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中共重庆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录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2-02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中共重庆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录 第9版(理论) 专栏:中心组学习实录   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

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中共重庆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录

第9版(理论)
专栏:中心组学习实录

  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中共重庆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录
  本报记者 胡欣 范伟国
  学习时间:2003年11月5日—6日
  学习地点:市委办公厅二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
  黄镇东(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深入发展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实践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光辉文献,是加快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指南。坚持以人为本,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贯穿《决定》的一条主线。今天,我们学习十六届三中全会文件,讨论的题目是:“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请大家围绕这个专题,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黄镇东:《决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重要思想,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这一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最新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首先,科学发展观以高效益发展为前提。高效益发展,就是克服片面追求速度和数量的倾向,将速度与效益、数量与质量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只有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始终保持高效益的增长,才能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际的利益。其次,科学发展观以协调发展为中心。协调发展,就是要克服单纯以经济增长衡量发展水平的观点,做到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以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第三,科学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可持续发展,就是在现代化建设中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第四,科学发展观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一切工作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为人民群众谋取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同时为人民群众素质的提高和人的潜能的发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
  王鸿举(市委副书记、市长):“五个统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对重庆而言,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重庆是一个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的城市,“三农”问题更为突出。重庆的城镇化率为37.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多百分点;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已经从1997年的3.1倍扩大到今年上半年的3.9倍;全市还有93万多贫困人口。所以,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已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局部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全局问题。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继续分类指导好重庆三大经济区的发展。2002年,重庆三大经济区人均GDP之比是2.32∶1∶0.63。解决三大经济区之间的不平衡,只能坚持协调发展,而不能用削弱一部分地区发展的办法来谋求另一部分地区的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把社会事业的发展放在比过去更加突出的位置。社会事业的发展也是经济建设的一部分,是新兴产业的一部分。同时,社会事业的发展能够提高人的素质,支持经济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改直辖市以来,重庆在环保方面已投入144.9亿元,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今后,还要继续推进环保工作。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就是要统筹市内发展和对国内外开放。最近中央出台了新的出口退税政策,使我们更加认识到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关联性,必须用统筹的思路做好对内对外开放工作。
  马儒沛(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五个统筹”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我们党的发展观更加完善。这一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准确把握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紧紧抓住重大战略机遇期,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迈上新台阶;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把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建设成为更加全面的小康社会;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充分相信和依靠人民,充分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活力竞相迸发。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重庆的实践,就要认真研究重庆的市情,坚持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促进主城区、渝西地区、三峡库区和渝东南民族地区共同发展,实现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黄镇东:如今,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不仅是改革开放20多年经验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刘志忠(市政协主席):这些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也必须看到,由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在实践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的发展观,体现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辩证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正确处理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增长是发展的基础,但发展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增长。单纯扩大数量,单纯追求速度,不重视质量和效益,不重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不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就会出现增长失调,最终制约发展。
  姜异康(市委副书记):不同的发展观会产生不同的发展模式,不同的发展模式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互相统一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十六大报告中用“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来形容我国目前所达到的小康。针对这种现实,党中央将我国下一步的发展目标确定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滕久明(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里讲的发展不仅仅是指经济增长,而且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也就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既包括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这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是一致的,同实现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的现代化建设目标也是一致的。
  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富民兴渝、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黄镇东: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发展的行动指南。重庆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承担着努力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历史重任。我们要紧密结合重庆实际,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能快则快尽量快,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坚持速度与效益有机统一,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坚持统筹兼顾,积极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区域共同繁荣;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共同进步;坚持可持续发展,始终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王鸿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重庆实际,我们要继续转变政府职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坚定不移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解决好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准入、融资和政府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总之,要坚持用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重庆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用创新的思路促进重庆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姜异康:贯彻落实好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富民兴渝的宏伟目标,关键在于搞好党的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要以学习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不断引向深入;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坚强领导集体,使之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切实加强重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新经济组织中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探索在新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的新路子,把基层党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使重庆成为长江上游的人才聚集高地;以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目的,全面推进大规模培训干部的工作,力争5年内把全市60万干部轮训一遍。
  聂卫国(市委副书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有制度、体制、机制和政策作保障。近年来,重庆在土地、流通、税费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农村的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农业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同时也要看到,农村改革仍面临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农村的土地制度不规范,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农村流通体制不活;农村税费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还不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仍有诸多制约因素。从深层次看,这些问题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打破城乡壁垒,从根本上改革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和市民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同等的发展机会、同等的享受社会保障机会。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农村改革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个目标,要求我们把握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大局,坚持有利发展、统筹兼顾的原则,完善农村的各项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积极发展农村多种经济组织,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邢元敏(市委副书记):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能否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制度,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在全社会树立诚信意识,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人文环境和发展环境。二是加强诚信道德建设。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最重要的品德。培养公民的诚信品德,事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顺利发展,事关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事关人的全面发展。要以建设“礼仪、诚信、知识、魅力重庆”为目标,持之以恒地开展“健心健身强素质,诚信文明奔小康”系列活动,形成重信誉、守信用、讲信义的社会风尚;结合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心组织和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道德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山城百店无假货”活动,提倡承诺服务和规范化服务;通过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等活动,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文明素质。三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按照“党委领导、政府启动、整合资源、信息共享、权威发布”的方针,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推动、规范、监督、服务作用。以打造诚信政府为龙头,塑造诚信行政形象;以诚信企业创建为主体,规范诚信经营行为;以诚信市民培育为根本,提倡诚信立身的教养,使人人争做德才兼备、明礼诚信的新时代公民。
  张宗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首要任务,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以加强党的领导、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理顺宏观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实行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宏观管理体制;以增强文化单位活力为着力点,健全微观运行机制,使文化企事业单位搞活经营,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以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目标,制定和完善确保政府投入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以及支持和保障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文化企业的相关政策,营造有利于文化改革与发展的政策环境。
  黄镇东:这次中心组学习会,大家围绕主题,联系实际,交流体会,进一步加深了对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我们要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导重庆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级党组织首先要抓好领导干部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对照检查本地区本单位在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改进。市委将召开二届四次全委会,全面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实现富民兴渝、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既定目标。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