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崇德:见证中国宪法的发展
第13版(民主和法制周刊)专栏:法制备忘录
许崇德:见证中国宪法的发展
本报记者 吴兢
他是一个潜心耕耘的学者,独著、主编、参著的学术著作和教材共57种之多;他是一个桃李芬芳的师长,至今已执教整整50载;他更是一个中国宪政建立、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参与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现行宪法以及香港、澳门基本法的起草……
他是我国著名宪法学家、年逾古稀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许崇德。就在不久前他执教50周年的庆典上,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亲历的几个历史镜头。这些镜头,真实地记录了新中国宪政的脚步。
新中国第一次普选———“老百姓都说:‘有选举权的才是人民!’”
1953年,一个不平凡的夏天。新中国第一部选举法颁布后,刚刚研究生毕业、留在人民大学担任教员的许崇德被派往山东泰安,参加中央内务部在农村进行的第一次基层普选试点工作队。
这是一次选举全过程的试点:选民登记、选民资格审查、选举……工作队写下了一张又一张的情况汇报,记录着新中国首次普选的点点滴滴。
许崇德:农民千百年来受压迫,现在第一次参加选举,他们的积极性非常高。在当时老百姓的心目中,有选举权的才是人民,没有选举权的那就是专政对象了。
37年后,许崇德老先生故地重游。尽管已物是人非,他却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从当年参加过这次普选的一个老乡手中,竟然找到了一张被珍藏着的早已发黄了的“选民证”。
1954年宪法———“地道的中国宪法”
许崇德:1954年9月20日下午5点多钟,在中南海怀仁堂,1226名全国人大代表在新中国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了1954年宪法。你想想,几亿中国人民饱受数千年封建压迫,民主、立宪的梦想从清朝末年开始,一直到这一刻才成为现实!这是我一生中最激动的一刻。
当年,许崇德作为五四宪法起草委员会秘书处的一名工作成员,在资料组做一些辅助性工作,主要任务就是给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材料,并提供相关资料,还整理了征求意见、全民讨论送来的讨论材料和意见。
许崇德:1954年宪法奠定了新中国宪法的基本框架,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部宪法。我们虽然参考了苏联宪法,但五四宪法是中国化的宪法,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具体国情,特别是1949年以来我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可以说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起草现行宪法———“有的条文甚至改了十几遍”
1980年前后,许崇德连续在多家媒体发表了《修改宪法十议》等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文章,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这年9月,他被指名要到1982年宪法修改委员会的秘书处工作。在此后长达两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他夜以继日地紧张工作,反复草拟条文,并为宪法草案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和建议,很多都被采纳了。
许崇德:1982年宪法的起草工作极其严谨。条文改了又改,有的甚至改了十几遍。宪法草稿也是改了一稿又一稿,比较正式的草稿也有6稿之多。全国人大还将草案向全民公布予以讨论。我跑了上海、天津等16个大城市对宪法草稿进行宣讲,让群众更多地参与宪法制定。
1982年12月4日,经过全民大讨论的宪法草案高票通过。许崇德以最快的速度发表了一批宣传新宪法的文章,并编写了《中国宪法》等多种教材及教学大纲,使更多的群众了解宪法。
起草香港、澳门基本法———“我写下了两首诗!”
许崇德至今保存着两份任命书: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任命书。前者颁发于1985年6月18日,后者颁发于1988年9月5日,两部法律起草工作均历时5年。
“一国两制”史无前例,基本法也同样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内容非常广泛,牵涉到经济、政治、文化和人权等各个领域如何落实“一国两制”的根本问题,既特殊又复杂。对于许崇德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边工作、边学习、边适应,他准确理解并解读了“一国两制”的内涵。
1990年4月4日,历史性的一刻到来了!这一天,列席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许崇德,亲眼目睹了香港基本法的正式通过。
回到家中,心绪难平。许崇德欣然挥毫赋诗两首:“满堂正气壮山河,法案威高得票多。代表三千齐拍手,国歌回响动心波。”
“银灯闪闪比繁星,喜乐洋洋溢四厅。百五十年蒙国耻,扫开瘴雾见山青。” 宪法宣讲———“宪法的实际地位越来越高”
许崇德还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宪法宣传家:执教50载,他先后培养了宪法学博士生42名,还培养了10届硕士生;1998年6月,他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讲座开讲第一课宪法;2002年12月,新当选的中央政治局领导集体学习宪法,他就新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等问题作了讲解……
从兢兢业业的宪法教学,到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工作向全社会、全世界介绍中国宪法,作为宪法宣传家的许崇德,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宪法在中国日益得到了尊重与遵从。
许崇德:我一生共刊出学术性论文及文章238篇,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分属截然不同的两个25年,前25年总共只写了7篇!告别那个法律不受重视、宪法没有地位的年代,我们如今已走进一个依法治国的新时代,宪法在中国的实际地位越来越高。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