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来鸿话友谊
第7版(国际)专栏:中非友好合作(8)
非洲来鸿话友谊
史丽
走进位于北京石景山路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大楼,外国听众礼品展示厅显得格外引人注目,特别是对非洲地区广播各语言部门的展柜洋溢着浓郁的非洲风情,既有来自印度洋的大海螺,来自坦桑尼亚、肯尼亚的黑木雕,有来自摩洛哥的传统服饰小红帽等,那一封封来自非洲地区的信笺,更是饱含着广大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友好关系,为了让更多的非洲人民了解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建设成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陆续开办了对非洲地区阿拉伯语、豪萨语、斯瓦希里语、英语、法语、葡萄牙语等语言广播。几十年来,中国在非洲的影响不断扩大,收听中国广播的听众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先后收到非洲听众来信达83万多封。许多听众在来信中赞扬中国是非洲国家的真诚朋友,称赞中国对非洲的广播为中非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中国和非洲国家于2000年10月在北京成功举办首届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后,在非洲听众中引起了热烈反映,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收到的非洲听众来信逐年大幅度上升,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强劲的“中国热”和“中国风”。3年来,非洲听众来信达7万多封,从今年年初至10月底非洲听众来信2万多封,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8.8%。这些非洲来信歌颂中非传统友谊,盛赞中非合作论坛为中非全面友好合作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将中非经贸合作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毛里塔尼亚听众艾哈迈德·阿布·迈阿里深情地说:“中国一直弘扬和平精神,保护世界弱小民族免受欺凌,中国永远是发展中国家的朋友。我爱中国,经常向家乡青年介绍中国,介绍中非友谊,介绍中非合作论坛的内容和成果,他们听后对中国怀有感激之情。现在我在家乡真是声名远扬,竟然有冈比亚的青年朋友专程找到我,让我向他们介绍中国更多的事情。”
坦桑尼亚听众库卢瓦在信中说:“当我还在孩童时期就经常听父辈提到中国政府和人民是如何伸出无私的援助之手帮助我们建设国家,中国政府的国际主义精神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便留下了深刻印象,使我渐渐地爱上了中国,我所接触的非洲人都对中国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第二届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即将在非洲召开,这对非洲人民来说是一件大好事,我们相信这次会议将谱写出非中友谊与合作的新篇章。”库卢瓦在信中还表达了一个美好愿望,在他的家乡修建一座中国纪念馆,将中国对非洲的友好援助项目以图片形式陈列,向社会免费开放,让更多的坦桑尼亚人民了解中国,学习中国,感谢中国。
在乌干达有一位名叫瓦弗拉的特殊听众,他家有一台专门收听中国广播的收音机,波段调好后不再变动,他回家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收音机收听中国电台的节目,与中国的广播相伴了30年。他曾经担任乌干达全国性大报《箴言报》主编,通过报纸宣传中国,并通过报纸的影响为中国公司在非洲国家竞标尽力。他曾经谢绝总统让他出任乌干达驻华大使的安排,而创建了乌干达中国友好协会。在他家里,穿的或用的一概为“Made in China”。他认为“中国商品物美价廉,信得过”。他经常在来信中说:“我对中国一片深厚情谊,我想为加强乌中友好交流多做些事,当友协主席也是大使,是民间大使。”有一次他解释说,他之所以如此热爱中国,是源于中国对非洲人民进行长期、无私、真诚的帮助。中国一直站在非洲国家一边,中国永远是非洲最好的朋友。
在大量非洲听众来信中,有一封的信纸和信封已经泛黄,那是1961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斯瓦希里语开播之初,肯尼亚蒙巴萨市市长专门发来的贺信。他在信中说:“祝贺你们,北京电台!中国的声音一旦在非洲大地响起就会永远扎根于非洲人民的心中,愿她成为中非友好的使者。友谊贵在天长地久!”这正是40多年来中国对非洲广播事业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