些可能平日里多多少少看着不太那么顺眼,或者有些固有的并没有多少真凭实据的偏见的乡镇基层干部和村主任等村干部,是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的。他们很多人真的是舍小家顾大家,而且很多人像歌词里唱的,根本“来不及思考”,就直接被派上了前线,而且很多人几十天、一两个月、好几个月坚守不退,甚至其福利待遇和后续的所谓“抗疫补助”也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样丰厚。不要忘了,很多基层党员干部、社区工作人员等真的是默默无闻地牺牲在了这场前所未有的疫情中,别说是县委书记哽咽了,就是“全县”人民为他们哭一场,也是应该的。
可是,话要说回来。哽咽动情和热烈鼓掌,会场上的镜头可以被捕捉,情绪上的回应或许会驻留,但具体怎么操作、如何落实,却是个“实践问题”。光动感情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比如,县一级压下来的不该担的担子可以减、能够减,对县域治理各部门该担的责任绝对不能甩锅,还需要下大力气;同时,对一些具体生活困难,比如一些乡镇干部的家在县城、大城市,平常上班两头跑,更有驻村扶贫干部的子女教育、老人就医等实际困难,要不要特殊照顾、怎么照顾?是不是需要打破一些地方治理中长期形成的陈规陋习,形成为基层干部办实事的长久的习惯性安排,还有待探索,其间还真有些不好靠一时情绪或者“一言以蔽之”的地方。
“心疼”基层干部,为乡镇和村干部排忧解难、办点实事,是和心系民生、心忧百姓,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连在一起的,需要情理法的融通,也需要县乡治理中行政习惯的更新升级,在破除形式主义的道路上掘进得更深。单靠县委书记动情哽咽还不够。就像给民营企业家送温暖,靠个别地方干部在镜头前道歉或者声嘶力竭,而没有具体的有力的组合措施,也不过就是一场不乏真诚的“秀”。
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的印发,在县域治理怎么为百姓办好事、为基层干部办实事时不我待。如何避免层层开会、层层要材料、层层听汇报、层层搞陪同、层层向基层转嫁责任等顽瘴痼疾,还需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时时刻刻情为民所系、心为民所忧,不断厘清不同层级、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边界,建立健全责任清单,科学规范“属地管理”,切实让基层干部把精力从应付上级投入到服务百姓上来;同时,要加大引入互联网、大数据等“智慧”支持,构建基层智慧治理体系,为基层干部开展工作减负增能;另外,一定要切实盘活干部流动和能上能下的运行机制,不能还是论资排辈,要切实让乡镇基层干部在敬业奉献中和人民心相通,得到群众高度认可,有干头、有奔头、有甜头。
必须肯定,领导干部在大会上讲话,动感情是好事。要老拿着个秘书写好的稿子死巴巴地念,会让人打瞌睡。实在不能脱稿了,念一半发挥一半,或者念稿子和自由发挥四六开、三七开、二八开,那就更好了。而这位县委书记,有念稿有发挥,还结合自身经历,感同身受、换位体察、动了真情,说了很多基层干部心里想说而没有机会在主席台上说的话,打动了与会的基层干部,也情感和语言高度融合的结果,现场效果没有任何可质疑的地方。
只是,容我们稍稍挑表达一点“醋”意,我们的干部们能不能也更多地为基层普通群众,为农民工、为贫困户,为衣食无着的打拼者们掬一捧辛酸泪呢?当然不要作秀的那一类。我们知道,毛主席多少次流泪,都是因为老百姓受了苦遭了罪,都是为了这片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红色江山,都是为了“英特耐雄纳尔”一定要实现。我们也有很多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主义战士、清廉干部的眼泪为普通百姓而流的经典叙事,希望这样的“新闻”能够更多一些,不管是喜悦的泪,还是共情的泪,这样的泪多了,我们才会有“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的那种无可比拟的幸福。此次许多地方包括大学的领导,在接、送援鄂医疗队队员时流泪了,这让人感动,让人心生温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此之谓也。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