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下午,在西安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他说,我们要继续发扬“西迁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西迁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这让小编想起了2017年12月,总书记对西安交通大学15位老教授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那么什么是“西迁精神”,交大西迁又是在什么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呢?
光辉的“西迁精神”
西安交通大学,是1956年从上海西迁而来。
1896年,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在上海创建,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被誉为“东方麻省理工”,可以想见当年交通大学在工业人才培养领域的地位。
1952年,交通大学院系调整后,成为了服务于新兴科学技术发展和高端制造业,具有引领作用的重工业大学,留下了“北清华南交大”的美名。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的中国又面临险峻的外部形势,重新进行生产力布局与边疆开发迫在眉睫。
1956年,党中央、国务院从国内外形势和新中国高等教育、工业建设布局等方面考虑,决定将交通大学迁往西安。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怀揣着建设大西北、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理想,交通大学共有超过1.5万名的师生,在短短四年时间里,全部搬迁到了西安。
那时的西安,与繁华的上海判若云泥:没有一条水泥路,电灯不明,电话不灵,用水紧张……
但,甘愿舍弃优越的生活条件,甚至不惜卖掉上海的住房,义无反顾从十里洋场来到了穷乡僻壤的交大人,却没有少上一节课,少做一个实验:
他们用草棚搭起来了临时食堂;
他们在简陋的条件下,却率先开设了无线电、计算机、自动化控制、核反应堆等至今依然属于高精尖的专业;
他们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新校园就从麦田中拔地而起;
他们在汉唐古都皇家园林的旧址上,吹响了向现代化进军、向高科技进军的号角!
西迁以来,西安交大共走出了42位两院院士,培养了近30万名毕业生,其中三分之一以上在西部工作。
2005年12月6日,经西安交大党委会议审议批准,“西迁精神”被概括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从这16个字的“西迁精神”中:
我们看到了,“备战备荒”,数以千万计的建设者奔赴“三线”地区的场景;
我们看到了,为开垦戍边,百万知青向“北大荒”进军的场景;
我们看到了,王进喜带领的石油大军,冒风雪、战严寒只为早日开采出大油田的场景;
我们看到了,为研发“两弹一星”,无数的解放军指战员和一大批科学家隐姓埋名、扎根茫茫戈壁的场景
……
为了建立新中国,无数的英雄们牺牲了;同样,为了建设新中国,无数的烈士也倒在了前进的路上;而今天,为了14亿中国人民的生命健康,4万名白衣战士一样是“不计报酬,无论生死”逆行……
他们都是我们的民族脊梁!
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根本原因!
在深厚的家国文化土壤和社会主义ti制下,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利益后面,把个人选择融于国家需要之中的集体主义精神,一次次大放异彩!
毛主席的英明决策与“西迁精神”的诞生
我们知道,“一五计划”是以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为中心展开的,苏联方面原打算把援建中国的项目全部集中在中国的东北和靠近沿海的一些大中城市,因为这些地方的基础条件较好,企业上马快,见效明显。
但毛主席却有着更长远的考虑,他认为如果把这些工程全部集中在东北和沿海大城市,对中国工业的均衡布局和国家建设的全面展开显然是不利的。尤其是国防工业,如果建在了靠近朝鲜的东北和易受美蒋飞机、军舰等袭击的沿海大城市,更是极为不妥的。
于是,根据毛主席的意见,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与苏联方面进行了反复协商,最后决定21项民用工业企业建在西部;44项国防工业企业中的21项,摆在西部。
从此,过去几乎没有任何工业的我国西部地区,终于建立起来了第一批轻、重工业,中国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开始迈开解决的第一步。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在这156个项目中,仅西安一个市就获得了16项,成为接受项目最多的城市:西安高压电瓷有限责任公司、西安立井、西飞集团、陕西开关整流器厂、西安西电电工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西安电力电窗容器厂、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西安热电站、西安发动机附件厂、飞机附件厂……
从这些工业项目中,我们能够想到,社会主义建设还需要科技研究、高等专业教育与之相配套,以为这些工厂发展技术和培养工业人才。于是,远在上海的交通大学搬到了西安,支持中国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建设全国一盘棋的战略布局,从中可以感悟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宽广胸襟和战略眼光。
西安交通大学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长贾箭鸣在《交通大学西迁:使命、抉择与挑战》中写道,当年传达的交通大学西迁西安的原因是:在中国,工业及高等学校的分布不合理,不合乎社会主义建设原则要求。这正是毛主席在安排一五计划期间重大项目时给周总理的指示精神。
面对全国70%以上的重工业和轻工业集中在东部沿海的狭长地带的客观现实,毛主席从建国初期就开始着手实现我国工业布局的合理化;从这里出发,有了后来毛主席要重点推进的大三线建设;由此我们也更加明了,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也是一种历史的延续——中国要实现地区间的平衡发展,要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根本任务,就必须重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另一个层面,无论是学校还是工业向西部地区的倾斜,还有很强的国防意义。
在核武器时代,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面临着帝国主义从海上的严重威胁。帝国主义就意味着战争,我们不得不做万一的打算,我们不得不留有后手。如果把我们的家底全都集中在了沿海地区,未来一旦战争来临,我们将一无所有。
虽然朝鲜战争已经在1953年结束了,但美国仍然染指我国台湾,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依然没有放弃颠fu大陆的企图,中国周边的战争威胁并未消失,他们甚至叫嚣要在中国丢原子弹。
这时,蒋介石也在高喊“反攻大陆”的口号,对我东南沿海地区经常骚扰。上海在1949年解放后,就曾长期遭受蒋介石军机的轰炸,从而导致上海的大规模基建不得不暂停,一些单位也在向内地转移。
交通大学的西迁,也是顺应了当时的时代潮流。
了解这些大背景后,我们更能准确把握一个完整的“西迁精神”。
西安交通大学的“西迁精神”是非常值得挖掘阐释的一笔精神财富,这是毛主席时代留下的众多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精神源泉。
我们应牢记,“西迁精神”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与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着眼于国家全局上的战略需要和均衡发展重大决策下而产生的,是与要调整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不合理的生产力布局的战略思想密不可分的。
如果我们忽视的这个大局、这个大背景,单纯讲“西迁精神”就不免会虚化,就不免会失去“西迁精神”的深厚历史基础,就会贬值、变味,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
当然,毛主席和毛时代还留给我们许许多多的丰厚遗产:井冈山精神、古田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大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大寨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
更需要我们好好继承与发展,一代代传承下去!
红色卫士
2020年4月23日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