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加强交流合作促进西部开发——青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赴沪苏考察学习纪实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0-15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加强交流合作 促进西部开发——青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赴沪苏考察学习纪实 第13版(民主和法制周刊) 专栏:民主法制视点 加强交流合作 促进西部开发 ——'...

加强交流合作 促进西部开发——青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赴沪苏考察学习纪实

第13版(民主和法制周刊)
专栏:民主法制视点

加强交流合作 促进西部开发
——青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赴沪苏考察学习纪实
本报记者 苏宁
  跨越东西心 上门取经
  上海市卢湾区五里桥街道是享誉全国的文明社区。国庆前夕的一个下午,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接待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只见客人们时而认真倾听工作人员的介绍,时而提出一些非常具体的技术问题,最后还相约日后派专人上门取经。原来,这些客人是来自青海省的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和青海部分州、地区的人大领导干部。
  9月14日到25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周密安排和组织下,以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姚湘成为团长的青海省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赴上海、江苏考察,先后到上海浦东新区、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通用汽车、松江区大学城、宝山钢铁集团、卢湾区市民求助中心和五里桥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青浦东方绿舟青少年教育基地、苏州工业园区、张家港民营企业、无锡市华西村等地考察学习。
  据介绍,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领导同志非常重视代表工作,特别是十分关心西部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全国人大代表的工作。吴邦国委员长曾指示,西部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不仅在改革方面任务十分繁重,而且在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方面负有重大责任,我们更应该关心和支持这些地区人大代表和地方人大的工作。基于这样的考虑,安排西部地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到东部沿海地区考察学习,成了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的一个创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青海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分别赴上海、江苏和山东考察学习。
  感受深刻 受益匪浅
  虽然考察团的成员都不是第一次到上海、江苏,但此行看到的上海、江苏近年来的飞跃式发展还是给青海代表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西宁市市长王小青表达了大家共同的感受:现在有一种说法:五千年历史看陕西,一千年历史看北京,一百年历史看上海,二十年历史看深圳,十年历史看浦东。上海十年来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西部经济的发展,我们为此感到非常振奋,看到了国家的希望,西部的希望。
  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州长公保尚说,这次考察学习活动体现了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我们西部人民的关怀和支持,使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到了不少好经验。同时,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了东西部的巨大差距,表现在思想观念方面,开放意识、创新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和全球化意识的不足和欠缺,都是造成这些差距的深层次的原因。我们看到了差距,也感到了压力和责任。
  姚湘成副主任将此行的收获归纳总结为四个方面:学习了上海、江苏改革、发展的先进理念和思想观念;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开拓创新精神;城市化建设的好思路;以人民利益为重、便民利民的好措施,人大工作特别是基层人大工作和代表工作的好经验。
  着眼未来 争取双赢
  在最后的总结会上,代表们结合此次考察学习中的切身感受和体会,就西部大开发战略在贯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不少建议和意见。
  姚湘成说,一是建议国家抓紧制定有关西部大开发的法律和行政法规,进一步加强东西部合作,国家要对西部地区给予政策上的更大倾斜。东部沿海地区要积极参与西部开发建设的各类规划的研究和制定,将东部地区开发开放的理念、机制、体制创新等方面的经验更好地运用到西部地区,使我们少走弯路;推动东部地区的中介组织向西部拓展,为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探索东西部联合办学的途径,加速西部地区的人才培养。二是加大乡镇人大建设力度,拓宽代表工作思路,搞活代表工作,更加重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
  王小青代表建议上海和西宁加大在特色经济、资本市场和旅游等方面的合作。在中、藏药加工、资本引入、将青藏铁路建成世界级的黄金旅游线等项目上,双方合作前景广阔,搞得好会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像这样的跨地区组织人大代表异地考察,在全国人大代表工作历史上还是首次。10天的考察学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代表们普遍感觉收获大、体会深,用全国人大有关负责同志的话说,就是达到了了解情况、学习经验、促进交流、明确方向、增强信心的目的。(附图片)
  考察团成员正在参观上海磁悬浮列车,听取有关情况介绍。 马明霞摄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