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敦煌藏经洞发现至今已逾百年,国内外专家开创性的工作使这一人类文化的瑰宝重现生机——点鼠标阅读敦煌遗书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0-13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敦煌藏经洞发现至今已逾百年,国内外专家开创性的工作使这一人类文化的瑰宝重现生机——点鼠标阅读敦煌遗书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教科文'...

敦煌藏经洞发现至今已逾百年,国内外专家开创性的工作使这一人类文化的瑰宝重现生机——点鼠标阅读敦煌遗书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教科文卫聚焦

敦煌藏经洞发现至今已逾百年,国内外专家开创性的工作使这一人类文化的瑰宝重现生机——
点鼠标阅读敦煌遗书
本报记者 施芳
  纪念敦煌学著名学者王重民先生诞辰100周年暨敦煌写本研究、遗书修复及数字化国际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举行。会议召开那天,京城大雨如注,不料70多位海内外著名学者如期而至,各国收藏、保护、研究、数字化敦煌遗书的现状成了研讨热点。
  遗书修复刻不容缓
  过去,社会乃至学术界一直流传一种误解:敦煌遗书精华部分已被国外“探险家”们搜刮殆尽,国图馆藏皆是价值不大之弃余糟粕。事实并非如此。
  据介绍,国图馆藏占世存敦煌遗书的1/3,不但在文物或文字的绝对数量上占据世界第一,且在内容质量上,和世界任何一所敦煌遗书收藏机构相比毫不逊色:既有《尚书》、《毛诗》、《春秋》、《老子》、《庄子》等抄本,又有馆藏敦煌遗书确切纪年最早的写本《律藏初分》,历经1600余年仍完好如初。此外,《舞谱》、摩尼教经典等是国内硕果仅存的资料;《辩亡论》、《姓氏录》、《法华经玄赞》等皆为敦煌遗书中之稀世精品。
  但是,由于敦煌遗书都是公元5至11世纪的古抄本及印本,大多残缺支离,或粘结或脆碎,几乎完全不能展开。破损较严重的卷子,纸张已经老化,一触即碎,到了完全不能展开阅读的地步。有的卷子曾被泥土、油、水浸泡,变得脆硬、糟朽,若不加细心修复,根本无法编目、拍摄,更谈不上借阅使用。
  1991年,国图善本部和善本部图书修整组开始了对敦煌遗书的修复工作,使大量残破经卷获得新生。重见天日的《尚书》手抄本1米多长,但在此前,它曾是一个被揉成黄褐色鸡蛋大的脆碎纸球,是国图善本特藏部的工作人员用潮纸包裹,再小心翼翼地展开,使之重见天日。
  13年来,仅国图一地,已修复敦煌遗书约6000余件。随着国图修复档案数据库的建立,敦煌遗书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将进入纸张的微观世界。有专家呼吁,建立敦煌遗书纸张纤维数据库,以此为依据开展修复和保护工作。周崇润、李景仁、黄霞等学者则提出保护敦煌遗书的7条措施:严格控制储藏环境、制作优良的装具、防治虫霉、给敦煌遗书纸张去酸、加固、修复、为卷子换大轴心以减轻轴向断裂。
  “迄今,国图所藏的敦煌遗书正以每年修复400米、约合160至200卷的速度进展。尚有5000多米的遗书有待修复,有望在三五年之内完成整个修复工程。”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副研究馆员杜伟生说。
  在遗书修复的同时,几十年来,国图对所藏敦煌遗书分批分阶段进行了整理、编目和修复工作。从1984年开始,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和中华大藏经编译局的支持下,《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总目录》基本完成。
  遗书数字化势之所趋
  作为研究中古时期中国、中亚、东亚、南亚的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学史、艺术史、科技史、民族史的重要研究资料,敦煌遗书的文物价值和文献研究价值之高不可估量。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敦煌遗书分藏于国内外各大图书馆及其他收藏单位,许多藏品难得一见。敦煌遗书历经劫难,已很脆弱,即使小心又小心,每一次翻动书页,都是一次损害。出于保护的需要,敦煌遗书也无法与读者“亲密接触”。如何让更多的学人以更便捷的方式享用这一珍贵的文化遗存,敦煌遗书的数字化成为大势所趋。
  早在1998年,设在英国国家图书馆的英文网站(http://idp.bl.uk)开通,敦煌遗书数字化的首批成果面世。2001年3月,英国国家图书馆与中国国家图书馆签订国际敦煌学项目的合作备忘录,双方自2001至2006年共同合作进行敦煌文献的数字化,将中英两国馆藏中所有敦煌手稿编目到数据库中,并对大量手稿进行数字化,通过交互式万维网数据库将资源免费提供给全世界的学者,为敦煌学的研究提供方便。去年11月,中国国家图书馆国际敦煌学项目正式上网,由中英两国合作开展的敦煌学项目——数字敦煌中文网站正式开通。首批上网数据文献目录达上万条,文献50余件,图片300多幅,近期还将提供敦煌文献索引3万条。今后几年内,读者在中文网站(http://idp.nlc.gov.cn)上可以浏览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的所有敦煌文献。
  据国图善本特藏部副主任陈红彦介绍,国图迄今已加工数据1000拍,按照一天完成20拍的进度计算,国图敦煌遗书数字化将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有关部门已决定增加人力物力,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继英国、中国之后,俄罗斯将于明年初加入国际敦煌学项目,加快敦煌遗书数字化进程。
  前人在创作敦煌遗书的时候肯定不曾料想,几个世纪之后,后人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就可以阅览收藏于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献。借助现代技术,这一切正在成为生动的现实。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