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选人视野 创新用人机制 河南公选干部促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第4版(要闻)专栏:
拓宽选人视野 创新用人机制
河南公选干部促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本报郑州12月10日电 记者李杰、戴鹏报道:“就是要建立和完善一种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用人机制,让有志于为群众谋事、有能力给百姓干事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日前,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在与刚刚公选为副厅级和高校校级领导的41位同志座谈时,对河南历史上这次规模最大、拿出职位最多、级别最高、全部过程最透明的公选活动作了概括。
今年4月,在省委书记李克强的积极倡导下,河南省决定一次拿出41个副厅级和高校校级领导岗位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省委组织部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公选工作方案》,通过20多家媒体向海内外发布“招贤榜”。河南省委明确表示,在公开选拔过程中一定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不拘一格,广纳贤才。
据介绍,报名参选的3000多人中,来自省外的317人,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境外的55人,40岁以下的占51%,硕士学位以上的占29%,高级职称占36%。经过激烈角逐,最后胜出的41位同志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4人、硕士学位的13人;平均年龄39.9岁。他们都经过了不同岗位的锻炼,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工作经验。赵卫东是日本名古屋大学生命农学研究科研究员,在这次公开选拔中担任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赵卫东说:“河南省委为我们搭建起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提供了施展才华、报效国家的机会。”
河南省干部群众认为,这次公选活动的突出特点是阳光操作,公开透明。特别是在组织考察时,弱化考察形式、强化考察内容、量化考察指标,群众对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的综合评价占考察总分的70%,参加民主测评和个别谈话的群众达2万多人。许多群众反映,用这种方式选人,破了“熬官”的梦,断了“跑官”的路,封了“买官”的门,拉拉扯扯不行了,吹吹拍拍不灵了,不正之风收敛了。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