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发展交通运输,解放农村劳动力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1970-01-01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发展交通运输,解放农村劳动力 第3版() 专栏: 发展交通运输,解放农村劳动力 本报记者 纪希晨 “我们要增产,要跃进,可是打下粮食运不出去怎办呢?” “光靠肩'...

发展交通运输,解放农村劳动力

第3版()
专栏:

发展交通运输,解放农村劳动力
本报记者 纪希晨
“我们要增产,要跃进,可是打下粮食运不出去怎办呢?”
“光靠肩挑人背,怎么能赶上工农业的大跃进?”
“压在我们身上的这根扁担,要等哪一年才能放下来哟?”
在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高潮里,当四川千百万农民正以排山倒海的英雄气概,用双手削掉山头,开出梯地,引水上山,担土面泥,变薄土为良田,向大自然英勇进军的时候,一谈到劳动力的安排使用时,许多农民便提出了改进运输工具的问题。
在高潮中矛盾更突出了
物产丰富的四川农村,既没有北方牲畜牵曳的车辆,也没有江浙一带那样众多的民船。多少年代以来,十之八九的物资,都依靠着肩挑人背来运输。这种落后的运输方式,不仅不能适应工农业迅速发展和汽车、火车、船舶等现代交通工具的需要,而且严重的影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在农业生产大跃进的高潮里,这种生产和运输之间的矛盾,就显露得更加突出了。
这是因为什么呢?
首先,肩挑人背的运输,用人多,花力大,占去了农业生产的许多劳动力。现在四川全省每天平均有一百二十万青壮年劳动力,翻山跨河奔忙于运输战线。去年仅用于运粮的劳动日就达一亿五千万个。全省靠人力肩挑入库的八十七亿多斤粮食,若平均以运距十五公里,每次每人运四十五公斤计,需要有四十多万个劳动力运输一年。达县罐子乡五千二百个主要劳动力,每年用于运粮的时间,每人平均多达二十六天。许多农业社由于大量劳动投入运输的结果,以致不能抽出更多的人力来积肥、改良土壤,兴修水利和改进耕作技术。涪陵县龙潭区常年从事人力挑运的有五千六百多个劳动力,占全区劳动力总数的13%。据调查:若以这部分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那么,全区就可增种五万九千亩双季稻,以亩产一百五十斤计,就能增产八百多万斤稻谷,相当于全年全区粮食总产量的9%。但是,这个区在使用劳动力时,由于生产和运输之间常常发生顾此失彼的矛盾,结果不但积压两千万斤余粮运不出来,而且使四十万斤油饼肥料在急需追肥时运不到田间,影响了农作物的增产。
其次,肩挑人背不但运量小,而且运价大,成本高,许多丰富的物产,都因不能及时外调积压了起来。四川粮食产量占全国第一。五年来,全省农民靠着肩挑人背,虽然曾把五百多亿斤粮食送入了国家仓库,把一百四十六亿斤粮食运出了四川;可是,至今仍有许多“死角粮”,无法从僻远的山区里运出来。全省每年土特产总值十三亿两千万元,可是,现在能调运出来供应出口的只有一亿八千六百万元。加以肩挑人背的运价两倍于人拉架车,五倍半于汽车,十七倍于木船。由于运价太高,山区农村迫切需要供应的农药、农械、化肥,得不到充分的供应;急需向外推销的土特产,也不能及时运出来。通江县由于交通运输困难,双轮双铧犁等新式农具全靠肩挑人背送上山,每一部仅人背运费就得十多元。当地农民历年缴纳的公粮,因为运不出来,有七万吨变成了“死角粮”一直积压了五六年。全县的白蜡、药材、生漆等六百多种土特产,能收购运销出来的只有三百种,不少土特产都因无法运出,不得不忍痛弃之于地,焚烧当柴。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城乡物资交流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而且也妨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发挥。有些农民说:“看到增产的东西运不出去,实在痛心咧!”
