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保护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2-09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保护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 第14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保护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 王文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两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保护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

第14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保护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
王文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两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中,都有中国艺术入选。这说明中华文明的深刻内涵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但列入“遗产”,又表明它们面临生存困境,甚至有着消亡的危险,因而对人类无形文化遗产我们亟需加强保护和抢救。
  继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之后,今年11月7日又公布了第二批代表作名单。中国昆曲艺术名列第一批19个代表作名单之中,中国古琴艺术又成为第二批28个代表作名单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项目公告之后,创立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公告”制度,标志着在世界范围内对无形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已引起高度重视。这对于创建适宜的社会、经济环境来保护和承续优秀的人类文化传统,对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演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遗产”包含了古老的文化观念和深远的精神根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具有悠久的文明史,积淀着十分丰厚而又独特的优秀文化遗产。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抢救和保护文化遗产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同物质文化遗产一样,中华民族在发展历史中创造了丰富的无形文化遗产,它们不少是具有突出价值的体现,人类精神创造最高水准的代表作品,在艺术、宗教、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学或手工艺等方面,都有上乘之作,并曾广为流传。这些遗产,有些堪称世界文化的精粹。虽然多年来我国对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由于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本身存在形态的限制,其社会存在的基础大都有日渐狭窄的趋向,因而其生存也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有不少甚至有很快消失的危险。我们应该充分看到,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文化传统作为有机整体,是由各种不同存在形态的文化相互关联而构成的,其中包括无形文化遗产。因此,及时抢救和保护那些处于生存困境中的无形文化遗产,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非常紧迫的历史使命。
  在人类文化遗产中,由于存在形态的不同,口头及非物质遗产承载的精神内涵也有所不同,但其价值是不能以物质性的量化标准来判定的。“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与人类其它历史遗迹、遗址及人文景观一样,都是人类伟大文明的结晶。作为现有文化的记忆,无形文化遗产与物质形式的文化遗产,对一个民族来说,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而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包含了更多随时代迁延与变革而曾经被人们忽略或忘却了的文化记忆,我们只有在保护和重新唤起这些“记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真正懂得人类文化整体的内涵与意义。否则,我们的损失不仅是失去了一种文化形态,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寄寓在“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中宝贵的人类智慧和精神血脉。
  正是基于与其它形式的遗产相比,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更容易受到世界全球化的影响与损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签署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基础上,于1997年创立的“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公告的制度,强调其目的即是:“鼓励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及各地方团体确认、保护并推广其口头及非物质遗产,将它看作仅存的、可使独特文化特征得以保存的人类集体记忆的积累”。“代表作”公告制度的实施,对于在世界范围内唤起社会公众对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以及推动全社会对无形文化遗产实施保护,都正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科学、系统地保护与抢救是当务之急
  中国入选世界“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昆曲艺术和古琴艺术,都是民族艺术的瑰宝。昆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的剧本文辞典雅,演唱综合了中国传统的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元素,并使之综合发展到艺术的高峰,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和象征,它对中国戏曲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舞蹈等方面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今天仍然在舞台上十分活跃的许多重要剧种,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昆曲的影响。中国的古琴艺术同昆曲一样,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象征,它凝聚了中国文化历史创造中最为精粹的艺术遗产,与中国的儒、佛、道等哲学、伦理学传统密切相关。
  这两个项目入选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使世人进一步了解了它们所包含的深刻文化内涵和宝贵的人文价值,也使人们进一步看到了目前这些艺术形式的濒危程度。它们被列为“代表作”是件好事,但它反映的现状却令人喜忧参半,喜的是这些人类文化的精粹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忧的是凡是被列为遗产保护的,大抵面临生存困境,甚至面临消亡危险。保护好这些祖先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具有五千年文明史,而且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不曾间断过的人类文明,有着非常丰富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但是,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代表作”申报的原则,每个国家每两年只允许有一个项目入选。虽然我国已连续两届都有项目入选,但是,对我们来说,被列入代表作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中国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但首先还是属于中华民族的,我们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参照国际标准,建立适合自己的评价标准和认证体系,制定抢救和保护的政策,科学、系统地抢救和保护现存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
  今年初,文化部宣布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正式启动,这一全面而系统地对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的抢救、保护、推广、发展的重大工程,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及财政部等有关政府部门的肯定和支持。这一工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多年来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将由分散的项目实施转入全面系统的保护工作。这一工程的实施,对于我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制度的建立,将会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文化遗产将在保护中发扬光大
  申报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重要意义,不在申报本身而重在落实抢救、保护的工作。如果只是一窝蜂地申报,甚至盲目炒作,而把抢救保护放在一边,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目前昆曲艺术保护、振兴的五年规划正在顺利实施之中,规划中的复排昆曲优秀传统剧目和新整理创作剧目、整理出版昆曲艺术家从艺经验,录制优秀传统折子戏影像资料,以及培养青年人才、加强艺术研究等内容,都在按计划进行之中。特别是在昆曲的发祥地苏州,每两年一届的昆曲艺术节和虎丘曲会,以及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昆曲艺术的普及,都呈现着前所未有的喜人景象。古琴艺术的十年保护振兴计划,在其被公布为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后,也将会得到更好的实施。
  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论证、评选工作,文化部委托中国艺术研究院承担,目前已有效地建立起规范的申报论证评选机制。评选工作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的高度评价。
  在积极做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推荐“代表作”候选项目的基础上,中国艺术研究院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的标准以及其它国家的做法,正在论证、制定我国国家级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鉴定的评价体系,编纂《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并建立数据库。对无形文化遗产的积极抢救与保护,不仅对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会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人类优秀的文化传统,也将在我们有效的保护之中得到发扬光大,并最终成为人类推动文化创新与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附图片)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