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共同振兴现代“丝绸之路”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1-28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共同振兴现代“丝绸之路” 第3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共同振兴现代“丝绸之路” 本报记者组   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布尔地跨亚欧两大洲,它是古代'...

共同振兴现代“丝绸之路”

第3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共同振兴现代“丝绸之路”
本报记者组
  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布尔地跨亚欧两大洲,它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闻名于世的两座悬索吊桥飞越博斯普鲁斯海峡,将欧亚大陆紧紧连接在一起。“没有土耳其就没有亚洲的西部,同样没有土耳其就没有欧洲的东部,”一位土耳其朋友一语道出了土耳其这种独特地理位置的重要战略意义。在伊斯坦布尔采访的几天里,我们乘车多次穿行于悬索吊桥,不仅领略了其令人叹绝的雄姿,而且切身感受到这两座大桥给东西方交往带来的便利。
  土耳其国土面积77万多平方公里,其中97%位于亚洲的小亚细亚半岛,3%位于欧洲的巴尔干半岛。不管从领土分布情况,还是从人种的组成来看,土耳其都应该属于亚洲国家。但是,二战后“欧洲定位”成了土耳其政治、文化的主流。“西方化”是土历届政府奉行的既定国策。它先是加入了北约,现在已成为欧盟的候选国,而且“入盟”非常心切。它参加欧洲的体育赛事,却不参加亚洲运动会。土耳其之所以想“脱亚入欧”,积极向欧洲靠拢,更多的是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首先,融入欧洲挤进强国行列,有利于确立其在欧洲的安全和政治地位。其次,欧洲目前是土耳其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投资方、最大的旅游客源和最大的侨汇来源。因此,尽可能利用欧洲国家的先进技术以及充裕的资金,加快经济发展,努力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一直是土耳其实现强国富民的梦想。
  但是,土耳其毕竟是一个发祥于东方的古老民族。土耳其人也从不否认他们主要根植于亚洲,其生活习俗、外貌特征,甚至思维方式都更接近于亚洲人。所以,当他们一只眼睛紧紧盯着欧洲的同时,另一只眼睛也在密切关注着崛起的亚洲,尤其是中国的高速发展及其巨大的潜在市场。此外,近年来由于土耳其经济持续不景气、失业严重、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和外债猛增等原因,它更希望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在东西方之间寻求一种“西方不亮东方亮”,或者“东方、西方同时亮”的最佳利益平衡。
  一踏进土耳其的国门,记者就能感受到土耳其人对亚洲的一种亲近感和认同感。机场人员对我们非常热情友好,尤其是根据土、中《外交和公务护照互免签证协定》,无需签证就可顺利入关。主人还为我们安排了周详的采访日程,从首都安卡拉到古城伊兹密尔,再到伊斯坦布尔,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工商界人士,或者新闻界同行,与我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如何进一步加强土中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双方的经贸合作,共同振兴现代丝绸之路。他们认为,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为土中两国的全方位互利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近年来两国经贸关系发展也很快,预计今年双边贸易额可增加到25亿美元。在采访中,土耳其外交部和外贸部的几位官员都表示,土耳其欢迎高质量的、符合国际标准的中国产品出口到土耳其,也希望有更多的土耳其产品能够进入中国市场,如榛子、橄榄油、陶瓷和皮革等。此外,还欢迎中国有实力的企业到土耳其投资合作,因为土耳其的地理位置独特,又是欧洲关税同盟的成员国,可以为中国与欧洲的经贸交流穿针引线,发挥桥梁作用。
  从历史上看,中土交往源远流长。举世闻名的古代“丝绸之路”东起中国的长安,西至伊斯坦布尔,然后再到达西欧国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珀宫中至今收藏的无数件精美的中国瓷器和丝绸足以说明这一点。上世纪70年代,中土两国签署了民航运输协定、贸易协定和新闻合作协定。近年来,双方又签署了领事条约、关于相互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外交和公务护照互免签证协定等。这些都为加强和深化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中土两国签署的旅游合作谅解备忘录,自2002年5月1日起,土耳其被列为中国公民出境游的目的地国之一。访问期间,我们所接触到的土耳其朋友都非常看重这一点。在他们看来,中国将成为一个游客来源大国。随着土耳其旅游部门在华宣传活动力度的加大,土耳其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馆”,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熟悉,中国到土耳其的旅游人数将逐年增加。土耳其周拉克欧类国际贸易公司董事长雅乌兹·欧乃先生在他的办公室用非常流利的中文对记者说,“我们将张开双臂欢迎中国朋友来土耳其旅游,欢迎中国商人到土耳其投资”。
  的确,振兴现代“丝绸之路”是中土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愿望,而且双方正在为实现这一双赢目标而积极努力。(附图片)
  题图为伊斯坦布尔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本报记者 顾玉清摄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