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三个少数民族简况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1970-01-01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三个少数民族简况 第4版() 专栏: 三个少数民族简况 鄂温克族 鄂温克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在全国总计有一万多人,其中约七千多人居住'...

三个少数民族简况

第4版()
专栏:

三个少数民族简况
鄂温克族
鄂温克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在全国总计有一万多人,其中约七千多人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几乎都集中在呼伦贝尔盟),其余分布在黑龙江省。三百多年来,这个少数民族一直被分为:“索伦”、“通古斯”和“雅库特”三个不同的称呼,但是,他们一向都称自己为鄂温克人。1957年底,根据该族人民的意愿和实际情况,统一称为鄂温克族。
过去鄂温克族以善于骑射闻名。清代和日伪时期,统治阶级曾在他们和达呼尔族、鄂伦春族中强迫征兵,并实行高税制。使他们的经济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人口也减少了。
鄂温克族主要从事畜牧业,部分人兼营农业或狩猎。解放以后,党和人民政府在鄂温克族中提出了“人畜两旺”的口号,在党的大力帮助和本民族人民的努力下,这里已经出现了繁荣的气象。1954年,索伦旗的牲畜已发展到十三万二千七百多头,比日寇投降时增加了将近四倍。海拉尔牛奶化工厂在这里建立了牛奶加工车间。牧、农民们都踊跃参加了生产合作社,生活也比解放前大大提高了,人口下降的情况在1952年已经根本扭转过来了。
鄂温克族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部分年老的鄂温克人除了会说本民族语言外,还会说俄语,鄂温克语中也夹杂有一些俄语词汇。鄂温克族有一种家畜叫做“四不像”(驯鹿)。他们主要信仰萨满教。
达呼尔族
我国达呼尔民族约有五万人,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和新疆三个地区,居住的情况是大分散、小聚居。早在三百多年以前,定居在嫩江沿岸各地的达呼尔人就从事农、林、牧、猎业等多种生产。
解放前达呼尔人的土地,多半都集中在地主富农手里,封建剥削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民族压迫、封建剥削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达呼尔族的经济和文化都停滞在落后的状态下,达呼尔族劳动人民过着十分贫困的生活。
解放后,达呼尔族居住地区进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生产有了很大发展。现在,达呼尔农民已基本实现了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合作化,并且有许多合作社已过渡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了。
几年来,国家给予他们以二十多万元的贷款,大大地扶助山区达呼尔人的农业生产。此外,还在达呼尔人聚居区建立两个供销社,六个购销站,七个信用社,两个兽医所。
达呼尔族实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信仰萨满教,崇拜多神,也有人信喇嘛教。
鄂伦春族
鄂伦春民族是我国人数较少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和黑龙江省北部接壤的大、小兴安岭森林地区。共有二千二百多人,其中一千二百人居住在黑龙江省黑河专区,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有九百多人。
鄂伦春的社会基层组织有较明显的氏族或部落的残痕,一般内部还保持着民主决定问题的习惯。这个民族擅长射击,主要以狩猎为生。部分人兼营农业,有的则已转为林业工人。
解放几年来鄂伦春民族不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极大的进步。1951年10月建立了鄂伦春自治旗,1957年10月间,自治旗基本上实现了全旗猎民定居。以“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代替了“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原则。过去,鄂伦春人文化、卫生条件极差,几乎整个民族都是文盲,只有个别人认识些满文。现在自治旗有二所小学,在校学生二百一十四名。(附图片)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