因之,如何进一步发展水陆交通,改进运输工具,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廉价量大的运输条件,以便把千百万农村劳动力,逐步从肩挑人背的运输方式中解放出来,投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高潮,是当前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实现四川人民迫切的愿望
发展交通运输,是四川人民最迫切的愿望。几年来,党和政府为满足人民的愿望,曾以极大的力量进行了水陆交通的建设。现在全省除成渝、宝成、重庆至綦江、内江至自贡等铁路干线外,还有一万五千公里公路,一万二千公里航道,六千公里架车道,一万六千公里驮运路,此外,尚有小、大路一万二千公里。省内一百九十五个县,解放前只有七十八个县通车,现在已有一百五十一个县通了车。这个初步形成的水陆交通运输网,虽然缓和了生产和运输之间的矛盾,但是,交通运输仍然赶不上工农业迅速发展的需要。为适应工农业生产跃进的新形势,四川交通部门,在继续贯彻面向农村、面向山区的方针中,决定以发展山区交通为重点,有计划的建设地方道路网。今年除计划修筑一万一千多公里的简易公路、架车路和驮运路,还争取在五至七年内修建五千公里简易公路,(不包括工矿、森林用路)五万公里适宜于不同地形条件的又能充分利用人、畜力的架车道,以及五万公里的驮运路,并使这些道路与公路干线联结起来。这样,全省除开边远山区的个别县城外,所有各专区、自治州和县之间就可以畅通公路,不通公路的县、区、乡之间也可以畅通架车道和驮运道了。
在兴修这些道路的时候,各地根据运输发展的需要,按照“少花钱,多修路”、“就地取材、经济适用、不浪费土地”的原则,从上到下进行了交通建设的规划。有些地方,对于各地应该兴修什么样的道路,那一种道路最划算,还发动群众进行了讨论和争辩。涪陵县在讨论道路时,群众一致认为修架车道为最好。架车花钱少、费工不多,占用耕地面积少,只要把原有的道路和石板的大道改善加宽,用少于公路很多造价就可以把路修好。加以修架车道技术条件简单,农民又有修路修塘的经验,只要稍加勘测,群众自己就可以施工了。这种道路的另一优点是,一旦物力人力条件许可时,只要稍微加宽改善,就可改变为行驶汽车的简易公路。涪陵到南川的道路修通后,由于减少了肩挑人背运输,仅龙潭一个区就节省了三十多万个劳动日投到农业生产。
全省已经通航的九十三条河流,联系着九十六个县市,对运输物资沟通城乡交流起了巨大作用。内河航运投资小,收效大,运价低,既不占用土地,又具有巨大的潜在力量。城口前河原来不通木船,当地的三千多吨茶叶、生漆完全靠人力挑运,经过整治疏通以后,单运费就节省了三十多万元。全省类似这样的中小河流有四百多条。为使这些河流广为运输服务,各地对能够通航的河流,积极进行拍槽、炸礁、整修纤道的疏浚工程,计划今年新辟航道六百七十七公里,整修河道一千二百公里。通江县的大通江,通江河、长滩河、小通江经过整治后,一年就可以增加二十万吨以上的运输量。
大胆改革工具提高运输量
为了逐步实现以车辆代替肩挑人背运输,解放农村劳动力的远大理想,各地大量发展民间运输工具,并在技术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农业合作化以后普遍推广的人拉架架车,今年全省将达六万辆。这种车每部只百多元,轻便、简单、运效高,车轴承经过改装滚珠和弹子盘以后,车速和载重量显著提高,一人一次能拉五六百公斤,相当于十多人挑。成都、温江等地的人拉架车,改为人驾辕、牛马牵曳后,拉运量增至八百至一千二百公斤,几乎相当于北方胶轮大车的载重量。安岳县城北乡农业社原来的粮食、肥料、煤全靠人来挑,现在新购买七十部架子车,运输重大东西不再要用人挑,把节省出来的四万多个劳动日用在精耕细作上。川西平原上的四十多万部手推鸡公车,如把木轮改大,轮上加胶带,运输效率可提高30%,相当于两三个人挑。新试制的胶皮独轮车,轻捷价廉,推行在一公尺宽的路上,能载三百公斤,增加一部独轮车就可节省两三个劳动力。四川内地许多地方的黄牛原来都不会驮运,今年南充等地则增添鞍具,训练牛驮,用驮运代替人挑。可以预见,这些平凡的但却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技术改革,对农村生产力的跃进将会有深远的影响。
(附图片)
北京通用机械厂第一批一百台七马力的锅驼机就要送往农村。这是工人们在进行最后的一道工序——试车。 本报记者 刘长忠摄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