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知名专家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举行会议
第9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体育)专栏:
国内外知名专家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举行会议
本报北京10月30日讯 记者卢新宁、赵永新报道:99位中外专家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今天集聚北京,参加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为中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第三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为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加拿大国际发展署署长保罗·蒂鲍尔特、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华为执行副主席。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署执行主任特普费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任布兰德等国际组织的负责人参加了开幕式并讲话。
解振华在会议开幕式上介绍了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领域取得的成就和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
解振华说,第三届国合会第一次会议以来,中国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环保工作得到加强。一年来出台了《环境影响评价法》等一系列新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实现了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转变;对规划和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落实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规定了对放射性污染防治的管理制度和安全保障要求。国务院对排污收费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收费。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特点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生态示范区、环保模范城、生态工业园区等创建活动方兴未艾。
解振华指出,这次会议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型工业化作为讨论主题,非常有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了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的全面进步,是一个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目标。现在,中国保持着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同时,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重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必将使本来就匮乏的资源难以为继,已承受巨大压力的生态环境不堪重负,国家环境安全将面临严重威胁。因此,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特普费尔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中国政府关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思路。他说,中国的人口占世界的1/5,经济增长又非常迅速,中国的环境状况不仅关乎中国人民的幸福,也关系到整个世界的未来。中国正在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改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是很必要的,这也是可持续发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
据悉,这次会议讨论的重点是如何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如何走上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为期3天的会议中,与会委员和代表将就企业发展与环境、能源战略与技术、环保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战略与机制、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