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飞天梦从这里起步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0-16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飞天梦从这里起步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   飞天梦从这里起步   本报记者 刘裕国   金秋10月,成都空军某部机场在群山的怀抱中袒露宽阔的胸膛,一架'...

飞天梦从这里起步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

  飞天梦从这里起步
  本报记者 刘裕国
  金秋10月,成都空军某部机场在群山的怀抱中袒露宽阔的胸膛,一架架矫健的银鹰呼啸着从这里飞向云端。
  10月14日,在“神舟”五号整装待发的时刻,记者来到这里,寻觅“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的成长足迹。
  从穿上飞行服那天起,他就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蓝天
  在这个部队,记者见到了当年杨利伟所在团的团长、大队长、带飞教员和他的一些战友,听他们津津乐道谈杨利伟的故事。
  杨利伟于1965年6月生于辽宁绥中县一个普通居民家庭。从儿时起,杨利伟就向往蓝天,向往飞行。1983年6月,他选择了参军的路,考上了飞行员,1987年毕业于原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后被分配在西北某空军部队服役。从穿上飞行服那天起,他就把满腔赤诚和全部的情感交给了蓝天,各项训练成绩一路领先。
  上世纪90年代初,杨利伟所在部队在“百万大裁军”的潮流中被撤销。这时,杨利伟面临着从业的再次选择,一些亲朋好友劝他:当飞行员既辛苦又危险,不如趁机换一份工作算了。与他同部队的战友们,很多在部队精简整编中改了行。然而,杨利伟向组织上递交的是一份申请继续飞行的决心书。1992年,杨利伟被调到成都空军某部。
  “作为一个飞行员,意志比技术更重要,恶劣的环境正好磨砺意志”
  新的单位地处山沟,爱人一时安排不了工作,地理环境和生活条件比过去差,飞行气象条件比过去复杂,他将由飞强击机改飞歼击机,技术得重新开始学。更大的不幸是,几个月后,杨利伟两岁多的女儿不幸病逝。抚养孩子耗费的心血、孩子带给全家的欢乐,顷刻之间都化为泡影,杨利伟经历了有生以来最大的打击。但他没有倒下,没有放弃飞行。他强忍着悲痛,擦干妻子的眼泪,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改装新机的训练场。
  夏日的川东山区,像一座火炉,机场气温高达40多摄氏度,飞行服安全带上的连接环被烈日晒得像在火中烤过一样,稍不注意,皮肤就会被烫起一个血泡。杨利伟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干就是两个月。到了冬季,这里又寒气彻骨,冻得人手脚发麻。在严酷的大自然面前,杨利伟却表现得轻松、乐观,他说:“作为一个飞行员,意志比技术更重要,恶劣的环境正好磨砺意志。”
  他今天飞向太空,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据当年杨利伟的带飞教员介绍,杨利伟天资聪明,又十分好学,总爱把自己的工作标准定得比别人高。在训练歼击机垂直动作向上时,他比别人多花时间进行地面训练,模拟练习,反复找教员讨论动作要领,在同批学员中,他第一个熟练地掌握了难度较大的“顶点速度控制”。在一年多的新机改装训练中,杨利伟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成为一名优秀的“全天候”歼击机飞行员,还担任了团里的飞行领航室主任职务。
  川东地区气象条件复杂多变。一次,杨利伟驾机飞上高空,在返回机场时,突然云雾翻腾,能见度由常规的3公里以上降到了不足两公里,着陆十分危险。但由于杨利伟熟练地掌握了昼间、夜间的目视和仪表飞行技能,面对险情,他临危不惧,操作自如,终于化险为夷。
  与杨利伟住过同一寝室的孙培华说,杨利伟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为了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他不抽烟喝酒,也不吃辣椒;一年365天,不论严寒酷暑,无论阴晴雨雪,天天都坚持进行体能训练,长跑、短跑、单双杠训练成绩样样拔尖。
  1996年8月,全空军有1500名飞行员参加航天员的体检,经过两年多的严格筛选,杨利伟终于脱颖而出,跻身14名入选人之列。当年担任杨利伟所在飞行大队大队长的刘福才说,利伟是个全才,他思想过硬、技术过硬、作风过硬。他今天能够飞向太空,靠的不是运气,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