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石油对话——访长江大学青年石油地质专家陈恭洋博士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专栏:
他与石油对话
——访长江大学青年石油地质专家陈恭洋博士
冯光明
陈恭洋博士毕业后工作的近20年,是与石油对话的20年。
陈恭洋出生在油田矿区,耳闻目睹了一个石油地质工作者所必须具有的素质。他1984年7月毕业于长江大学石油地质专业,留校任教,1998年6月获成都理工大学工学博士学位,中国地质、中国石油学会会员。
留校任教的陈恭洋,不贪恋大都市繁华的诱惑,苦行僧似的来到江汉油田的大场面。1989年底,正在陈恭洋博士不断行走于油田与学校之间的同时,学院接受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从法国引进的一台综合录井仪,以加强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而当时正处于塔里木石油会战之初,各种专业队伍缺乏,为此学院组成了赴塔里木石油会战的综合录井队。陈恭洋在录井队一干就是两年,完成了在塔里木会战历史上两口重要的探井地质录井工作,其中轮南8井首次在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发现高产工业油流,东河1井开创了石炭系巨厚砂岩油层发现的先河。随后他又马不停蹄,于1991年从井场录井转向室内科研工作,参加了学院承担的“探井早期评价与预测”研究项目,他所主持完成的“东河1井油藏早期评价及区块预测”报告,从地质、测井、石油工程等多角度对同期其他研究成果提出了异议,并重新科学地计算了该油藏的石油地质储量,提出了科学的配产方案。
1992年5月,“江陵凹陷重新研究”的重担落在陈恭洋肩上,他要以地质老总的角色来运筹、指挥这场战役。“江陵凹陷陵北地区滚动勘探开发”项目历时两年,学院投入了48名教师和一批学生参加研究工作,江汉油田的领导、总地质师、专家指导研究,圆满完成了该课题研究任务,为学院产、学、研三结合办学打开了新局面;同时,也使作为项目负责人之一的陈恭洋丰满了羽翼,他以此为起点,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展翅翱翔,奋飞不止。他的足迹踏遍了我国的各大小油田。在近20年的工作中,他负责和参加国家课题2项,省部级2项,横向课题40多项,研究经费近千万元。他参加的国家“八五”“低熟油气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和他负责的国家“九五”“煤系油气比分配的控制因素及其与大中型气田的关系”项目分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并有一项横向课题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