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清明·突兀——孙蒋涛山水的“高远”风格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1-30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清明·突兀——孙蒋涛山水的“高远”风格 第8版(大地·美术世界) 专栏: 清明·突兀 ——孙蒋涛山水的“高远”风格 陈履生   澳门画家孙蒋涛从自然中'...

清明·突兀——孙蒋涛山水的“高远”风格

第8版(大地·美术世界)
专栏:

清明·突兀
——孙蒋涛山水的“高远”风格
陈履生
  澳门画家孙蒋涛从自然中获取了许多美的信息,并加以综合和取舍,表现出了一种博大浑厚的境界。
  孙蒋涛,没有轻易否定老师的风格和笔墨,而是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一种研究的态度去摹写老师的风格和笔墨。这种学习的方法,虽然是古已有之,但在失却权威的今天,能够有此心态去对待老师、认识传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在传统的影响下,孙蒋涛的画没有脱离自然的一些基本的形貌与状态,他常常在真山水中寻找感觉。在生活中、自然中寻找美、发现美,进而表现美,是20世纪山水画的主旋律,也形成了最近的传统。孙蒋涛在其作品中表现出的这种倾向,决定了他的画的基本面貌。他的山水结体方式,是在自然的似与不似之间。如果说似,它与自然有着很大的差异,如果说不似,它又是人们心目中的自然。孙蒋涛把自然中的崇高、伟岸、雄浑、豪放,通过笔墨的演绎而成为一种高远的视觉感受,这种以范宽《溪山行旅》这样的经典为依据的范式,所形成的形势气象,绝非常人所论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理想境界,也不是自魏晋以来文人理想中的林泉之心,而是激发了人们自古就已形成的对山水的敬畏——高山仰止。范宽的《溪山行旅》所谓现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压人的感觉,那种理性化的视觉安排,表现了北宋时期的一种独特的气象。而孙蒋涛的这种高远的境界,更多的是一种感性的现代方式,更符合现代的节奏和生活方式。
  孙蒋涛的画,重其势,高且大。那突兀的山峰,往往是拔地而起。他在画面的处理中,不为小节所拘,以得其大意而表现出一种整体的气象。在表现上,他注重高远的势与笔墨的关系。对于笔墨他似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和感觉。这种感觉也就是古人常说的那种非生而知之的内容,尽管这之中也有习而知之的努力。
  中国的笔墨在“墨分五色”的简单陈述中,强调表现与对象的关系,并突出在画面上的变化。同时那种以书法为基础的“用笔”,更是在一种深藏的技术基础中,反映内在的学养。孙蒋涛在张文俊先生的影响下,不仅悟到了笔墨的高妙之处,而且以不遗途力的努力,建设自己的技术基础,使自己的笔墨能够表现出那高远的气势和山高水长的意境。(附图片)
  泉远出处高(中国画) 孙蒋涛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