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平起平坐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1970-01-01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平起平坐 第4版() 专栏: 平起平坐 周成 见3月4日人民日报刊载:山西省正在大力提倡“把薯类由副食品变为主粮”,“让山药蛋和粮食平起平坐”。想不到它们'...

平起平坐

第4版()
专栏:

平起平坐
周成
见3月4日人民日报刊载:山西省正在大力提倡“把薯类由副食品变为主粮”,“让山药蛋和粮食平起平坐”。想不到它们也有扬眉吐气的今日,这真令人振奋!我要给山西省的这个提倡大声喝采,还一定要多宣传,多吃,如果下放,还可能多种。
也许以为我是山西人吧?不是。或者我特别爱吃山药蛋或其他薯类?也不见得。不过我确是发现它们还好吃,尤其当那能干的炊事员同志把它们做成各式饭食的时候,可真称得起色、香、味三者都佳。我又去查了下“食物成分表”,原来它们富有醣类、蛋白质以及对人体极为重要的各种营养料,产生的热量也很高,比起大部分的粮种来,都并不逊色。我还听说它们:一、产量高。山药蛋在山西平常亩产二千斤,高的在万斤以上;红薯在湖南亩产一千二百斤,高的亩产五万斤以上;云南的姜芋(也是薯类的一种)亩产四、五千斤,高的亩产两万斤以上;……不一一例举了,总之比许多粮种的产量都要高出几倍到几十倍。二、万能。可以人吃、猪吃、牛吃,可以造粉、造糖、造酒……。
它们的优点如此众多,因此我每次吃到,总要替他们抱屈。有时候听到一声骂“山药蛋”,那是比喻这人土头土脑、价值不大的贬辞,就更觉不平了。真不理解,为什么许多人一向看不起这类食物?
有人说这是“习惯”,我想也是。但我说这习惯里坏的成分多,还带着些儿骄气和娇气。因为我后来终于明白了我国劳动人民从来是各种粮食都吃的,“稻粱粟,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三字经),包括那埋没了千百年如今又重被发现的高产作物芣苡(药玉米)在内。直到现在,也没见劳动人民、特别是农民们,曾嫌弃过这种或那种粮食的。在他们,根本不分什么杂粮主粮,有啥吃啥,统统是劳动的结晶,统统吃得津津有味,都是主粮。只有那养尊处优的帝王官僚、地主贵族,以及后来的资本家、阔少小姐、假洋鬼子等等人物,才不屑去吃这类“低贱”食物。一则嫌它们价钱便宜,也没有大米白面可口,二则肠子绝细,又不劳动,消化不了。旧时代的人,大多唯贵人的马首是瞻,相效相传,渐渐地就形成了这种风气,这种习惯。
然而现在,还有人牢牢咬住“南米北麦”的观念不放,强调“吃不惯”,或是“胃口不好”,总似乎只有大米白面才算正统。平时天天大米白面,没有意见,若是搭几顿杂粮、薯类食物,就要往外跑。上哪儿?馆子。后来一下放,劳动归去,老远闻到煮白薯香味,就先深呼吸一阵。拿到手里,一面大口吃着,好吃好吃,赞不绝口;一面仔细端详,这块白薯,怕还是我种的吧。于是越吃越香,诧异从前怎么那末娇气。可见,“吃不惯”、“胃口不好”,不是一成不变的。劳动会使我们懂得一切!
我想不会引起误会,说提倡多种、多吃杂粮,就是贬低米、麦,或者都不要去吃米、麦了。不,米、麦的质量有很多方面还是超过某些粮种的,而且应该继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仍然成为我们的主粮之一。但是我们还要扩大主粮的品种,丰富粮食的宝库。哪种作物产量高、用处大、有营养、又好吃,我们就多种它。我们不想保持那陈旧的习气,我们吃得惯,我们的肠胃强健得很!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