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行之有效的“本地化”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0-13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行之有效的“本地化” 第7版(国际) 专栏:走向国际 行之有效的“本地化”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 李景卫   在“走出去”战略的鼓励下,中国企业纷纷到澳大'...

行之有效的“本地化”

第7版(国际)
专栏:走向国际

行之有效的“本地化”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 李景卫
  在“走出去”战略的鼓励下,中国企业纷纷到澳大利亚投资,充分利用国内国外的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我驻悉尼领馆经商室统计,目前,中国已在悉尼、墨尔本、珀斯等地建立企业100多家,实际投资金额15亿美元左右。澳大利亚已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的主要国家之一。
  中国在澳投资范围较广,涉及海运、航空、矿产、能源、纺织、制造业、农牧业、旅游等诸多领域。在澳投资建厂设点的有国有大中型企业,也有集体企业。在澳最大的投资企业为中信,从项目管理公司发展到业务多元化的集团公司,进行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等多项经营。中信进入澳大利亚市场较早,1986年投资全球最大、效益最佳的炼铝厂———美国铝业公司,当年占股份10%。1998年,中信又收购美铝12.5%的股份,加起来共占股份22.5%。美铝年产铝锭33万吨,中信在其中的份额为7.7万吨,自主销售。2002年,中信在澳大利亚多种企业的销售总额为6.7亿澳元(当年年底的比价为1澳元约合0.56美元),经济效益良好,打入澳大利亚企业200强。中信的资源贸易公司,作为原材料基地,效益高信誉好,是在澳中资企业第一家,也是中国在澳唯一一家上市公司。
  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下属的中国矿业国际有限公司(简称中矿)也是澳大利亚市场上的佼佼者。中矿于1996年投资2.4亿美元,与美国铝业公司签订了为期30年、共1200万吨氧化铝投资供应合同,每年获得40万吨产品,为国内市场氧化铝的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中矿总裁陈胜年介绍说,中矿在与美铝的合作中,以科学、扎实的运作方式赢得信誉,在没有国家和股东担保的情况下,获得国际银团1.65亿美元无追索项目贷款,期限长达10年。在投资方式和生产管理上,中矿应用全新理念,采取购买生产能力和支付管理费的投资和经营方式,委托美铝公司进行生产和管理,既减少了许多繁琐环节,又获得了极佳的效益。
  中国银行1985年恢复在澳营业。中国银行悉尼分行总经理陈富根说,经过长期的艰苦创业和大量的业务拓展,除悉尼分行外,中国银行还在澳设有3个分支机构,从事存款、汇款、旅行支票、保险箱等零售业务;外汇、证券、黄金买卖等资金业务以及贷款和国际贸易结算业务。各项业务量和利润分别占1/3左右。悉尼分行的总资产现已达到20亿—23亿澳元左右。悉尼分行在人事管理上打破传统机制,实行员工本地化。126名员工中,只有18人由国内派出,其余108名为当地雇员。悉尼分行严格按照当地的法律和规章开展业务,不仅在华人华侨中家喻户晓,而且打进了澳大利亚的主流社会,并受到地方和联邦政府重视。多年来,悉尼分行在促进中澳经贸往来和技术合作、为中资企业的发展提供贷款、双边贸易结算、推动旅游、教育等非贸易往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悉尼分行的业务正在日益扩大,已发展成为来自亚洲的外资银行中的第二大银行,仅次于汇丰银行。
  在实施“走出去”战略过程中,中资企业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过去,在中国企业刚刚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时,要么管得太死;要么“大撒把”,包出去了之。结果,不少企业效益不佳。近年来,通过“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很多企业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和融资方式。有些公司很好地结合当地情况,把所有权与管理权分开,企业只派总裁和财务总监,管理和市场开拓完全交给当地雇员去做。这样,企业既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学到了技术和管理经验。实行雇员和管理本地化是一条非常可取的重要经验。当地雇员是他山之石,他们不仅能为中资企业打开市场,创造效益,而且能为企业带来技术和管理模式。接受采访的企业老总们认为,还应该逐步实行报酬本地化,这样有利于调动企业领导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容易留住人才,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本报堪培拉电)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