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巴基斯坦 信息联网拯救贫病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2-04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巴基斯坦 信息联网 拯救贫病 第13版(国际周刊) 专栏:   巴基斯坦   信息联网 拯救贫病   本报驻巴基斯坦记者 陈一鸣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

巴基斯坦 信息联网 拯救贫病

第13版(国际周刊)
专栏:

  巴基斯坦
  信息联网 拯救贫病
  本报驻巴基斯坦记者 陈一鸣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环境卫生较差,贫困人口众多,疟疾、伤寒等各种传染病与地方病长期折磨着许多人。1947年巴基斯坦建国后,为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巴政府逐年增加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拨款,努力改善穷人和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使人民的健康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然而,截至上世纪90年代初,从全国范围来看缺医少药的情况依旧普遍存在,许多农村和偏远地区仍然是传染病的高发区。
  1990年,巴政府和医务工作者决心全面总结40多年来医疗卫生领域的经验和教训,制定更加切合巴实际的公共卫生方案,以使全国的医疗条件得到彻底改观。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医务人员发现巴在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尽管中央和各省政府多年来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在全国建立起50多个具有较高水平的医疗中心,培养了一大批高级医务人员,但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地区却受惠较少;中央和各省政府也很难掌握基层和边远地区的医疗资源状况,无法对全国医疗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调配。于是,建立“全国公共卫生信息处理系统”便提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
  广泛征求意见,科学设计方案。1992年,巴卫生部和各省的卫生部门举行联席会议,共同讨论全国公共卫生信息处理系统的建立和实施方案。广大一线医务工作者和医学专家参加了讨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国际开发署也提供了技术和资金支持。经过集思广益,各方为巴量身定做了一个旨在对全国医疗设施、药品储备和疾病防治进行监测的卫生信息处理系统。这个系统由四级监测机构组成,分别为中央、省、地区和基层医疗单位。系统中包括了医院床位、医师状况、各种药物的存量、医学研究机构数量、传染病发病和治疗情况等方面的118个指标,由下一级监测机构向上一级监测机构定期报告,并根据各项指标的不同情况将报告的频率分为每周、每月、每季度和每年等几种。
  加强帮助指导,提高基层能力。全国公共卫生信息处理系统从1994年开始正式实施,同时一套运用计算机技术对统计数据进行跟踪、记录、对比和分析的程序也投入使用。截至2002年,全国120个地区中已有117个地区实现了定期上报数据,基层医疗单位的数据上报率也已经达到80%以上。建立公共卫生信息处理系统的初衷是为了实现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和促进边远省份卫生事业的发展,为此巴卫生部特别注意发挥省和地区两级政府卫生部门的主动性,要求他们不只简单上报数据,而且要不断提高自行分析和决策的能力,实现本区域内卫生事业的平衡发展和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各省和地区的疾病防控能力均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系统有效运转,发挥巨大作用。公共卫生信息处理系统实施近10年来,对疾病监测、合理调配医疗卫生资源和促进基层与边远地区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即使是在西北边境省和俾路支省等贫困边远地区也基本杜绝了主要药品和医疗设施不足等问题,全国农村建立了数百个医疗站或防治所,每个县都建立了至少一个设备良好并有较多床位的医院。巴卫生部也通过这个系统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全国疾病流行和卫生资源分布的状况,近年来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疟疾、小儿麻痹症、肝炎和艾滋病等多项疾病的防控规划。广大农村地区的疫苗注射、定期体检和健康宣传等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使得巴基斯坦在最近10年来没有发生严重的疫病流行。
  由于巴基斯坦经济底子薄、农村人口多,一些贫困地方仍然人畜杂居,疟蚊成群,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但是,公共卫生信息处理系统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各级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及广大人民群众对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视,医疗资源的科学调配、疾病监控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公共卫生知识的普及,已经并将继续促进巴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附图片)
  一名利比里亚儿童在首都蒙罗维亚一处医疗中心等待治疗。(新华社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