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历史的亮点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0-16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历史的亮点 第15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历史的亮点   吴江   历史,是一门记载和研究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科学。每个民族、每个国家'...

历史的亮点

第15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历史的亮点
  吴江
  历史,是一门记载和研究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科学。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我国是极重史的国家,各朝各代修史连续不断。记得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连横先生当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受辱之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国可亡,史不可灭”!我在“文革”艰难时期开始读史,是深受这句话的影响的。最近金盾出版社赠我一部《中国小通史》,在该书主编王春瑜写的总序中又读到被引用的扬州一位教育家的话:“一个人如果不读点历史,还能叫人吗?”此话当属极而言之。但就凭这句话,我在非典刚过的盛夏读完了这部八册共八九十万字的书,虽难免失之于粗,但却见到了中国史上的一个亮点。
  亮点是什么?那就是形成中华民族多元统一体的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这在全世界可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个问题在中国旧史中难得见,那里满眼是“华夷之防”,“大汉族主义”等;就是号称新史学的几部大通史因其叙事烦杂,这个问题也不突出或难见其要领。唯有这部“小通史”,因其小而简明,而且较多记载了最近几十年来的新发现,所以中华民族多元统一体的形成过程倒显得突出了。
  《小通史》“先秦”部分是反映中华各原始部族融合的初始阶段。相传夏朝把全国划分为九州,所谓“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均在其内。原无汉族,汉族也是由各不同部落逐渐融合而成的。《穆天子传》记周穆王西游见西王母,这个西王母极可能就是“西戎”一个母系氏族的首领。秦汉以后,也就是汉族居中原并成为主体民族以后,各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大规模地促成民族交融,主要有两次,一次是两晋南北朝时期,另一次是宋元明清时期。特别是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华民族统一体得以形成的决定性的时期。这时宋的积弱恰为北方少数民族的崛起提供了条件,而蒙古族(元)和满族(清)入主中原虽经过了民族之间残酷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但最终却相互间走向融合而对中华民族统一体的形成作出了贡献。总起来说,汉以后诸少数民族在中原或局部地区建立起对汉族的统治达一千年之久,约相当于汉以来两千年间的一半左右时间,但这不但没有使国家趋于分裂(像罗马帝国崩溃时的欧洲那样),相反,因各民族不同生产力、文化、文明程度等方面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倒是促成了各民族在全国范围内融合成为以汉族为主体的一个多元统一体,即统一的中华民族。这个问题对于不少外国汉学家来说固然是一个难以弄清的问题,就是我们自己的史学家们也应加以研究。
  中华民族的多元统一体得来不易。中国漫长的历史证明,这样的统一体对于各民族都是有利的。十九世纪以来中国被外国势力侵略的历史则从反面证明,中国的生存和重新崛起依赖于国家的统一和富强,而国家的富强又赖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统一存,则国家兴;统一失,则国家总要趋于衰亡甚至灭亡。外国强权特别是日本军国主义者深明此理,所以他们力倡“中国分块论”。在我见闻范围内,如日本防卫大学有一位教授先生曾提出建议,主张将中国分为“七块”;另一位叫中鸠岭雄的日本外国语大学校长则主张将中国分为“十二块”,他们认为这样才“便于管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所谓“便于管理”者,即便于分而治之也。由此观之,中华民族多元统一体的形成及其巩固,在国人看来是大幸,而在某些外国野心家眼中则是大病——我以为,读中国历史的人应当记住这个问题。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