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中国经济航船破浪前行——写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之际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2-01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中国经济航船破浪前行——写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之际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中国经济航船破浪前行   ——写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之际  '...

中国经济航船破浪前行——写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之际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中国经济航船破浪前行
  ——写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之际
  新华社记者 孙杰 贺劲松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突出地强调,贯彻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的是牢固确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既是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全面正确客观地分析今年经济形势是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议题。2003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同时又是我国发展进程中重要又很不寻常的一年。在这不平凡的一年里,中国经济航船劈波斩浪,绕过一个个暗礁险滩,平稳快速地破浪前行。
  根据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今年我国经济建设虽然遇到的困难比预想的大,可是取得的成绩却比预想的好,出现了多年期盼的良好局面;我国经济总体形势很好,但对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局部性、苗头性问题决不可掉以轻心。
  经济总体形势很好 成绩来之不易
2003年是中国经济经受严峻考验并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
  严峻的考验来自于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来自于来势凶猛的非典疫情,来自于频繁发生的多种自然灾害。中国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应对挑战,战胜困难,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显著成绩,迈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实的第一步。
  从今年宏观经济运行的趋势和已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2003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局已十分明朗,经济运行有这样几个鲜明的特点: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据初步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1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增长8.5%。其中,第三季度增长9.1%,比第二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表明国民经济已摆脱了非典的滞后影响,恢复了快速增长。由于年末经济增长“翘尾巴”的惯性,四季度经济仍将保持较高增长水平。重要的是,经济运行的效益和质量有了显著改善。1至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6472.8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3174.7亿元,增长54%。我国财政收入前10个月达到1815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接近去年全年财政收入水平。
  ——国内市场需求明显转强,对外贸易大进大出。今年以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表现不俗。前三个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5%,比去年同期加快8.7个百分点。从资金来源看,企业自筹、外资、国内贷款增长明显快于预算内资金,投资的自主增长机制进一步改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6%,其中第三季度增长9.7%,基本恢复到非典前水平。住房、汽车、通讯等消费需求大幅增长。对外贸易呈现出大进大出。前三季度,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6000亿美元,其中出口3077亿美元,增长32%。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今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和优质农产品生产有了新进展。电子、机械、汽车制造、石化、建筑等支柱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以“十五”计划确定的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这四大工程为标志,一大批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有重大促进作用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我国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在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同时,今年又加快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初现东西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前三季度,城镇居民收入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农村居民尽管受到非典影响,但由于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产品价格上升、农民负担减轻等多种因素推动,农民收入仍保持了恢复性增长的趋势。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3.8%。年初确定的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4%的目标能够实现。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好于预期,整体经济形势堪称近年来最好的一年。这一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充分证明:今年以来,中央采取的各项决策和方针政策是及时、正确和有效的。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密切关注形势变化 适时加强改善宏观调控
  2003年中国经济的出色表现,充分证明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具有应对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的高超领导能力和政治智慧。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极大地振奋了党心军心民心,进一步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情。进入2003年,按照中央确定的总体要求,各项经济工作迅速有序开展起来。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9%,创下1997年以来同期最高纪录。
  首季经济发展开局良好,为完成全年各项预期目标打下了较好的基础。3月份以后,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疫情冲击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部分行业损失严重,就业再就业、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蓬勃向上的中国经济发展遇到一场“倒春寒”。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长回落至6.7%。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指挥抗非典斗争的同时,站在全局的高度,牢牢把握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号召全国人民千方百计克服非典带来的不利影响,坚定不移地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同时,采取了减免服务行业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下调成品油价格等具体措施,出台了稳定农业生产、加大投资力度、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等8项对策。上半年,全党和全国人民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防治非典工作的阶段性重大胜利。同时,改革开放和发展一直没有停步,非典的不利影响被降到了最低程度。三季度,国民经济迅速回升。
  2003年中国经济取得如此好的成绩,更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变化,适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结果。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牢牢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今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了这一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1998年,中央提出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六年来,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效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克服了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不利影响,抑制了通货紧缩趋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发展的基础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今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发行14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同时要求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保持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为今年经济增长发挥了累积效应。
  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的同时,又根据新情况及时进行调控。针对年内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苗头性问题,中央又适时运用财税、金融等手段加以调控,包括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就业再就业、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整顿土地市场秩序、调控信贷投放、对房地产和增长过快的行业加强引导、制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等。
  在今年的经济工作中,结构调整的力度有了明显加强,这为今年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提供了重要动力。此外,党中央、国务院把增加就业和再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加大资金投入和工作力度;有序推进各项改革和对外开放;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重视抓好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等等都有力地促进了发展。
  增强忧患意识 保持清醒头脑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愈是形势好,我们愈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全面、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今年的经济形势,看到存在的问题和隐忧,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头脑。
  今年我国经济发展“亮点”引人注目,但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难点更应引起关注:
  ——就业压力增大。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就业压力大是我国长期面临的突出矛盾。今年全国城镇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共600万人,登记失业人员近800万人。这三项合计,今年全国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总量达2400万人。另外,今年高校毕业生比上年增加了40%,需要安排就业人数大为增加;在农村,尚有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近年来服务业本已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但因非典冲击,导致就业空间缩小,实现全年新增就业岗位800万个的任务十分艰巨。
  ——农民增收困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近年来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今年一季度,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局良好,农民现金收入增长7.5%。非典疫情的突然发生和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冲击,使农民增收形势急转直下。据国家统计局调查,因非典疫情返乡的农民工有七八百万人,致使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减少,加上部分农产品特别是畜禽产品出口和销售出现困难,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受阻,农村二、三产业中的部分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营业额下降,全年农民增收形势不容乐观。
  ——某些行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没有缓解。今年以来,在市场需求拉动下,钢铁、建材、有色金属、汽车、纺织等行业快速增长。上半年仅房地产投资就增长34%,钢铁投资增长1.3倍。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情况有所抬头。一些地方违规大量圈地,盲目兴办各类开发区,有的以各种名目低价或无偿供应土地,侵害农民利益。
  ——信贷投放偏快。今年前7个月,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已超过去年全年的新增贷款总量,货币信贷快速增长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在目前社会信用制度不完善、银行内控机制不健全、监管手段不多和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的情况下,容易形成新的不良贷款,将会助长全社会低水平重复建设,增大潜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祸患常积于忽微。正如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的,对这些问题,我们要立足长远,着眼当前,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认真加以解决。特别是对新出现的苗头性和局部性问题,要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采取果断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需要清醒地看到,农民增收困难和就业压力较大,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需要不懈努力解决的长期问题,更是当前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紧迫问题;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信贷投放偏快则是在经济加快发展过程中显现的新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今年以来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在年初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出台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19条措施的基础上,国务院在年中又提出6个方面18条促进农民增收的具体措施。8月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又对促进农民增收工作进一步提出了具体要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在全国展开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350亿元,农民负担切实减轻。扩大就业工作更是全党全国经济工作的重点。党中央、国务院于今年8月中旬召开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全面部署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此外,宏观经济部门在及时发布相关行业信息、引导投资的同时,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强化信贷审核,从严控制对高能耗、重污染企业的贷款,同时明确提出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中国人民银行强化对房地产贷款的宏观调控,9月份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适度调控货币供应量。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额比二季度少增2823亿元,货币信贷增长偏快趋势得到控制。
  十年来,中央每年在年末都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总结当年经济工作,部署下一年的经济工作。这已成为我们党和国家领导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式。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科学、求实、冷静的态度总结今年的经济工作,表明我们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上更加成熟和自信。人们有理由相信,新的一年,中国经济航船必将平稳快速地驶向新的胜利彼岸。(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