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瓶颈制约系列报道之一 进入冬季,一些地方电力再度吃紧。人们期盼尽快缓解电力紧张局面——电力必须当好先行官——访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陈进行
第6版(国民经济)专栏:经济视点
缓解瓶颈制约系列报道之一
进入冬季,一些地方电力再度吃紧。人们期盼尽快缓解电力紧张局面——
电力必须当好先行官
——访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陈进行
本报记者 冉永平
编者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努力缓解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制约。认真贯彻这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重要方针,对调整经济结构,稳定市场,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今年以来,电力、煤炭、运输能力等出现一定程度的紧张状况。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怎样缓解紧张状况?本报从今天起推出“缓解瓶颈制约系列报道”,就这些问题做一些分析和探讨。
度过夏季电荒后本以为可以松口气,没想到刚刚进入冬季,电力就再度吃紧。一些地方甚至影响到居民最基本的照明用电,以致连蜡烛都紧俏起来。电力在上个世纪末达到短暂的供需平衡后,再度成为“瓶颈”。日前,就电力供需形势等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陈进行。
缺电形势还会持续两年
陈进行介绍,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电力需求持续上升。全社会用电量2001年增长8.7%,2002年增长11.6%,而今年达到15%左右,大大超过GDP的增长幅度。而且,不仅今年电力需求增长速度是近年来最高的,而且也是全局性的,全国主要电网增幅均超过10%。
伴随着需求的高速增长,全国在2002年有12个省缺电的基础上,今年先后又有21个省拉闸限电。全国6大电网中,除东北尚有一定富余容量外,华北、华东、华中、南方、西北等电网均缺电,形势更趋严峻。其中华东形势最为严重,装机容量缺口达到700万千瓦以上。这一严重形势会持续到2005年,而且预计明年的形势更为严峻。
我国电力供需形势经历了平衡——缺电——平衡——再缺电的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的头十几年,我国电力基本平衡。到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大范围缺电。最严重的是1986年,缺口达到两成多。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特别是多层次、多渠道多家集资办电政策出台后,电力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电力建设速度超过了需求增长速度,1997年再次实现供需平衡,到1999年甚至出现略有盈余。但是不到两年,脆弱的平衡就被再度打破,电力又重新紧张起来。
三大因素导致电力吃紧
之所以电力再度成为“瓶颈”,陈进行认为最主要有三大原因。
建设速度滞后于需求增长导致总量不足是根本原因。近年来电力建设投资占全国基建投资比例逐步下滑,由“八五”时期的12.09%降到“九五”的10.4%,到2002年仅为7.17%,电力不仅已经不再先行,甚至落后于GDP的增长幅度。而建设速度放慢的同时,需求却不断上升。从2000年到2002年,电力需求增速平均10%左右,高于同期发电装机增长速度约4.3个百分点,而到今年需求增幅高于发电装机增幅甚至超过7个百分点,上个世纪末仅有的一点“余粮”就这样迅速被吃空。
高耗能行业增速过高,用电结构重型化使电力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下降。今年,钢材、铝、有色金属等高耗能产品产量增速超过20%,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用电分别增长25.82%和24.52%。高能耗行业的快速增长导致GDP用电单耗上升,今年头三个季度达到1737千瓦时/万元,同比增长6.55%,仅此一项就拉动用电增长7.1个百分点。用电单耗增长使电力供应支撑经济增长能力下降。
气候导致随机性缺电使电力供应雪上加霜。今年的气候因素也来捣乱。高温、干旱、江河来水少导致了负荷上升,水电发电量减少。比如,华东、南方、华中电网夏季空调负荷比重均超过30%,部分城市超过40%,这在过去从未有过。而干旱来水少导致水库蓄水减少,水电出力下降。一升一降加剧紧张程度。
此外,电网和电价制约、电煤供应紧张、机组非计划停运次数增加等其他因素也加剧了部分地区的用电紧张局面。
三大措施可以保证2006年供需平衡
陈进行认为,虽然目前电力形势严峻,明年甚至后年都难以根本好转,但只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快发展速度,预计到2006年供需将有望达到平衡。
首先,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保持电力先行的位置,加快电力建设速度。根据目前情况看,今后几年内,电源投产容量增长较快,预计2004年到2006年间,全国新增装机容量分别将可能达到3500万千瓦、5000万千瓦和6200万千瓦左右。按照这个速度,2006年电力供需将有望平衡。
其次,要继续加大电网建设和改造力度,优化电网结构,消除电网瓶颈。长期以来,电网建设都落后于电源建设,一些电网结构脆弱。前些年虽然进行了城乡电网改造,但随着电力需求的高速增长,电网卡脖子问题又会出现。因此必须在加快电源建设的同时,加大电网建设和改造力度,努力消除电网瓶颈,确保电力送得出、落得下、用得上。
加强需求管理,用经济杠杆鼓励低谷用电,推广节能节电技术也是保证电力供需平衡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的缺电形势复杂,但一个显著特点是季节性、阶段性缺电。也就是说缺电往往集中出现在几个用电高峰期。因此通过经济手段,如峰谷电价、季节性电价等措施,引导电力消费更为合理,移峰填谷,将是平衡需求的有效手段。
此外,加强协调,保证电煤供应,合理安排检修,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减少非计划停运,提高水能利用率也是不能忽视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